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家兔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探讨推拿手法对受损神经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120只,分为四大组: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观察组30只、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组30只、手法治疗组30只,分别于手法干预2周、3周、1月、2月、4月后,每组各取6只家兔,称量肌湿重,计算术侧与健侧的肌湿重比值;测定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腓肠肌肌湿重比:NGF治疗组在2周、3周、1月、2月及手法治疗组在2周、3周、1月、2月、4月均高于模型观察组(P<0.05)。手法治疗组在2周、3周低于NGF治疗组(P<0.05),4月时则高于NGF治疗组(P<0.05)。②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NGF治疗组、手法治疗组在各个时期均高于模型观察组(P<0.05)。手法治疗组在1月、2月均高于NGF治疗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变性,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家兔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干预后肌湿重、成肌调节因子中生肌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每组3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2周、3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五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对照组、NGF治疗组及手法治疗组家兔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NGF治疗组给予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手法干预组进行推拿干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其他操作。分别干预后处死取材,称量腓肠肌肌湿重,计算术侧与健侧的腓肠肌肌湿重比值;检测腓肠肌组织Myf-5 mRNA、Myogen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腓肠肌肌湿重比:NGF治疗组在2周(0.79±0.03)%、3周(0.70±0.06)%、1个月(0.58±0.04)%、2个月(0.44±0.05)%,手法治疗组在2周(0.72±0.05)%、3周(0.55±0.04)%、1个月(0.55±0.09)%、2个月(0.49±0.03)%、4个月(0.50±0.03)%高于模型对照组同期[2周(0.53±0.01)%、3周(0.41±0.03)%、1个月(0.40±0.03)%、2个月(0.38±0.05)%、4个月(0.38±0.05)%,P0.05]。手法治疗组在2周(0.72±0.05)%、3周(0.55±0.04)%低于NGF治疗组[2周(0.79±0.03)%、3周(0.70±0.06)%],4个月(0.50±0.03)%时则高于NGF治疗组(0.42±0.02)%(P0.05)。(2)腓肠肌Myf-5 mRNA表达:NGF治疗组在2周(18.50±1.79)、3周(12.52±0.58)、1个月(5.30±1.76)、2个月(2.82±0.23),手法治疗组在2周(20.48±2.20)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期[2周(40.91±10.31)、3周(25.25±1.27)、1个月(13.91±1.40)、2个月(8.83±0.86),P0.05],手法治疗组在1个月(16.50±1.17)、2个月(12.20±0.84)、4个月(5.32±0.60)高于模型对照组[1个月(13.91±1.40)、2个月(8.83±0.86)、4个月(3.82±0.54),P0.05]。手法治疗组在3周(37.21±9.10)、1个月(16.50±1.17)、2个月(12.20±0.84)、4个月(5.32±0.60)时高于NGF治疗组[3周(12.52±0.58)、1个月(5.30±1.76)、2个月(2.82±0.23)、4个月(3.88±0.57),P0.05]。(3)腓肠肌Myogenin mRNA表达:NGF治疗组在2周(94.31±23.87)、3周(165.95±29.58)、1个月(156.59±64.76)、4个月(4.05±0.51),手法治疗组在4个月(5.74±1.35)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期[2周(185.92±48.71)、3周(359.21±116.88)、1个月(597.50±146.66)、4个月(63.13±12.24),P0.05],手法治疗组在2个月(1026.75±132.63)高于模型对照组(168.84±31.85),P0.05]。手法治疗组在2周(209.80±91.25)、3周(482.37±97.95)、1个月(667.73±97.95)、2个月(1026.75±132.63)均高于NGF治疗组[2周(94.31±23.87)、3周(165.95±29.58)、1个月(156.59±64.76)、2个月(140.63±40.18),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能通过改善成肌调节因子Myf-5、Myogenin表达来延缓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的萎缩,远期疗效较NGF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对失神经状态下家兔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兔108只,随机分为模型观察组、手法治疗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36只,各组再分为6个小组。模型观察组、手法治疗组建立兔失神经动物模型,手法治疗组在造模后第2天开始手法治疗,其余两组均不干预。对3组动物骨骼肌收缩力进行连续动态测试。结果正常对照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6.85±0.57)N,手法治疗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分别为:1周:(4.22±0.15)N、2周:(3.53±0.11)N、3周:(3.69±0.13)N、2个月:(3.83±0.11)N、4个月:(2.58±0.21)N、6个月:(2.12±0.23)N,模型观察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分别为:1周:(4.20±0.14)N、2周:(3.06±0.22)N、3周:(2.79±0.22)N、2个月:(3.06±0.22)N:4个月:(1.92±0.14)N、6个月:(1.52±0.21)N。手法治疗组、模型观察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第2周后手法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明显优于模型观察组(P0.01)。结论推拿手法对失神经状态下家兔骨骼肌收缩力有促进作用,但只是减缓失神经骨骼肌收缩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桂酊涂擦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红桂酊结合手法治疗组(简称"联合组")、红桂酊涂擦组(简称"红桂酊组")和推拿手法治疗组(简称"手法组"),每组各30例。