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渗盐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的关系。方法:1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脑缺血再灌注6、12、24h组(模型6、12、24h组,各组n=18)和脑缺血再灌注+10%HS6、12、24h组(治疗6、12、24h组,各组n=18)。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作动物模型,比较各组右侧脑组织脑水含量(brain water contain,BWC)、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及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模型6、12、24h组和治疗6、12、24h组BWC、EB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BWC、E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治疗组BWC、E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治疗6、12、24h组BWC、EB含量均低于模型6、12、24h组;模型6、12、24h组和治疗6、12、24h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6、12、24h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6、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HS可明显降低MCAO模型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ouase-1,HO-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HO-1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来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缺血2h再灌注2h即见脑缺血区的周围大脑皮质及远隔区域有HO-1蛋白的表达,免疫阳性持续到再灌注后48h。缺血2h再灌注3hEB含量(1.36±0.10)g/L,BBB通透性开始增加,24h达高峰(5.64±1.30)g/L,48h后开始减弱。Znpp组EB含量(6.53±0.02)g/L较缺血2h再灌注24h增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HO-1快速高效表达,可能对BBB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新红  袁伟  沈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188-4189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ouase-1,HO-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HO-1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来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缺血2h再灌注2h即见脑缺血区的周围大脑皮质及远隔区域有HO-1蛋白的表达,免疫阳性持续到再灌注后48h。缺血2h再灌注3h EB含量(1.36&;#177;0.10)g/L,BBB通透性开始增加,24h达高峰(5.64&;#177;1.30)g/L,48h后开始减弱。Znpp组EB含量(6.53&;#177;0.02)g/L较缺血2h再灌注24h增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HO-1快速高效表达,可能对BBB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1.5T超导型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随后经股静脉注入Gd-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结果:脑缺血4h,再灌注50min时,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再灌注70min时,缺血铡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P<0.05)。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10m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纹状体区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血脑脊液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1.5T超导型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随后经股静脉注入Gd-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结果脑缺血4h,再灌注50min时,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再灌注70min时,缺血侧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P<0.05)。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10m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纹状体区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血脑脊液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致死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组)各24只,各组大鼠分别按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72 h、120 h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预处理对缺血2 h再灌注损伤24 h、72 h、120 h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IR组及P组实验术后24 h、72 h、120 h各亚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S组各亚组(P 均<0.01);但P组各亚组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同期IR组各亚组(P<0.05).结论 葛根素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检查,4只大鼠行组织学检查.C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再灌注后2 h和24 h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氏蓝染色情况并测量其含量. 结果 A、B两组再灌注前均无强化表现,再灌注后2 hA组10例中4例出现斑片状强化,B组10例均出现大片明显强化(P<0.05),B组中3例再灌注24 h T1WI出现高信号,相应大体标本断面可见出血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脑组织损伤较A组严重.C组中8例可见右尾壳核斑片状蓝染区,而D组12例右尾壳核及额顶叶皮质区均见蓝染,测量两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RI增强扫描作为一个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价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blood 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给予EPO预处理,15min后,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建模后2h进行血流再灌注;对假手术组仅建立假手术模型,建模后2h灌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体(GLT-1)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量神经细胞凋亡,而干预组缺血区仅部分凋亡。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缺血区GLT-1 mRNA和GLAST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干预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EPO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自由基的产生及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 3 2 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BO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HBO 脑缺血再灌注组 ,每组各 80只。复制清醒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于术后经 0 .2 5MPaHBO治疗 5次 ,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SOD、CAT、GSH PX活性和MDA及EB的含量。取小鼠海马组织常规制片 ,透射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SOD、CAT及GSH PX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MDA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与脑部EB含量增高相一致。HBO 脑缺血再灌注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SOD、CAT、GSH PX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 ,MDA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并与脑部EB含量减少相一致。HB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GSH PX酶活性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镜下示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坏死明显 ,星形胶质细胞胞体水肿 ,微管、微丝明显减少 ;HBO 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坏死不明显。结论 高压氧可增强脑缺血再灌小鼠脑组织抗氧化酶类活性 ,恢复星形胶质细胞功能 ,降低BBB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血性脑损伤后,如何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脑缺血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再次缺血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阿魏酸钠亦被证实能减少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而阿魏酸钠是否能增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西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江西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5/2002-04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85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四组:①非缺血对照组(10只):仅结扎双侧椎动脉而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缺血对照组(25只):结扎双侧椎动脉48h,夹闭颈总动脉10min。③缺血预处理组(25只):结扎双侧椎动脉48h,夹闭颈总动脉2min后24h再次夹闭颈总动脉10min。④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25只):缺血预处理后,再次夹闭颈总动脉前30min,尾静脉注射阿魏酸钠(200mg/kg)。非缺血对照组分为再灌注后2,7d二个亚组(各5只);缺血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及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又分为再灌注后6,12,24h,2,7d五个亚组(各5只)。各组在相应时点将大鼠断头取脑,于视交叉后2.2mm切取冠状脑片,观察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实验大鼠8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皮层及海马CA1神经元计数:缺血7d时,缺血预处理组和阿魏酸钠 缺血预处理组高于缺血对照组(268±8.5,244±12.5,135±5.6,P<0.01)。