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收治的老年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椎病的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6±7)岁。全部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在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进行腰部及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6个月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评估神经根减压状况,并进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评价本次手术节段的稳定性。 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24~44个月,平均(32±7)个月。手术时间54~142 min,平均(68±30)min。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08.780,P<0.001);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9.821,P<0.001);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1.751,P<0.001);6个月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2%。1例出现置管过程中导丝断裂;1例出现出口神经根外膜的撕裂;1例患者出现出口根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3例椎间失稳。未发生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损伤,未发生手术节段错误。 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老年人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5月,对24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采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L2S1前凸角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椎间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螺钉及连接棒移位断裂等发生。[结论]采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楼超  俞伟杨  陈剑  何登伟 《中国骨伤》2022,35(5):448-45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5~83(65.7±7.4)岁;单节段融合27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1~78(64.8±7.8)岁;单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开放融合翻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0.5)年,对照组随访时间(2.6±0.7)年。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和ODI在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术后1、3个月ODI均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而两组间下肢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再次开放融合翻修术相比,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疼痛和功能改善的优点,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08-2016-08于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的36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术后第2d评估椎间孔成形、侧隐窝减压情况;手术前后统计对比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经Mac Nab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8.4±31.3)min;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6±15.6)个月;患者伴有内科疾病均未加重,平均住院天数为(2.1±0.7)d;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较于术前明显改善(P0.05);经Mac Nab疗效评价,治疗优良率为86.1%;2例术后下肢麻木,经营养神经治疗2周后逐渐恢复。全部患者未出现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硬脊膜撕裂引发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同时该术式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以控制并发症发生,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9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神经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症状性髓核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95 min,平均(72.29±11.52) min;术后住院时间2~6 d,平均(3.75±1.04) d;29例患者获得13~25个月随访,平均(18.76±3.9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9.66%。[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病人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为(71.22±6.48)岁(60~82岁);责任椎间隙为L3/43例,L4/523例,L5/S11例。记录术前、术后1 d以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52.92±40.57)min(42~230 min),所有病人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各时间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 Nab评分:优15例(55.6%),良6例(22.2%),可6例(22.2%),优良率为77.8%(21/27)。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3例侧隐窝狭窄合并椎间孔或中央椎管狭窄的混合型腰椎管狭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减压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手术相关指标、腰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末次随访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12.43±12.01) min,平均住院时间(4.87±1.03) d,平均随访时间(27.43±2.98)个月;患者术后1周、3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腰、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24%;术后1例慢性疼痛,1例复发,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效果明确,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改善显著,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8.5岁(70~93岁)。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对侧隐窝进行减压及椎间孔成形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评估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五个时间点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无法耐受疼痛转为开放手术,另1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放弃手术。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5±28min。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椎间孔扩大明显,侧隐窝减压充分。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16个月(12~44个月),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52±1.11,术后1个月为1.80±0.63,术后3个月为1.33±0.89,术后6个月为1.05±0.69,术后12个月为0.71±0.50;ODI术前为59.43±10.04,术后1个月为29.42±10.33,术后3个月为20.13±8.18,术后6个月为13.98±6.16,术后12个月为9.86±5.03。术后四个时间点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改良Mac Nab疗效为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麻木,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周时恢复,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在确保良好侧隐窝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椎功能,采用侧隐窝角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依据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30.53±9.76)°、(27.27±8.39)°]、骨性侧隐窝角[(33.18±10.36)°、31.52±9.85)°]均大于术前[软性侧隐窝角(14.26±7.92)°、(14.51±6.83)°,骨性侧隐窝角(16.63±6.58)°、(17.02±7.73)°](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4%)与对照组(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撕裂、永久性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镜下椎管减压术对减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下肢疼痛、改善侧隐窝狭窄及腰椎功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