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4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行乙状结肠切除者14例,其中通过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者8例;横结肠切除者3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者2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者2例。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或仿真肠镜检查结果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治疗该病效果确切,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大肠息肉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25例经纤维内窥镜和病理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伴肠内息肉患者,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做超声检查,分别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横结肠、肝风、升结肠以及全结肠清晰地显示息肉。  相似文献   

3.
结肠血管扩张是结肠的一种退行性血管病变,好发于老年人,国外认为其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该文总结了37例结肠镜诊断为结肠血管扩张者的临床及内窥镜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胀便秘交替。血管扩张好发部位依次为肝曲、横结肠近肝曲、升结肠、横结肠、回盲部、横结肠近脾曲、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结肠血管扩张内窥镜下表现主要为粘膜血管扩张为红色,主要呈树枝状、网状,扩张的血管内常可见蜘蛛痣样、蝌蚪样及蛇形样血池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不同结肠段的清肠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集4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2 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横结肠(包括肝曲和脾曲)、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全结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肠道准备有效率分别为52.2%,79.8%,79.1%和62.0%。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BBPS评分分别为(1.77±0.61),(2.53±0.50)和(1.57±0.50),各结肠段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右半结肠清肠效果亚于其他肠段,是影响全结肠肠道准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水疗法对脊髓损伤合并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脊髓损伤合并机械性肠梗阻患者63例,随机分为结肠水疗组(n=32)和灌肠组(n=31),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操作时间、操作耐受性及疗效三方面,水疗组和灌肠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水疗法效果优于灌肠治疗.结论 结肠水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困难,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治疗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行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结肠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WIS评分、WCS评分以及GIQL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结肠全切除术比较,对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伊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2例STC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观察组予以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统计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生活质量(GI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9%(5/41),低于对照组36.58%(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可降低ST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联用肠外营养治疗急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4 8例左半结肠梗阻急诊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 ,探讨术后应用肠外营养 (PN)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对照组 :1996年 7月—1998年 6月收治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5~ 6 6岁 ;脾曲结肠至直肠上段肿瘤致肠梗阻 15例 ,乙状结肠扭转1例 ,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外伤 2例 ,结肠外肿瘤侵及结肠 2例。 2 PN组 :1998年7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3~ 6 7岁 ;脾曲结肠至直肠上段肿瘤致肠梗阻 18例 ,乙状结肠扭转 2例 ,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外伤 4例 ,结肠外肿瘤侵及结肠 2例 ,老年便秘性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116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58)与参照组(n=58)。参照组行全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侧侧吻合术,研究组行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系统评分、Longo’s出口梗阻评分),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Wexner便秘评分系统评分、Longo’s出口梗阻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个月研究组Wexner便秘评分系统评分、Longo’s出口梗阻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且符合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38例(774枚),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35例,中年组(45~<60岁)109例,老年组(≥60岁)19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腺瘤分布部位、数目、大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1.24:1,平均年龄(59.50±10.74)岁。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组成的左半结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横结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脾曲最少。三组分布部位差异无显著性(χ2=15.057,P=0.518)。直径<0.5cm的腺瘤占55.04%,0.5~1.0cm占38.24%,>1.0~2.0cm占5.81%,>2.0cm占0.90%,不同年龄组腺瘤的大小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0.640,P=0.008)。山田Ⅰ型息肉出现286次(84.62%),山田Ⅱ型出现272次(80.47%),山田Ⅲ型出现45次(13.31%),山田Ⅳ型出现24次(7.10%),不同年龄组息肉形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5.480,P=0.014)。管状腺瘤301例(89.05%),绒毛状腺瘤15例(4.44%),管状绒毛状腺瘤22例(6.51%),无蒂锯齿状腺瘤2例(0.59%),不同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7.171,P=0.115)。临床表现:无症状(30.47%)、腹痛(21.30%)、腹胀(16.57%)、腹泻(11.24%)、便秘(10.65%)、排便习惯改变(5.03%)、便血(4.73%),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χ2=8.091,P=0.764)。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论性别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均有升高。好发部位是左半结肠,最常见的是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直径<0.5cm,形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管状腺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g)检测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组,1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D、APTT、Fig水平。结果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组D-D、Fig依次升高,APTT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溃疡性结肠炎D-D、Fig依次升高,APTT依次降低;D-D、Fig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APTT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全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D-D、APTT及Fig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凝血指标D-D、APTT及Fig检测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评价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80例活动期UC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RP水平。