红桂酊组采用红桂酊涂擦治疗,手法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联合组采用红桂酊涂擦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各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评价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于末次治疗后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3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3周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手法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红桂酊组、手法组(P0.05),红桂酊组VAS评分低于手法组(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红桂酊组、手法组(P0.05)。疗程结束后,红桂酊组、手法组、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07%、71.42%、93.33%,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红桂酊组、手法组(P0.05),红桂酊组和手法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全程3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红桂酊涂擦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安全性好,且能保持一定时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家兔骨骼肌钝挫伤在急性期不同时间点介入并持续推拿后的骨骼肌修复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伤后30 min手法组、伤后2 h手法组、冰敷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分别在伤后第7天、14天取材观察。结果 损伤后第1、2天30 min组肿胀小于2 h组(P<0.05);腓肠肌湿重比,30 min组与2 h组比较7 d及14 d无差异(P>0.05);损伤7 d后,30 min组PGE2、5-HT含量低于2 h组(P<0.05);损伤14 d后30 min组IL-6含量低于2 h组(P<0.05);损伤7 d后30 min组PAX7表达低于2 h组(P<0.05);损伤14 d后30 min组与2 h组MyoD表达趋于一致,30 min组PAX7表达低于2 h组(P<0.05)。结论 在家兔骨骼肌钝挫伤的急性期内,相较于2 h介入推拿治疗,30 min介入推拿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红花注射液(carthamu)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比较两者作用的强弱。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分为红花注射液组、NGF组、生理盐水组(NS组),术后红花注射液、NGF、NS分别腹腔注射。结果:术后第4周、第8周时NGF组和红花注射液组大鼠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NS组(P<0.05);红花注射液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NS组(P<0.05),NGF组快于红花注射液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督脉电针组、康复训练组、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每组再分成4周组、8周组两个亚组,共8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各治疗组给予不同方案干预,对各组大鼠分别采用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行为评分法(BBB)评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NGF、bFGF、BDNF表达。结果 BBB评分:4周亚组中,督脉电针组、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26±0.38)分、(15.35±0.42)分比(6.48±0.37)分,P均0.05],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亚组中,督脉电针组、康复训练组、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6.41±0.75)分、(13.53±1.20)分、(18.94±0.92)分比(9.21±0.51)分,P均0.05],且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高于督脉电针组、康复训练组[(18.94±0.92)分比(16.41±0.75)分、(13.53±1.20)分,P均0.05];与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4周组相比,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8周组BBB评分升高更显著[(18.94±0.92)分比(15.35±0.42)分,P0.05]。NGF、bFGF、BDNF的表达:4周亚组中,督脉电针组、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NGF:(0.45±0.04)、(0.60±0.01)比(0.26±0.05);bFGF:(0.52±0.04)、(0.59±0.02)比(0.31±0.03);BDNF:(0.47±0.07)、(0.61±0.07)比(0.23±0.04),P均0.05];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亚组中,督脉电针组、康复训练组、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GF:(0.67±0.09)、(0.59±0.02)、(0.85±0.10)比(0.31±0.01);bFGF:(0.64±0.05)、(0.53±0.02)、(0.77±0.06)比(0.30±0.05);BDNF:(0.66±0.01)、(0.58±0.05)、(0.75±0.05)比(0.24±0.06),P均0.05],且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组高于督脉电针组、康复训练组[NGF:(0.85±0.10)比(0.67±0.09)、(0.59±0.02);b FGF:(0.77±0.06)比(0.64±0.05)、(0.53±0.02);BDNF:(0.75±0.05)比(0.66±0.01)、(0.58±0.05),P均0.05]。结论督脉电针、康复训练能通过增加受损脊髓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坚持易筋经锻炼,共8周;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测定两组膝关节角速度为60°/s、120°/s、180°/s时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和屈膝肌与伸膝肌比值(H/Q)的变化。结果:在不同角速度时,治疗组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TW、AP或H/Q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能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综合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组(综合推拿手法),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2组对比TNF-α、IL-1β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结论:综合推拿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10.
