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理疗辅助药物治疗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8例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理疗辅助药物治疗 ,3d后比较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 ,同时对疗程长短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治疗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理疗辅助药物治疗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更有效、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2.
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牙根或扁桃体的炎症病灶,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此病也多见于老年患者.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穿心莲内酯联合头孢丙烯治疗老年颈部急性淋巴结炎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病,治疗也相对简单。但亦有一些治疗效果不佳,日久而转成慢性,也有一些进一步发展而局部化脓等。笔者在临床中总结用牛蒡解肌汤治疗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显示出较好疗效,现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全腹探查,观察淋巴结的声像学特点及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淋巴结均为多发,纵横比>2,大部分于右下腹探及,治疗后淋巴结数目减少,体积缩小。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并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特征,提高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8例15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见于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病变主要发生于颈静脉链走行区,其中54例为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特征性CT表现为1 cm以下发生囊性变,部分囊壁见乳头状突起;28例为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主要CT表现为边界模糊,囊内可见分隔;16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病灶融合,部分瘘道形成。结论 CT增强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囊壁的厚度及周围的情况,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楠 《中外医疗》2014,33(7):185+187-185,18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超声鉴别诊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患者32例,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对其超声图像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有25例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7例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抗炎症的方法进行治疗,急性阑尾炎采用阑尾切除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采用超声设备对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有1例阑尾炎被误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符合率达到96.88%。结论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对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种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是进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为临床治疗提高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3例都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门诊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无效,病理活检证实为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包括颌面部间隙感染、智齿冠周炎、急性牙槽脓肿、急性面颈部淋巴结炎、急性腮腺炎及拔牙术后感染等.因该病常可诱发其它系统疾病,所以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尤为必要.自2004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颌面部急性炎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部不同病因所致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测 5 2例不同病因所致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回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肿大 L/S>2 ,恶性淋巴结肿大 L/S<2 ( L/S是淋巴结长径与短径之比 )。回声强度为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结核 >急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 ,周边血流型或中心血流型 ,或两者兼有 ;良性肿大淋巴结多无血流信号 ,或散在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皇家医学院于1994年5~7月间在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或二药并用治疗结核过程中,4例病人发生急性肝衰竭。例1:59岁女性,患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开始以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三种药物治疗,数天后出现皮疹,将三种药全部停  相似文献   

11.
陈慕洁  苏辉华 《中外医疗》2010,29(36):178-179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彩超图像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确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腹部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儿均有腹部疼痛及右下腹压痛,发病前1~2d均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高频彩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均有多发肿大,治疗前后淋巴结数量及大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高频彩超检查,能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通过病理确诊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海藻玉壶汤加减。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57.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急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o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uitis,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多次误诊经过和两次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曾先后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颅内感染、结核,均给予相应治疗无效,分别经淋巴结穿刺和活检后,确诊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HNL临床症状不典型,淋巴结活检尤其是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才被认识的炎性免疫反应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 ,临床上比较少见 ,常易与其它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混淆 ,现将我们遇到的 3例报告如下。例 1,男性 ,7岁。因发热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月第 1次入院。入院前曾静脉滴注先锋霉素V6天 ,疗效欠佳。查体 :T 37.5℃ ,左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 ,最大者约 2 .5cm× 3.0cm ,无压痛 ,活动度好 ;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WBC4 .2× 10 9/L ,Hb 10 6 g/L ,ESR 5 2mm /h。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 ,给予安美汀等抗感染治疗 ,病情好转出院。出院第 2天 ,体温…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全腹探查,观察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回声、分布及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纵横比〉2,呈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光滑,以低回声为主,呈簇状分布,无融合,大部分于右下腹探及,治疗后淋巴结数目减少,大小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定位、定性准确,并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雅凡  蔡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40-2941
1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发现右颈部包块伴疼痛1个月住院。住院前1个月,发现右颈部花生米大肿块,逐渐增至鸡蛋大小,诊为淋巴结炎住外院,用甲硝唑、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12d,肿块体积消退一半以上,疼痛减轻出院。出院后1周肿块增大至治疗前水平。无发热、咳嗽、盗汗、食欲减退及消瘦,无结核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8℃,右颈部扪及7cm×6cm包块,质中,有压痛,可活动。其余无阳性体征。彩超检查:右颈部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实质性稍减弱回声结节,较大者2.6cm×1.3c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质。CDFI:结节内部可见较丰富的短线状血流信号显示。颈部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2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12例(54.5%)MP检测阳性,且腹痛前多数有呼吸道症状,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且临床不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组织细胞性垃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 ≤14岁者25例,男性2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5例,或伴恶心呕吐18例或腹泻13例;发热19例;脐周压痛20例;常合并急性咽峡炎或伴扁桃体炎21例;多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18例.结论 临床上遇到急性腹痛、发热、脐周压痛或伴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时,医生应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尤其儿童患者.B超检查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文章分析了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