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分离的619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7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6198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耐药率顺位前5位依次为INH(14.18%)、RFP(13.57%)、SM(12.31%)、EMB(3.87)、OFLX(2.60);总耐药率为20.56%,耐多药占9.31%,多耐药占4.52%,广泛耐药占0.45%;除2012年2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耐药结核菌的检出率略高于男性外,其余年份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复治患者的耐药率(24.76%)高于初治患者(19.4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1,P0.001);结论本院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总体低于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但耐多药率高于全国水平,耐药状况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12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PZA)的耐药水平和pncA基因的突变特征,为PZA耐药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9个耐药监测点的125株耐多药菌株,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进行PZA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通过PCR扩增pncA目的基因,分析耐多药菌株对PZA的耐药性及pnc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50株耐多药菌株对PZA耐药,PZA耐药率为40.0%(50/125)。男性患者PZA耐药率为39.0%(37/95),女性患者PZA耐药率为43.3%(1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3,P=0.669);15~25岁、26~45岁、46~60岁、61~80岁患者PZA耐药率分别为58.3%(7/12)、 32.7%(16/49)、39.5%(17/43)、 47.6%(10/21),PZA耐药率在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P=0.348);初治患者PZA耐药率为41.5%(21/65),复治患者PZA耐药率为38.3%(2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5)。30株PZA耐药菌株检出pncA基因突变,突变类型22种,突变检出率为60.0%(30/50);PZA耐药株的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60.0%(30/50)]高于PZA敏感株的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6,P=0.000)。结论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PZA耐药率较高,且 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临床上应关注PZA的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对浓度法、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吡嗪酰胺(PZA)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种方法同时检测90株MTB临床分离株PZA耐药性,并比较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90株MTB临床分离株用绝对浓度法、液体培养基MIC法和PhaB法3种方法分别测得21株、33株、22株敏感株和69株、57株、68株耐药株。若以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法检测PZA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4.2%、85,7%、95.6%、81.8%、92.2%;若以液体培养基MIC法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8.2%、63.6%、82.4%、95.5%、85.6%;若以绝对浓度法和液体培养基MIC法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6.4%、90.0%、96.4%、90.0%、94.7%。结论 绝对浓度法尽管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但影响因素较多;液体培养基MIC法测定虽能提早报告药物敏感结果,但检测条件尚需优化;PhaB法检测快速、简便、安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区县范围内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浓度比例法和PNB/TCH生长实验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自杭州市周边7个县区的1 975份肺结核病人的培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和菌种鉴定,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耐药谱和耐药率。结果 1 731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中, 18.26%(316/1 731)菌株至少对一种受试药物耐药,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利福平耐药的耐药率分别是14.96%(259/1 731)、4.97%(86/1 731)、11.84%(205/1 731)、3.81%(66/1 731)、2.60%(45/1 731)、0.06%(1/1 731)、3.24%(56/1 731),共28种耐药谱。初治患者耐药率与复治患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1年、2015年、2018-2019年这3个时间段,一线药物的总耐药率、初治患者耐药率、复治患者耐药率以及耐多药的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均P<0.05)。二线药物OFX的总耐药率和初治患者耐药率较2015年升高(P<0.05)。60岁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占比最大(47.95%)。7个区县的耐药率存在差异。结论 2011-2019年杭州市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收治的结核病人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切实有效。今后要重点关注耐药率较高区县的耐药病人和40~60岁耐药病人的治疗和管控,加强老年人结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本地区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和田、皮山等南疆地区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MTB的分离培养及菌种初步鉴定,并应用比例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与本课题组所做北疆地区耐药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102株分枝杆菌,88株(86.3%)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7株(6.9%)属于牛分枝杆菌,7株(6.9%)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8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对1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有20株,总耐药率为22.7%(20/88),MDR-TB为6.8%(6/88)。