古丽玲  林发萍 《当代医学》2021,27(22):151-152
目的 探究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后随访、6个月后随访,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除生理机能评分,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后随访、6个月后随访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痛可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联合采用手法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在手法推拿基础上配合我院自拟的舒经散结膏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手法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愈11例(28.2%),显效16例(41%),有效10例(25.6%),无效3例(7.7%);对照组患儿治愈10例(25.6%),显效13例(33.3%),有效10例(25.6%),无效6例(15.4%),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肌性倾斜患儿联合采用手法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矫正斜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9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手法组和联合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及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得分(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2.1±0.4)分比(3.3±0.6)分,(2.0±0.5)分比(3.4±0.5)分,(1.3±0.4)分比(3.5±0.5)分,P0.05],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50.87±11.50)分比(39.07±11.02)分,(51.43±10.56)分比(38.94±11.85)分,(58.62±10.25)分比(39.12±10.49)分,P0.05),治疗后运动组MAS得分及GMFM评分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与运动组及手法组比较,MAS得分明显下降(P0.05),GMFM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与运动组、手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7%比86.7%、83.3%,P0.05)。结论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或中医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 2组.2组均选取实验动物右侧股直肌作为实验侧,左侧股直肌作为空白对照侧.A组切断一侧股直肌后修复肌肉残端及肌内神经,B组仅修复肌肉.术后28周,测量股直肌湿重及力量,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染色及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观测股直肌的形态学指标,通过t检验、ANOVA分析比较A、B2组自身及组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从而判断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效果.结果:术后28周,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断伤组实验侧股直肌湿重、等长收缩力下降(P<0.05),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均恢复较差(P<0.05),肌肉萎缩、脂肪浸润及纤维变性明显,肌纤维再生状况欠佳,肌纤维直径变异较大.肌内神经修复组除Ⅱb型肌纤维恢复较差(P<0.05),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显微技术修复肌内神经,能够促进损伤骨骼肌的肌纤维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及纤维变性,恢复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及组成方式,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探讨改善端侧吻合侧支发芽的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20~240g,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NGF组和生理盐水(SAL)组(n=10),NGF组术后1周每日胫前肌注射NGF 5μg,SAL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术后8周行HRP逆行追踪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测定.结果:再生神经元存活百分率(%),NGF组运动神经元为47.5±13.1、感觉神经元为45.6士6.4,SAL组运动神经元为36.7±12.2、感觉神经元为32.8±8.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NGF组ChAT活性为(1.94±0.23)×1012 Bq,达正常对照(2.39±0.38)×1012 Bq的81%,高于SAL组[(1.72±0.33)×1012Bq,占正常对照的72%].结论:端侧吻合术后给予NGF可以促进神经侧支发芽,提高神经元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颈椎病家兔骨骼肌肌张力变化和AT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6~7月龄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推拿组各10只,并建立低头位颈椎病模型。于造模后第2 d进行干预治疗,药物组予颈复康颗粒灌胃,推拿组采用一指禅推法在大椎穴进行推拿,疗程均为10 d,对照组和模型组未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4组表面肌电及AT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张力明显升高(P<0.01),AT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推拿组干预后的肌张力明显降低(P<0.01),以推拿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推拿组ATP mRNA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推拿手法通过改善颈椎病的高张力状态和提高ATP mRNA的表达,减轻或避免肌细胞的损伤,有效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16.
