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凸轮(cam畸形)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的诊疗要点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20年10月本科收治的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02例凸轮型FAI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67例,女35例;年龄18~50岁,平均(30.9±9.6)岁。术中依据病理所见给予相应手术处理。总结术中所见和处理,以及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10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中见所有患者均有股骨头-颈交界处凸轮骨赘畸形;盂唇撕裂发生率为100%,其中Seldes分级2级占45.1%;髋臼软骨损伤发生率为50.0%,其中Outerbridge分级1~2级占47.1%,3~4级占2.9%;股骨头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1~2级发生率为27.5%;圆韧带撕裂发生率为22.6%,且以Domb分级1级为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5~74个月,平均(44.7±10.0)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mHHS评分[(43.1±12.5),(83.8±8.0), P<0.001]、iHOT-12评分[(48...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ESSYS技术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本院2016年5月~2019年4月采用TESSYS技术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年龄25~51岁,平均(43.2±8.71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根、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31.71±13.29)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腰痛、腿痛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总改善率为92.21%。[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方法和疗效,初步提出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镜下分型。[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17~49岁,平均32.4岁;左侧9例,右侧12例。采用关节镜技术取出游离体并行滑膜切除术。病变位于外周间室者术中放松牵引进行手术,对于髋臼窝病变,需要借助弧形刨削刀和可折弯射频。[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MRI显示关节积液减少或消失,随访时间11个月~8年,平均4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6.2分增加至随访时92分,疗效优良率85.7%。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髋关节镜治疗原发性髋关节滑膜软骨瘤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镜下分型可以指导手术操作并避免遗漏病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53-1158
[目的]探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0~22岁,平均13.6岁;其中胸弯13例,胸腰双主弯4例,胸腰弯3例,双胸弯2例,腰弯1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48.9°~91.4°,平均68.3°;凸侧Bending相Cobb角40°~79.2°,平均57.4°;柔韧性8.3%~28.1%,平均15.7%;顶椎旋转度2°~3°,平均2.3°;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46.4°~79.6°,平均58.2°,胸腰段后凸Cobb角21.1°~35.7°,平均28.3°。均采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进行矫形融合固定。[结果]随访12~9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16.3°~46.7°,平均28.4°;顶椎旋转度1°~2°,平均1.2°;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16.1°~38.3°,平均25.3°,胸腰段后凸Cobb角-4.3°~18.7°,平均8.9°;术后各指标均获得良好的矫正,侧凸矫正率为46.3%~74.1%,平均56.9%。末次随访时侧凸矫正丢失率仅3.1%,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仅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8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采用SPR手术治疗82例脑瘫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19岁,平均8岁。根据术前判断下肢痉挛的范围并参考痉挛所造成的下肢主要畸形,施行SPR手术。[结果]通过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下降Ⅰ~Ⅲ级,下肢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四肢干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钉治疗33例儿童四肢干部骨折患儿。男21例,女12例。年龄6~13岁,平均(9.91±1.24)岁。骨折原因为:跌伤22例,车祸伤11例。外伤到手术时间2~7 d,平均3.8 d。[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3±0.76)年。术后3 d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力线良好,骨折骨性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5.93±1.01)个月;内固定去除时间12~14个月,平均(13.14±2.07)个月。末次随访时,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四肢干部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孔钽金属杯联合钽金属垫块在髋关节翻修中治疗髋臼巨大骨缺损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应用多孔钽金属杯联合钽金属垫块治疗伴有严重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46~78岁,平均(63.94±8.81)岁。髋臼骨缺损分型:PaproskyⅡB型1例;IIIA型6例,IIIB型10例。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44个月,无脱位、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假体存活率100%。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多孔钽金属杯联合钽金属垫块在髋关节翻修中治疗髋臼巨大骨缺损的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537-1542