新疆南疆地区4种一线抗结药物的耐药率:H15.9%、R8.0%、S12.5%、E3.4%,明显低于新疆北疆地区抗结药物的耐药率:H53.3%、R28.5%、S48.4%、E46.8%。结论新疆南疆地区结核总耐药率有所下降,耐多药率有上升趋势,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新疆南、北疆地区耐药情况不同,北疆耐药率明显高于南疆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苏州市地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结核病患者耐多药情况.方法 对2008年9月~2011年5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菌型鉴定后,用药敏罗氏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核病患者的耐多药情况.结果 苏州市地区近三年期结核病耐多药发生率总体为10.5%,2010年及2011年度耐多药发生率(18.2%)显著高于2008及2009年度(x2 =19.9,P<0.01),且复治组耐多药发生率显著高于初治组(x2 =70.5,P<0.01).结论 苏州大学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结核病耐多药率呈上升趋势,且复治组高于初治组.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MDR-TB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TB are serious threats to global TB control. Molecular tests like GenoType MTBDRplus has revolutionized MDR-TB diagnosis by rapid detection of resistance, leading to early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DR-TB. Information about common mutations imparting resistance to RIF and INH, helps in understanding the disease epidemiology in various region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mutation in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less than 12 years with pulmonary or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Material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ver a period of 54 month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9 to study the resistance pattern and mutations present in DR-TB in children less than 12 year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or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using Hain's 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ResultsOver a period of 54 months, samples from 3461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B were received for MGIT culture, out of which, 347 were positive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250 of these 347 isolated were tested for drug resistance by Hain's 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61.1% were sensitive to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while 15.2% were DR-TB (38 out of 250). Out of these 38, 22 were MDR TB, 13 were isoniazid monoresistant (34.2%) and 3 were rifampicin monoresistant. The most common genotypic resistance for rifampicin was absence of rpoB WT8 band and presence of rpoB MUT 3 band (88%). 84.6% of the INH monoresistant isolates showed high level isoniazid resistant. All these isolates showed presence of katG MUT 1 band. On comparing Hain's 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 with Xpert MTB/Rif Assay, most common mutation for rifampicin resistance at S531L 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Xpert MTB/Rif Assay (probe E). However, two cases with rifampicin resistance had mutation in codon region 509–513 and 513–519 which could be missed by Xpert MTB/Rif Assay.ConclusionsWe cannot solely rely on Xpert MTB/Rif Assay for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due to the risk of missing the isoniazid monoresistance. GenoType MTBDRplus has revolutionized MDR-TB diagnosis by substantially reducing turn around time and leading to early management of DR-TB cases.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支杆菌五种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pncA和embB耐药基因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和药敏试验 (比例法 ) ,了解 10 9例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 ,并分析、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 2以上的肺结核患者至少耐两种抗结核药物 ,对RFP、INH、SM、PZA和EB总耐药率分别为 80 7%、71 5 %、78 8%、5 7 7%和48 6%。rpoB、katG、rpsL、pncA和emb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76%、68%、71%、5 1%和 3 0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率与耐药水平联系密切 ,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易发生在高耐药株 ,也有少数基因突变发生在低耐药株。