邓氏推拿手法治疗脑瘫患儿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邓氏推拿手法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46.88%),有效14例(43.75%),无效3例(9.37%),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显效6例(27.27%),有效7例(31.82%),无效9例(40.91%),总有效率59.09%。两组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2.28,χ2=7.496,均P<0.05)。结论邓氏推拿手法治疗脑瘫患儿能较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N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治疗,每次3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2周为1个周期。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标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周后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NGF组NIHSS评分从治疗前的(20±4)分恢复至(8±2)分;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从治疗前(20±3)分恢复至(12±3)分;NGF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所检测的肝、肾功能各指标均无异常。结论 NGF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全身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每组6只,分别为:固定期2周NGF组、固定期2周NaCl组(即空白组)、固定期4周NGF组、固定期4周NaCl组(即空白组).全麻后双侧下颌骨行骨劈开并植入牵张器,经4 d延迟期,牵引10 d,速度为0.5 mm/12 h.按组别分别给予NGF(0.6μg/d×20 d)和相当量生理盐水(1 mL/d×20 d)肌注.于牵张期10 d及固定期2、4周行X线、HE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X线示:NGF组较空白组牵张区有更多新骨形成,骨钙化程度更高;HE染色示:NGF组较空白组新生骨小梁数量更多,排列更加规则;生物力学检测示:固定期2周NGF组最大载荷为(12.18±1.65)N、挠曲强度为(11.54±1.27)MPa,均比空白组高25.9%(P<0.05);固定期4周NGF组最大载荷为(17.83±1.92)N、挠曲强度为(16.28±1.74)MPa,均比空白组高14.9%(P<0.05).结论 全身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牵张成骨中牵张区下颌骨的骨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核因子(NF)-κB炎症信弓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早期和晚期治疗组:早期治疗在血糖升高后3 d 开始,给予中效胰岛素或格列奇特治疗3周;晚期治疗在血糖升高后4周开始,给予中效胰岛素治疗3周.血糖控制目标足随机血糖<8 mmol/L.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胞质IkBα蛋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oL、白细胞介素(IL)-6、IL-1β基因表达,ELISA测定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结果 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下降59%,膜上Glut4蛋白水平下降69%.与未治疗组比较胰岛素和格列奇特治疗使Glut4 mRNA表达增加了17%和13%,膜上蛋白表达增加23%和10%(0.12±0.02 vs 0.21±O.07和0.16±0.03,P<0.05),并且使胞质内Glut4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κBα蛋白比正常对照降低(0.28±0.02 vs 0.36±0.06,P<0.05);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增加,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早期胰岛素和格列奇特治疗使IκBα蛋白比未治疗组表达增加(0.41±0.06和0.39±0.05 vs 0.28±0.02,P<0.05),NF-κBP65 DNA结合活性下降,骨骼肌TNF-α.基因表达下降.结论 早期胰岛素治疗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其机制和早期代谢控制改善糖脂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移动功能、行走功能、括约肌控制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移动功能评分、行走功能评分、括约肌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功能锻炼相比,功能锻炼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独立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