[目的]比较后路短钉多点锚定与钉钩混合系统矫治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7年手术治疗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其中,21例采用后路短钉多点锚定钉棒系统矫治,21例采用钉钩混合系统矫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影像测量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度、矢状面后凸。[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多点锚定组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于混合系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多点锚定组(39.75±20.06)个月,混合系统组(34.50±13.7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好,患者外形、躯干平衡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锚定组在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度均小于混合系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锚定组矫正丢失率为(2.20±2.21)%,而混合系统组为(3.57±1.40)%。[结论]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矫治,短钉多点锚定与钉钩混合系统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融合效果,而短钉多点锚定的畸形矫正率更高,矫正丢失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2例单纯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38.52±9.43)岁。其中MasonⅠ型6例,MasonⅡ型16例,MasonⅢ型10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 h~4 d内就诊,平均(42.13±12.24) h。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3.94±1.76)个月。32例均获得骨愈合。疗效评价根据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MEPS):优31例,良1例,优良率100.00%。[结论]单纯稳定的桡骨头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初期检查前臂旋转有无阻挡可作为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因素。伤后即刻的功能康复锻炼对恢复肘关节及前臂功能尤其重要,并不会增加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5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4例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5~60岁,平均(51.74±9.26)岁。融合原因均为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髋融合,髋融合病程3~10年,平均(5.62±0.42)年。骨折原因为:跌伤7例,车祸伤5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2.82±0.44) 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年,平均(4.63±0.87)年。术后3 d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部无疼痛,无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85~100分,平均(94.86±4.67)分。至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无假体断裂、骨溶解、臼杯假体移位、股骨柄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327-1329
[目的]探讨侧卧位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2月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的43例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55~88岁,平均(76.54±12.73)岁。[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闭合复位,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68.23±10.66) min,术中出血量20~80 ml,平均(45.84±8.79)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56±2.14)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螺旋刀片切出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35%。[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能有效治疗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需切开复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6年本科收治的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8例,年龄10~24岁,平均(16.33±4.61)岁;主弯位于胸段9例,胸腰段2例,腰段7例;其中分节不良10例,形成障碍2例,混合型6例;合并I型脊髓纵裂4例,II型脊髓纵裂12例,复合型2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60°~113°,平均(81.28±16.25)°;凸侧侧向弯曲位Cobb角44.50°~98.00°,平均(70.31±19.35)°;柔韧性5.85%~28.66%,平均15.81%;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神经功能异常。均采用术前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矫形手术。[结果]手术时间240~380 min,平均(327.78±44.10) min;术中出血量640~2 100 ml,平均(1 285.56±523.52) ml。随访12~36个月,平均(20.44±8.29)个月。大重量牵引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减少至35.60°~87.50°,平均(56.38±16.35)°;后路矫形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减少至19.10°~56.20°,平均(35.92±13.74)°;侧凸矫正率为48.19%~69.40%,平均(60.24±9.04)%;末次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19.50°~57.10°,平均(36.36±13.42)°,与矫形术后相比无明显丢失。术中、术后及随访时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表现。[结论]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在不切除纵隔和脊柱缩短截骨的情况下,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6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平均52.7°,平均年龄20.8岁(12~38岁),1例术前Cobb角42°且柔软度较好的患者采用单纯前路矫形,余5例畸形严重且较为僵硬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并应用颈椎截骨,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术后通过影像学评估及JOA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前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颈部及肩部疼痛,经保守治疗半年后好转.平均随访2.8年(1~6年),影像学随访全部患者在术后1年时均获得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2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4.3分(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14.7分.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0.1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2.2°.结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中脊髓监测,结合较为熟练的外科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获得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系神经外胚层与中胚层来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主要分为NF-Ⅰ型和NF-Ⅱ型两型,NF-Ⅰ型发病率高于NF-Ⅱ型,约占85%~([2]),其致病基因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11.2),平均发病率约为3/万[3]。NF-Ⅰ型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者非常少见,且治疗极为棘手~([3])。2017年9月,宜春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NF-Ⅰ型合并左膝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及文献复习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因左膝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0 d入院(图1)。