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防膀胱癌复发、推迟疾病进展一直是膀胱癌治疗上的重要难题。浅表性膀胱癌约占膀胱癌的70%-80%,目前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及膀胱灌注、免疫治疗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仍是浅表性膀胱癌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题。术后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推迟疾病的进展,对恶性膀胱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最佳控制膀胱恶性肿瘤复发的方法,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力尔凡和吡柔吡星(BCG)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mitomycin,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将162例晋东地区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THP方案(76例),Ⅱ组采用HCTP方案(62例),Ⅲ组采用MMC方案(24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三组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Ⅰ组复发率为13.5%,Ⅱ组复发率14.8%,Ⅲ组复发率19.6%。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HP、HCTP膀胱灌注对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防止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80份膀胱癌组织中HP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20份非肿瘤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80份膀胱癌组织中HPA阳性率57.5%(n=46),非癌膀胱组织中HPA表达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A表达阳性率随着膀胱癌分期、分级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膀胱癌组织中HPA阳性组MVD值为45.24±9.95,显著高于阴性组 (34.0±10.34)(P<0.01)。HPA表达阳性组的膀胱癌患者的2、3、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分别P<0.05,P<0.05和P<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PA是膀胱癌的一种独立预后不良因子。结论 HPA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新血管生成相关,是膀胱癌一种新的独立预后不良因子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分别接受羟基喜树碱(HCPT)、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价比较HCPT及THP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9例TRUBT的膀胱癌患者,其中41例采用HCPT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48例进行THP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HCPT组缓解率为73.13 %(30/41),复发率为36.67 %(1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8 %(20/41),THP组缓解率为89.58 %(43/48),复发率为16.28 %(7/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 %(18/48),两组治疗前后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RU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且THP膀胱灌注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UroplakinⅢ(UPⅢ)在侵袭性膀胱癌(aggressive bladder cancer)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74例侵袭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UPⅢ的表达情况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侵袭性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结果UPⅢ在侵袭性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4例侵袭性膀胱癌标本中,49例UPⅢ的表达阴性,25例表达阳性,其表达缺失与膀胱癌高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中UPⅢ阴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UPⅢ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UPⅢ表达缺失与侵袭性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淋巴管浸润有相关性;UPⅢ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用银染-TRAP略行改良,对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其中4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1);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4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哲  孔垂泽  杨琦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54-2257
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组织、90例膀胱癌组织中mEH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mEH的表达,但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织中mEH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31.11%,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5%(P〈0.05),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EH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膀胱癌的良、恶性分析及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71.9%(23/32)和84.0%(27/32),20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组织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瘦素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瘦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32)。在低级别、高级别膀胱癌中,瘦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7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辟0.001)。本组随访6-102个月,其中67例出现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瘦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4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瘦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大小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瘦素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癌(BC)中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癌石蜡标本中的T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S蛋白在膀胱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肿瘤低分化、临床病理分期晚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T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膀胱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诱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职业性接触有毒物质,在橡胶工业、制革和油漆、涂料业中接触二氨基联苯和萘胺等芳香胺类化学物质的工作人员;膀胱的慢性炎症、结石及先天性生理缺陷如膀胱外翻等的长期刺激;动物试验,马兜铃--一种草,也入药,对小鼠有损害DNA致膀胱癌的作用;但最重要而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吸烟.吸烟可致肺癌,人人皆知,也易于理解.吸烟,当然要"吸",呼吸系统的终点是肺,吸烟时呼吸道和肺经受烟中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直接刺激,浓度最高,受害最大,顺理成章.而吸烟为何还可影响到膀胱呢?或许令人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P-9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00例膀胱癌(包括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9例膀胱腺癌和5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MMP-9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良、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分析MMP-9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83.00%(83/10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0(0/15)及内翻性乳头状瘤35.00%(7/20)两组(P〈0.05)。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MMP-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膀胱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在膀胱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EphA 2和KAI 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红纲  宋兴福  张平  许晓明  董自强 《肿瘤》2008,28(2):142-145
目的:探讨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在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76例相应癌旁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EphA 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EphA 2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AI 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1);KAI 1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EphA 2蛋白的高表达和KAI 1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6例。男23例,女3例,平均年龄58岁。多发肿瘤14例,单发肿瘤12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6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时间 15~75 min,膀胱穿孔1例(4 %);16例侧壁肿瘤切除过程中2例有轻度闭孔神经反射(12.5 %)。结论 用双极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向向  庄华  吴昊 《中国肿瘤》2018,27(11):862-866
摘 要:膀胱内灌注衰减活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是中、高风险无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自卡介苗成功地用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治疗之后,膀胱癌的治疗未见显著进步,尤其是局部进展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最近,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被证实在膀胱肿瘤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显著改善局部进展和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文章就卡介苗联合PD-L1抑制剂促进膀胱癌免疫应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发的Wistar大鼠膀胱癌模型,研究漆黄素对大鼠膀胱癌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膀胱灌注MNU的方法诱发Wistar大鼠原位膀胱肿瘤(MNU灌注时间为第2、4、6和8周)。第1周至18周行漆黄素溶液(400μmol/L)膀胱灌注。在第19周时处死大鼠,获得的膀胱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第19周时漆黄素处理组膀胱癌的发生率为22.2%(4/18),MNU诱癌组肿瘤的发生率为70.6%(12/17),两组相比肿瘤的发生率、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NEL实验证实漆黄素显著增加膀胱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漆黄素上调促凋亡分子p5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和Survivin表达。结论:漆黄素可抑制MNU膀胱灌注诱导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与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中国膀胱癌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年至2014年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原始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比值比(OR)值为效应指标。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5.0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同时绘制Meta分析森林图。结果有13篇文献纳入研究,总样本量为692例,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浅表性膀胱癌组织与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低级别膀胱癌组织与高级别膀胱癌组织的OR值分别为45.83、0.22、0.31。膀胱癌组织MMP-2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浸润性膀胱癌组织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组织,高级别膀胱癌组织高于低级别膀胱癌组织(均P<0.05)。结论 MMP-2的高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检测MMP-2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凋亡蛋白Ba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67例膀胱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gp、MRP和Bad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膀胱癌患者中P-gp、MRP和Bad的阳性率分别为65.7%(44/67)、58.2%(39/67)和62.7%(42/67),而在正常膀胱粘膜中分别为10.0%(2/20)、5.0%(1/20)和5.0%(1/20),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初发膀胱癌组织中,P-gp、MRP和B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48.6%、71.4%,与32例复发膀胱癌组织中的87.5%、68.8%、51.3%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p与MRP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膀胱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P-gp阳性率越高(P〈0.05),Bad表达越低,呈负相关关系。MRP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无相关性。结论:P-gp过表达、Bad低表达在膀胱癌复发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型环氧化物酶(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6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3例膀胱正常粘膜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是否浸润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均表达,COX-2的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COX-2与VEGF在膀胱癌中均高表达,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膀胱癌35例,随访期内无复发率为68.6%。初步结果显示,THP膀胱灌注是治疗复发性膀胱癌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