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6个月耐多药结核治愈率分别达到 5 4 8%和 62 8% ,治疗效果满意 ,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是一种新探索 ,PCR SSCP方法敏感、特异 ,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pncA和embB耐药基因突变 ,可能会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现状,为评价和指导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提供基本数据,方法:对第四次全面流调的分离菌株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PAS-Na和TB1)的耐药性测定,结果:392株结核分支杆菌的总耐药率为27.8%,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8.6%和46.5%,耐多药率为10.7%,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INH(17.6%),SM(17.3%),RFP(16.6%),PAS-Na(2.8%),EMB(1.5%),和TB1(1.3%),耐1种,2种,3种和4种以上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7.6%,4.6%,1.9%和14.7%,19.4%,10.1%和2.3%,不同性别,年龄组初始耐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次流调的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与第二次和第三次流调资料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1),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耐药性的发生更趋向于这主要一线药物耐药和对多种药物耐药,尤其是MDR-TB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目的 了解近阶段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当前耐药发展趋势。方法 根据年龄将194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6.1%、46.8%和40.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获得性而药率分另为81.3%、70.1%和62.1%,青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916)。原发耐药频度各年龄组从高到低均依次为H、E、S、P,中年组耐R最高达10.6%。获得性耐药顺序青、中年组为H、R、S、E,老年组为H、S、R、E,其中青年组耐R率最高达63.3%。原发耐多药率以中年组最高为5.3%,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12)和老年组(P=0.0085)。获得性耐多药率青年组最高达55.2%,显著高于中年组(P=0.0319)和老年组(P<0.001)。既往用1-3个月者耐药58.7%,显著高于未用药者(P<0.001)和用药<1月者(P=0.0472),而未用药和有药<1月者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2929)。此外,在各年龄组中青年组发生耐药的速度最快。结论 不同年龄组无论原发耐药还是获得性耐药均有所不同,建议应重视不同年龄组耐药率的监测,为修订国家结核病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为了阐明中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析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242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包括rpoB基因核心区域81个碱基在内的588个碱基进行序列测定,其中耐利福平株193株,利福平敏感株46株,人工诱导的耐利福平株3株。结果 89.1%(172.193)的临床分离耐药株存在rpoB基因突变,而46株敏感株无突变。531位氨基酸突变率为46.1%;526位氨基酸突变率为17.1%;联合突变发生率为12.4%;还有4株细菌发生同义突变;未检测到发生缺失或插入突变的菌株。高耐药组(耐250μg/ml利福平)531位氨基酸的突变率显著高于低耐药组(耐50μg/ml利福平),P<0.05。结论 中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株的rpoB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约为90%,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两者突变率之和约为63%;利福平高耐药组531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的几率高于低耐药组;受度蓖株未发现搬运入或缺失突变;DNA序列分析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州市地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结核病患者耐乙胺丁醇情况。方法对2008年9月~2011年5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菌型鉴定后,用药敏罗氏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的耐药情况。结果苏州市地区近三年期结核病耐乙胺丁醇总体发生率为10.7%,其在耐多药病例中的发生率为56.1%;2010~2011年度耐乙胺丁醇发生率明显高于2008~2009年度(χ2=5.54,P<0.05),并且其在耐多药中的发生率也呈显著性差异(χ2=4.30,P<0.05)。结论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结核病乙胺丁醇耐药总体发生率和在耐多药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及药物外排泵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功能。 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2008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利福平的菌株23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情况。提取rpo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验结果,筛选可能与利福平药物外排相关的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的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程度以验证。结果 在23株单耐利福平的菌株中,有16株(69.6%)检测到rpoB突变,其中包括531位点突变9株,526位点突变6株及533位点突变1株。Ser531Leu、His526Asp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192 μg/ml和256 μg/ml;而突变类型His526Gly、His526Leu、His526Arg和Leu533Pro表现为低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0.75 μg/ml、4 μg/ml、2 μg/ml和0.5 μg/ml。在rpo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 PCR发现Rv2936、Rv0783和Rv0933的转录水平与MIC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为 8 μg/ml,而转入pEASY-E1-Rv2936和 pEASY-E1-Rv078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 μg/ml和16 μg/ml。结论 不同耐药突变类型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同,Rv2936和Rv0783可能是与利福平耐药相关的的药物外排泵基因。  相似文献   

14.