②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阿魏酸钠 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对照组(12h:1.2±0.8,15.5±2.1,39.8±3.9;24h:1.8±1.6,39.3±11.8,191.3±19.1;2d:2.8±1.2,68.3±13.6,328.4±24.0,P<0.01);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加强此效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血性脑损伤后,如何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脑缺血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再次缺血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阿魏酸钠亦被证实能减少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而阿魏酸钠是否能增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西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江西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1—05/2002—04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85只,体质量250~300g。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四组:①非缺血对照组(10只):仅结扎双侧椎动脉而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缺血对照组(25只):结扎双侧椎动脉48h,夹闭颈总动脉10min。③缺血预处理组(25只):结扎双侧椎动脉48h,夹闭颈总动脉2min后24h再次夹闭颈总动脉10min。④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25只):缺血预处理后,再次夹闭颈总动脉前30min,尾静脉注射阿魏酸钠(200mg/kg)。非缺血对照组分为再灌注后2,7d二个亚组(各5只);缺血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及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又分为再灌注后6,12,24h,2,7d五个亚组(各5只)。各组在相应时点将大鼠断头取脑,于视交叉后2.2mm切取冠状脑片,观察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皮层和海马CAl区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 结果:实验大鼠8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皮层及海马CA1神经元计数:缺血7d时,缺血预处理组和阿魏酸钠+缺血预处理组高于缺血对照组(268&;#177;8.5,244&;#177;12.5,135&;#177;5.6,P〈0.01)。②大脑皮层及海马CAl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阿魏酸钠+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对照组(12h:1.2&;#177;0.8,15.5&;#177;2.1,39.8&;#177;3.9;24h:1.8&;#177;1.6,39.3&;#177;11.8,191.3&;#177;19.1;2d:2.8&;#177;1.2,68.3&;#177;13.6,328.4&;#177;24.0,P〈0.01);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 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加强此效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环加氧酶-1(COX-1)、环加氧酶-2(COX-2)mRNA的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各40只。成功制备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C、D组于2、9、11、45及69 h点均行0.25 MPa HBO治疗。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比色法分别检测大鼠4、11、23、48及72 h点脑组织中COX-1、COX-2 mRNA的表达及伊文思蓝(EB)的浓度。结果:与A、C组比较,B、D组各时间点COX-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OX-2 mRNA的表达及EB的浓度在11~72 h点组明显高于A、C组(P〈0.05,0.01)。结论:HBO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COX-2 mRNA的表达,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而对COX-1 mRNA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及Ani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存活神经元数目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快速而持久,并可减轻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蛋白的表达,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乙酰谷酰胺组、红花注射液组和谷红注射液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给药治疗,连续给药14 d。采用Bederson神经缺损症状评分平衡杆测试观察各组运动功能。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过杆总时间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红花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组过杆总时间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缺血侧黑质TH神经元细胞存活率较健侧显著减少(P0.001),红花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组TH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黑质神经元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老龄大鼠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PF级雄性SD老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EP+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运动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EP+IPC组),每组12只。Con组、IR组、IPC组不做特殊运动干预;EP+IR组、EP+IPC组接受运动预处理干预(采用电动动物实验跑台进行梯度运动训练,1次/d,5 d/周,共训练6周)。利用Langendorff装置制备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如下:Con组仅进行心肌离体灌流,持续平衡灌注180 min,不进行缺血操作;IR组平衡预灌注20 min,然后保持心脏温度恒定在37℃,通过控制灌流设备的三通阀,使全心缺血40 min,再复灌120 min;EP+IR组大鼠心脏离体后,模型制备方法同IR组;IPC组大鼠心脏离体后平衡灌注20 min,给予3次缺血预处理(短暂缺血5 min,再灌注10 min),之后缺血40 min,再复灌120 min;EP+IPC组大鼠心脏离体后,模型制备方法同IPC组。于再灌注前、再灌注30、60、120 min分别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脏功能变化;于再灌注结束后,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1)心脏功能指标:与Con组同一时间点比较,IR组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60、120 min心功能各项指标[心率(CR)、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均明显降低(P<0.05)。与I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EP+IR、IPC、EP+IPC组再灌注30、60、120 min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IPC组同一时间点比较,EP+IPC组再灌注30、60、120 min心功能HR、±dp/dtmax、CF均明显更高(P<0.05)。(2)心肌梗死面积:与Con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0.05);与IR组比较,EP+IR、IPC、EP+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3)LDH活性、MDA含量、SOD活力:与Con组比较,IR组LDH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P+IR、IPC、EP+IPC组LDH活性水平降低(P<0.05);与EP+IR、IPC组比较,EP+IPC组LDH活性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Con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EP+IR、IPC组比较,EP+IPC组MDA含量明显更低,SOD活力明显更高(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可诱导老龄大鼠心肌IPC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龄大鼠心脏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LDH活性、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RI动态监测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3.5h、24h和5d行T1WI增强扫描,再灌注24h和5d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测定,以及明胶酶活性与磁共振表现的相关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明显减小了各时间点T1WI信号强化的范围和强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明胶酶活性。常温缺血组再灌注24h后MMP-9活性与T1WI信号强化范围正相关。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亚低温降低MMP-9、MMP-2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佟雪  张倩茹  赵红  陈学新 《中国康复》2020,35(5):227-231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后缝隙连接蛋白Cx37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用2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HBO组、HBO组各6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并于再灌注1h、9h、21h、45h、69h进入HBO舱,期间行0.25MPa 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B),采用比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IR后0h、4h、12h、24h、48h、72h脑组织EB的含量、Cx37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IR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组织EB的含量显著增高(P<0.01),其中EB的含量以CIR损伤后4h最为明显。模型+HBO组脑组织中EB的含量与同时间的模型组相比较显著降低(P<0.01),HBO组与同时间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组织中EB的含量变化不明显。Cx37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CIR损伤后0h相比于CIR损伤后4h、12h、24h、48h、72h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CIR损伤后24hCx37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最明显。CIR损伤后24h模型+HBO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脑组织中Cx37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1);CIR损伤后24hHB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中Cx37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通透性,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缝隙连接蛋白Cx3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本文从电针预处理的取穴方法和电针使用情况以及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电针预处理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运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