患者于12年前因左下肢呈外翻畸形生长,于当地医院行左下肢截骨矫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12例;年龄5~25岁,平均15.4岁。侧凸的类型包括胸椎侧凸23例,腰椎侧凸3例,胸腰段侧凸5例;其中胸段侧凸合并后凸6例。术前侧凸角度45°~145°(平均85.9°),后凸角度43°~120°,平均81.3°。单纯后路手术内固定17例,前路内固定手术2例,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手术12例。内固定采用单纯Harrington棒7例,Luque棒3例,Harrington+Luque棒5例,CD4例,CDH3例,TSRH7例,PRSS2例;其中单棒固定10例。结果除4例随访不足1年外,其余随访时间为1~18年,平均9.4年。术后侧凸矫正5°~68°(平均25.3°),平均矫正率33.4%;后凸矫正18°~55°(平均32.2°),平均矫正率39.6%。术后Luque棒断裂1例,Harrington断棒及Harring棒、Luque棒钢丝断裂各1例;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4例;1例术后反复脱钩经3次翻修手术效果不佳后改行Galveston手术;术后2年侧凸加重1例。结论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应早期手术治疗,充分植骨融合,并尽可能采用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 ⅢC型损伤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3月治疗Gustilo 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左侧13例,右侧8例;年龄13~6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7 cm~28 cm×13 cm;骨缺损长度5~13 cm,平均(9.32±2.47) cm。根据肢体毁损情况采取两种手术方式: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一期或二期游离股前外皮瓣覆盖创面+后期骨搬运16例,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二期骨与软组织同步搬运5例。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创面愈合情况,有无局部及钉道感染,滑移骨段是否偏斜,并根据新生骨矿化情况调整搬运速度。[结果] 21例患者全部保肢成功,16例皮瓣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植皮后痊愈。软组织及骨缺损均得到修复,骨折端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18~33个月随访,平均(23.74±4.63)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及功能评价:优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76.19%。[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严重毁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43-1647
[目的]探讨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6年6月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0.38±12.17)岁。根据国际通用的Ideberg[1-2]进行分型,ⅠB型2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4例。分别经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Judet入路或改良Judet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加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和上肢残障评分(DASH)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侧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接受12~70个月[平均(36.38±13.4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43~100分,平均(90.89±7.83)分;DASH评分0.93~30.24分,平均(12.21±6.95)分。患者自我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末次随访时,4例存在肩关节的慢性疼痛或外展受限,1例轻度异位骨化。[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2~ 53岁,平均32.7岁,左膝10例,右膝13例,双膝2例.采用关节镜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取出关节内的滑膜软骨瘤游离体,同时行滑膜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4~32个月,平均24.3个月,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见滑膜软骨瘤病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6.2±0.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5±0.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9±5.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86.5±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可以早期明确诊断,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对34例(4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成年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性27例32髋,男性7例9髋,平均年龄5 7岁(35~76岁)。按Crowe分型,Ⅰ型16例19髋,Ⅱ型12例14髋,Ⅲ型6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3.5±10.5)分。[结果]手术出血量平均350 ml(200~600 ml),输血量平均230 ml(0~600ml),引流量平均200 ml(110~450 ml),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85~130 min),术后平均Harris评分(94.5±3.2)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优良率达95%。术后平均随访4.8年(2~7年),未发现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下沉、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成年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后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3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2~54岁,平均(33.70±10.0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23)d,平均(7.30±3.82)d。按Meyers-McKeever分型:II型11例,III型26例。Lysholm评分33~79分,平均(52.13±4.22)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37~46分,平均(44.82±2.44)分。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37.10±5.50)min;术中出血量10~75 ml,平均(23.70±6.10)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例出现腘窝血肿,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关节感染、皮肤坏死、腘窝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40±9.21)个月(12~50个月)。术后平均(8.10±2.10)周(7~9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周患侧膝关节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89~96分,平均(94.19±0.93)分,IKDC评分为90~97分,平均(94.35±1.22)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