乙胺丁醇体外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胺丁醇(EMB)体外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H_(37)Rv实施乙胺丁醇耐药性诱导试验,对诱导菌侏和34株耐药临床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测序分析(DS)。结果 12株耐药临床分离株和第8代H_(37)Rv诱导株的PCR-SSCP出现异常电泳图谱,DS证实发生embB306 ATG→GTG突变。结论长期间歇低浓度药物刺激能够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获得性耐EM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诊断流程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耐药结核病的快速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就诊的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利福平耐药的86例肺结核患者,评价其诊疗过程中北京市耐药筛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分离株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左氧氟沙星(LFX)的表型药敏试验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9年86例RR-TB中Xpert检出62例利福平耐药,Hain检测补充检出3例,另外3例阳性培养物直接进行了表型药敏试验,通过耐药筛查工作RR-TB患者的发现率为79.07%(68/86),漏诊率为20.93%(18/86)。其中,8例Xpert为利福平敏感而表型药敏为利福平耐药,漏筛率为11.63%(10/86)。RR-TB中准广泛耐药率为23.26%(20/86),初复治在3种不同耐药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耐药筛查工作在RR-TB诊断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分子耐药与表型不一致现象,且实施中工作落实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督促管理。pre-XDR-TB处于较高水平,应...  相似文献   

16.
吡嗪酰胺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但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性在逐年增长,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耐药基因的分子机制尚无定论。作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相关耐药基因pncArpsApanDfadD2FAS-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用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指导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病人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评价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pncA,embB基因突变和药物敏感试验(比例法),了解117例老年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和比较2种耐药性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1/2上的肺结核病人至少耐2种抗结核药物,对RFP、INH、SM、PZA和EB总耐药率为82.1%、71.7%、63.2%、51.2%和35.0%,耐多药率为67.5%,rpoB,katG,rpsL,PpncA和emb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2.8%、64.9%、59.8%、41.0%和30.7%,多基因突变株达76.0%,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联系密切,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易发生在高耐药区,也有少数基因突变发生在低耐药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耐多药结核病人6个月治愈率分别达到54.8%和62.8%,治疗效果满意,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耐药基因检测指寻治疗是一种新探索,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以快速检测结核菌rpoB,katG,rpsL,pncA和embB耐药基因突变,可能会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1 至 2005年澳门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澳门地区2001至2005年结核病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近5年澳门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及复治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测定。结果146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2%(236株),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5.0(203/1357)和32.0(33/103);耐多药率为3.2%(47/1460),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2.3%(31/1357)和15.5%(16/103);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1.5%)、链霉素(9.5%)、利福平(3.6%)、乙胺丁醇(2.5%);耐1种、2种、3种和4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9.9%、2.9%、1.0%和1.2%,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2.6%、3.9%、8.7%和6.8%。近5年新发和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没有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0.27和0.03,P均〉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初始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P〉0.05)。结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1996至1999年澳门地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获得性耐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和7.47,P均〈0.05),但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高于2004年第3次全球多国耐药监察结果,仍处于高耐药水平,尤其是耐多药率较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对5种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来自于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130株对氧氟沙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这些菌株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以及司帕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耐药率的差别并分析对某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对其他4种药物的耐药率的差别,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0株对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中,分别有110株(84.6%,110/130)、108株(83.1%,108/130)、46株(35.4%,46/130)及66株(50.8%,66/130)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及司帕沙星耐药.加替沙星耐药率显著低于左氧氟沙星(x2=65.641,P<0.01)、莫西沙星(x2=61.225,P<0.01)和司帕沙星(x2=6.274,P=0.02)的耐药率.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分别有90.9%(100/110)、41.8%(46/110)和59.1%(65/110)的菌株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在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菌株中,有97.8%(45/46)和97.0%(64/66)对莫西沙星耐药.莫西沙星耐药株中分别有41.7%(45/108)和59.3%(64/108)对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结论 上述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呈现出不同的交叉耐药性,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交叉耐药,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与莫西沙星之间表现为部分单向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20.
481例肺结核患者原始耐药监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原始耐药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WHO制定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监测方案开展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监测,使用比例法对481例新发现无抗结核用药史的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各药的原始耐药率分别为:H22.7%,R15.8%,522.7%,E7.7%;原始耐多药率分别为:HR2.3%,HRS5.0%,HRE0.4%,HRS5.4%。结论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原始耐药现状严重,实施抗结核药统一管理、全程督导化疗(DOTs)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