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FUJINON电子胃镜、结肠镜及Olympus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及瘘口封闭等52例。结果胃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9例,消化道出血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内36例,直肠瘘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平滑肌瘤、消化道出血及瘘口封闭疗效肯定,创伤小,是内镜微创治疗术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在动物胆道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头健康巴马小型猪分别于麻醉后行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检查,评价其操作性能、图像质量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6例动物均完成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检查。该胆道镜操作性能良好,能顺利通过十二指肠镜进入胆道,注水、吸引及器械通道通畅。胆道镜图像清晰、颜色分辨率良好,未出现图像变形及失真,可准确评估管腔内情况及清晰观察黏膜表面情况。检查过程中未产生出血、穿孔等操作性损伤,以及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术后所有猪存活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操作性能良好,图像质量高,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l%。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l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l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l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l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观察,探讨一次性鞘套消化内镜系统的安全性。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鞘套组接受一次性鞘套胃镜检查(n=10)和一次性鞘套结肠镜检查(n=10),检查完毕后脱去内镜鞘套,分别对镜身和活检孔道取样,行细菌培养和HBV DNA检测,并观察脱下的鞘套有无破裂。对照组接受普通胃镜检查(n=10)和普通结肠镜检查(n=10),检查完毕后对内镜使用戊二醛五步消毒法,病原学检测方法同对照组。同时观察操作中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鞘套组及对照组检测均无微生物污染,检查过程中鞘套无破裂,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次性鞘套消化内镜系统能安全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三维成像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1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 每例患者先后进行两次结肠镜检查, 按照随机码分为2组, 其中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 首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 再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 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 首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 再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 观察2组息肉检出情况, 并进行退镜时间、操作体验、图像质量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首次息肉检出率为77.3%(17/22), 高于对照组的43.5%(10/23),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1, P=0.021)。试验组10例操作者合并头晕症状, 而对照组操作者无头晕症状(P=0.001)。2组首次结肠镜检查检出息肉直径[0.50(0.70)cm比0.30(0.20)cm, U=57.000, P=0.170]、退镜时间[(4.6±1.5)min比(5.2±1.9)min, t=-1.189, P=0.239]、图像质量(2组病变性质识别3分均为27例, 腔道识别3分均为28例...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阑尾来源的下消化道出血(LGIB)临床罕见,虽然目前存在较多诊断方法,但结肠镜仍被认为是首选。本文报告一例首次结肠镜检查阴性,依次行胃镜及胶囊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阑尾腔内活动性出血导致便血的病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证实阑尾黏膜血管增生病变并出血。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9.
麻醉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时检查顺序选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消化内镜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胃镜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胃肠道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胃镜结肠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在直视下检查的内镜技术,但检查时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不仅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痛苦,也不利于医生的检查操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有的甚至不得不终止操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患者要求的日益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悄然兴起,麻醉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但国内有关麻醉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时检查顺序选择的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醉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时不同顺序选择的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6年以来 ,对下消化道大出血需急诊手术而术前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 10例患者 ,采用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原因。本组 10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46 5岁 ,平均 48岁。 10例均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出血发生在 3天内 ,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 ,需手术治疗。1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能发现出血病变。检查方法 :常规剖腹探查术 ,术中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即从回肠末端作一个小切口 ,采用OlympusCF - 2 40I型电子肠镜从切口处进镜 ,在手术医师配合下 ,先向上端推进 ,不断将肠管套迭在内镜上 ,边观察边进镜 ,边吸…  相似文献   

11.
2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腹痛、腹泻等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全消化道钡餐、CT扫描、动脉造影、胃镜、结肠镜等检查,阳性检出率低,容易漏诊甚至误诊。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获取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我科于2008年7月引进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至2009年10月共对28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胃镜与进口胃镜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sophageal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以国产胃镜及进口胃镜施EVL术,收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同时记录其接受EVL术时平均操作时间、图像清晰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国产胃镜与进口胃镜分别进行EVL术,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出血、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国产胃镜治疗组与进口胃镜治疗组在内镜操作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内镜图像清晰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国产胃镜进行EVL术可以达到与进口胃镜相当的操作便捷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eutz-Jeghers的综合征临床表现、胃肠道检查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复习本院就诊的4例Peutz-Jeghers的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2例有家族史,1例以腹痛、呕血、黑便就诊后诊断为肠套叠、肠梗阻,行外科手术治疗。另3例行胃镜、结肠镜见大小不等息肉,分次行内镜下部分息肉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错构瘤及腺瘤样增生,其中1例行多次内镜下治疗,发现未切除的息肉体积缓慢增大、部分有出血表现,但尚无癌变征象。1例发现一处息肉癌变,后进一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是Peutz-Jeghers综合征重要的检查治疗手段,定期内镜下随访及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在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者、3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9例有胃肠道改道手术史者因各种症状而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观察末端回肠,回盲部达到率、病变诊断率;胃大部切除术者输入襻,输出襻和胃肠道改道者的肠道检查成功率以及病变的诊断率;同时观察并记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2例全结肠镜未抵达回盲部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抵达回盲部或末端回肠者为29例(90.6%),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完成内镜下治疗者3例;3例毕Ⅱ式手术者中,内镜均成功到达输入襻盲端以及吻合口下方输出襻150~180 cm,3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1例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例改道手术患者中,5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后发现病灶;双气囊内镜能对所有患者手术区域肠道作完整全面的检查.在所有44例双气囊操作患者中,术后腹痛8例,少量黑便3例,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双气囊内镜是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理想、安全的方法,对病变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并可进行必要的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的5 年生存率可达90%, 较进展期癌明显提升, 而中国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不足 20%。因此, 规范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及治疗势在必行。对行胃镜、结肠镜者, 联合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电子染 色内镜及放大内镜等技术对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下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但因其操作的侵入性以及术中向肠腔内充气可能诱发应激反应,导致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对于罹患冠心病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尝试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疑难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和慢性腹泻患者进行Pillcam胶囊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传统检查(胃镜、结肠镜和全消化道钡餐)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4 d自然排出,食管通过平均时间为2.46 min,胃通过平均时间为37.80 min,小肠通过平均时间为275.82 min,其中3例胶囊未达结肠。所得图像清晰,所检出的疾病包括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克罗恩病、血管畸形、息肉和间质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病变检出率高,定位较准确,对小肠疾病和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1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和慢性腹泻患者进行Pillcam胶囊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传统检查(胃镜、结肠镜和全消化道钡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4 d自然排出,食道排空平均时间2.46 min,胃排空平均时间37.8 min,小肠转运时间平均275.82 min,其中,5例胶囊未达结肠.所得图像清晰,检出食道静咏曲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症、克罗恩病、血管畸形、息肉和间质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苦,成功率高,对病变检出率高,定位较准确.与其他方法相比.对小肠疾病和上消化道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评价其疗效。方法 4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行胃镜或肠镜检查,经用药治疗无效后在出血活动期行血管造影、栓塞、灌药介入治疗,术后一周复查内镜,通过其术后的内镜及临床表现评估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47例出血停止,1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7例复发出血,其中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术后内镜均显示程度不等的点片状糜烂灶,无肠坏死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虽有一定创伤性并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术前做好手术评估,导管技术娴熟,严重并发症多可避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