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宫颈癌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约27万女性死于宫颈癌~([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为球形DNA病毒,能引起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HPV,根据其致癌危险性不同可分为低危型(low-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LR-HPV)和高危型(high-risk  相似文献   

2.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特异性感染人类皮肤和黏膜,根据致癌性分高危型和低危型。现已证实HPV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1-3]),不同种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研究人群感染的高危型HPV亚型的分布也有所不同~([4-6])。而不同亚型的感染情况下,采用的治疗与预防方式也有  相似文献   

3.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已证实15种高危型HPV具有很强的致癌能力,致癌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然而,宫颈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是个较为漫长、渐进的病变过程。循证医学的研究已证明,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癌是女性常见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已经证实~([1,2]):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病因,95.0%~99.7%的宫颈癌患者可以检出HPV。为了解焦作地区HPV感染情况,我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 994名女性HPV感染及其分型进行了检测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翀 《开卷有益》2023,(12):22-23
<正>一、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又称HPV病毒,一共有200多种亚型,属于乳头状瘤病毒大家族中的一种。在200多种亚型中,其中有14种高危型HPV亚型与常见的皮肤问题和宫颈癌等癌症相关。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各种癌症,如宫颈癌、阴道癌、口腔口咽癌等;低危型HPV感染会导致生殖器疣等病症。如果检查发现了HPV病毒感染,也不要紧张,  相似文献   

6.
1 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目前共有100多型的HPV存在,有40多个型别感染生殖器区域.大多数的HPV感染为无症状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中无症状性感染最常见.致癌性或高危型HPV感染(如HPV16和HPV18)可导致宫颈癌,持续的致癌性HPV感染是癌前期和癌期发展的最强高危因素.此HPV类型也与男女生殖器肿瘤如阴茎肿瘤、阴道肿瘤、肛门肿瘤和口咽部肿瘤等相关.非致癌性或低危型HPV类型(如HPV6和HPV11)感染是生殖器疣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的病因.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进展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就中西医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等方法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除乳腺癌外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能否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受性激素水平、HPV感染逆转情况、宿主免疫状态、病毒DNA的存在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宫颈癌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高发病率的三大肿瘤之一,虽然其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和改进,但目前仍然不能明显改善其预后~([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能够持续感染宫颈,引发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因此HR-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宫颈上皮发生破损时,HPV能够通过寄生的方式对宫颈进行持续的感染~([2])。宫颈感染5~10年时,宫颈上皮则会形成不典型的增生,发展为不同阶段的癌前病变,进而导致癌变~([3])。在这段时间,采取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a—~(32)p—dCTP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和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质粒DNA为探针,对全国五个地区的275例女性生殖道病变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核酸杂交分析。结果表明:(1)女性生殖道各种病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HPV—16感染,其感染率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加;HPV—11感染主要见于生殖道良性增殖性病变中;HPV—18感染只见于宫颈癌。(2)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癌中HPV—16的感染率不同,宫颈癌高发区新疆,HPV—16感染率较高,宫颈癌低发区贵州,HPV—16感染率较低。(3)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宫颈癌中,HPV—16和HPV—18感染率不同,宫颈鳞癌以HPV—16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以HPV—18感染多见。以上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关系密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广大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过筛查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筛查及其对疫苗的研制,进一步降低了宫颈癌的病死率,本文对HPV、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HPV疫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探讨HPV负荷量预测宫颈疾病转归的可行性.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 HPV DNA)检测云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患者143例HPV感染负荷量,研究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CINⅠ患者高危型HPV负荷量显著低于CINⅡ、CINⅢ及各期宫颈癌患者(P<0.05),CINⅡ及各期宫颈癌患者间HPV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Ⅰ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较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负荷量增高,但病毒负荷量不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高.高危型HPV负荷量不能预测宫颈病变转归,但较高的HPV负荷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天水市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联合检测及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141例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7.66%,检测结果中21种亚型均有出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24.29%,年龄分组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最高峰值出现在≤31~40岁年龄段,为23.60%,随年龄增加,感染率下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宫颈癌的阳性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以上总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危型、高低危混合型(P<0.05)。结论天水地区HPV感染率为17.66%,略高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除HPV16型外,HPV感染的其他主导型别为HPV58和HPV52型。  相似文献   

14.
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干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染是宫颈癌重要致病因素。研究HPV病毒的致癌机制,筛查、监测并干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利于预防及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为50~55岁.目前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早育、多产或与高危男子(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患有子宫颈癌)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②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另外,吸烟可增加HPV感染效应.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病因。近年来CIN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吸烟、性生活活跃、性传播疾病、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相关。高  相似文献   

17.
<正>子宫颈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所有肿瘤中居第二位。在发达国家,由于定期的巴氏筛查试验和疫苗接种,发病率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死亡率仍达80%~([1])。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E6、E7基因是HPV的主要致癌基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当HPV病毒的DNA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有近50万女性被确诊为宫颈癌~([1])。大量临床证据与研究结果都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危险因素,然而HPV感染在育龄期妇女中相当常见~([1])。由于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已被报道是潜在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其加工酶,Dicer也备受关注。Dicer基因在果蝇中首次发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49-1251
目的:探讨并分析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基因亚型分布,为该地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965例就诊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HPV基因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65例标本中检测出HPV阳性1499例,感染率为30.19%。30~60岁是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达到1188例。在阳性标本中,HPV高危型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58(15.68%)、HPV-16(12.68%)和HPV-52(11.01%),低危型以HPV-CP8304为主(8.61%),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3.58%和26.42%。结论:西安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亚型是58型,30~60岁是HPV感染高发人群,HPV基因各分型分布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HPV与CIN、宫颈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宫颈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500例已确诊CIN或宫颈癌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PV分型,通过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CⅡ)对比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感染者的年龄和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年龄渐次升高,感染HPV几率愈高,感染高危型HPV-16、18阳性率与宫颈癌高发呈正相关。结论对妇女作HPV筛查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