结果 UC轻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C中度组和UC重度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轻、中、重度组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乙状结肠组、左半结肠组、全结肠组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可作为活动期UC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 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蕈形管经阑尾根部单管回肠造瘘治疗结直肠裂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损伤或肿瘤术后裂漏共62例临床应用蕈形管经阑尾单管回肠造瘘(研究组)和传统结肠或回肠双管造瘘(对照组)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在治疗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研究组。结论:对于横结肠、降结肠、直肠损伤或肿瘤术后发生结直肠裂漏,选择切除阑尾,经阑尾根部置蕈形管至回肠单管造瘘,手术简单易行,又避免二期闭瘘手术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钙(C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6例CHB患者为CHB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2)、重度组(n=19)3个亚组;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30)。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Ca、骨钙素(BGP)、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分析血清Ca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BGP、1,25(OH)2D3、FIB水平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和对照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低于对照组(P0.05);TT、APTT、PT水平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和对照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及TT、PT、APT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FIB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代谢紊乱,血清Ca水平降低与CHB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该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煎剂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结肠通过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FC患者12例,服用柴胡煎剂14d,比较治疗前后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结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均有缩短。结论:柴胡煎剂能缩短FC患者的结肠通过时间,对治疗FC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CSVD患者138例,测定血清VEGF及hs-CRP水平,观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晕、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分析血清指标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并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n=82),中度损伤组(n=39)和重度损伤组(n=17),分析血清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头晕和眩晕、短暂性脑出血症状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无相应症状患者,hs-CRP水平高于无相应症状患者(P0.05);认知功能障碍、头晕和眩晕、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是CSVD患者血清VEGF、hs-CRP水平的影响因素;轻度损伤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轻度损伤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CS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S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VEGF、hs-CRP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头晕和眩晕、短暂性脑出血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0例PE孕妇作为PE组,并根据PE病情分为重度PE组(n=42)和轻度PE组(n=38);其中重度PE组又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重度PE组(n=18)和晚发型重度PE组(n=24)。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待产的8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压、血脂、血D-二聚体、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等指标水平。结果 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轻度PE组(P0.05),重度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轻度PE组(P0.05),HDL-C水平低于轻度PE组(P0.05)。PE组BUN、Scr、UA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BUN、Scr、UA均高于轻度PE组(P0.05)。早发型重度PE组D-二聚体水平(2.02±0.61μg/ml)高于晚发型重度PE组(1.64±0.5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14,P0.05)。PE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467,0.559,P=0.000,0.000),与TG、TC、LDL-C均呈正相关(r=0.627,0.615,0.572,P=0.000,0.000,0.000),与HDL-C呈负相关(r=-0.591,P=0.000),与BUN、Scr、UA均呈正相关(r=0.621,0.582,0.594,P=0.000,0.000,0.000)。结论 PE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D-二聚体水平与血脂、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CN1,HCN2在功能性便秘(function constipation,FC)大鼠模型结肠上的表达及其与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HCN1,HCN2对FC发病的影响。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FC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对模型组(n=12)、空白组(n=12)大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黏膜HCN1,HCN2及ICC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均见HCN1,HCN2,c-Kit表达,模型组中HCN1,HCN2,c-Kit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HCN1表达在FC大鼠结肠中主要分布在结肠环形肌和纵行肌之间的肌ICC-MY,与c-Kit表达分布基本一致;HCN2在FC大鼠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均有分布与c-Kit荧光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HCN2阳性神经元与ICCs的突起距离较近,二者未见细胞共存现象。结论:HCN通道作为一种与自主起博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可能参与结肠ICCs的自主起博活动。HCN1,HCN2可能参与结肠运动调控,其数量、功能及分布异常可能与FC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的精子DNA损伤程度与精液常规分析各项指标及活性氧(ROS)的相关性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IVF-ET的夫妇169对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精液DNA损伤程度分为正常组(84例)、轻度损伤组(57例)、重度损伤组(28例),检测各组男方精液常规参数、ROS水平,分析精液常规参数、ROS水平与精子DNA损伤程度相关性,观察各组IVF-ET结局。结果各组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及RO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均低于正常组和轻度损伤组,ROS水平高于正常组和轻度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与DNA损伤程度均呈负相关(r=-0.371、-0.334,P0.05),ROS与DNA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80,P0.05);重度损伤组受精率低于正常组和轻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在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分娩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精子DNA损伤可能与高水平ROS有关,精子DNA损伤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降低受精率,对IVF-ET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