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以磨玻璃样阴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被检出.GGO生长缓慢,与肺实性结节生物学行为完全不同,传统的以肺叶切除为标准的手术方式似乎不能满足GGO...  相似文献   

2.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筛查出的微小的在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密度样(ground-glass opacity, GGO)的肺癌在亚洲人群中逐渐增多。临床回顾性数据表明对此类患者施行亚肺叶切除术疗效可能并不次于肺叶切除,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肺功能。研究证明除仔细地评估术前影像表现外,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肺腺癌可能更适合做亚肺叶切除。更精准的个体化手术策略应基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炳初 《中国肿瘤》1997,6(9):17-18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多数,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原则与小细胞肺癌有所不同,常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但因就诊时以Ⅲ、Ⅳ期占多数,预后差,近年多主张采用综合疗法,并已取得一些进展。一、Ⅰ期(T1-2N。,M。)Ⅰ期病变经手术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约60%-70%。标准术式为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清扫,少数需作袖状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对肺功能不足或有心血管疾患,估计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周围型病例,可采用区段或楔状切除术,其局部复发率的长期生存率均逊于肺叶切除术,但仍优于放射治疗。以电机辅助胸腔镜手…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现有研究显示,在确保安全切缘的前提下,≤2 cm含磨玻璃成分的早期肺癌宜采用亚肺叶切除,但部分病例需行肺叶切除以保证切缘。本研究探讨≤2 cm早期肺癌的大小、深度对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手术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亚肺叶切除的安全切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接受肺切除手术治疗的≤2 cm含磨玻璃成分的早期肺癌病例385例,包括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术三组。深度测量肺结节内缘至所属肺支气管开口最短距离(OA值)及结节内缘至胸膜距离(AB值)。行肺段及肺叶切除术者,进行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统计若行肺段切除术所需切除亚段数。统计楔形、肺段切除的切缘宽度和肺段切除所切除的亚段及数量。结果 在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手术中,肺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08±0.29) cm、(1.31±0.34) cm、(1.50±0.35) cm,结节的深度(AB值)分别为6.05 (5.26,6.85)cm、4.43(3.27,5.43) cm和3...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降低肺癌致死率,同时随着计算机成像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行肺CT检查时发现肺内结节,其中有一部分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在胸部CT上表现为肺密度云雾样增高,但不掩盖支气管及肺血管结构的阴影。GGO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病因包括肿瘤、感染、局部出血或间质纤维化等。近年来,表现为局灶性GGO的早期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亚洲、女性及非吸烟患者。因此,有必要对表现为GGO的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为临床治疗制定指导决策。  相似文献   

6.
摘 要: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及临床肺癌CT筛查的逐渐普及,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且大部分被证实与早期肺腺癌密切相关,因此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程度与是否手术或手术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术前肺内磨玻璃结节CT表现特征与不同病理分型的对照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全文就目前有关肺纯磨玻璃结节CT定量分析与病理对照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HR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开展,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尽管多发磨玻璃结节与早期肺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证实,但外科手术作为早期肺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的共识指导医生对多发磨玻璃结节的管理。本文简要概述了多发磨玻璃结节在影像学、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特征表型以及随访诊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类早期肺癌的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治疗的首选。肺癌的标准术式是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但淋巴结清扫对肺癌的治疗作用尚存争议。近年来以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用于肺癌的外科治疗是否能达到如同开胸手术一样的功效,尚未达成共识。医学影像技术进步使更多的早期肺癌得以被发现,对于直径小于2 cm的周围型肺癌,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能否取代肺叶切除成为此类型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还有待新的证据出现。  相似文献   

9.
王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7):1357-1357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外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中央型肺癌,病变侵犯叶支气管开口或主支气管时,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式可避免全肺切除,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保全肺功能,而且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其长期生存率并不低于全肺切除。我院共施行肺叶袖状切  相似文献   

10.
38例无症状肺孤立性微小结节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无症状肺部孤立性微小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对38例无症状肺部孤立性微小结节患者进行了VATS诊治;结节直径均<1.5cm,最小者0.3 cm;13例(34%)术前拟诊为肺癌,余25例(66%)拟诊为肺部良性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能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均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确诊率100%.其中恶性病变11例(29%),良性病变27例(71%).5例(38%)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最终确诊为良性病变;3例(12%)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本组中27例良性病例经VATS手术均获得临床治愈.11例肺癌患者中9例接受了根治性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另2例患者仅接受姑息性结节楔形切除术.结论:VATS技术可应用于无症状肺孤立性微小结节的确诊,对良性或恶性病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可行性良好,与传统诊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Y  Zhang D  Zhang R  Wang L  Yang L  Cheng G  Sun K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0-302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者分别为43例、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率分别为25.6%(11/43)、48.3%(57/118)和31.3%(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死亡率为3/8。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死亡率为33.3%(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25.0%(3/12)和0。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肺癌已成为老年患者癌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观察旨在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并对其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方法全组137例,年龄70~83岁,平均74岁;Ⅰ期13例,ⅡA期25例,ⅡB期51例,ⅢA期41例,ⅢB期7例。行全肺切除4例,肺叶切除122例,部分(肺段)切除7例。其中19例行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12例行肺动脉部分切除,3例行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2例行肺动脉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13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肺叶、肺段或肺楔形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为9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9%。随访率为88.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5%、28%。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应用,对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部CT的应用推广,孤立性肺结节的出现逐渐增多,尤其是胸部薄层高分辨CT的检查,检出直径10 mm以下的微小结节的概率增高,临床上对于如何诊治这类微小结节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对64例肺微结节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先行肺结节楔形切除,术前均无明确病理诊断,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综合考虑后决定手术方式。结果原发性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20例;行肺楔形切除44例,其中良性肿瘤21例、癌前病变18例、转移癌3例、不适合肺叶切除的原发性肺癌2例。所有患者均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100%。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肺部微小结节影像学诊断有一定难度;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术前CT引导的hook-wire定位可帮助手术中探查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4.
肺切除患者的术前心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局限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1] 。手术不仅会程度不一地影响肺功能 ,还对心脏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加之肺癌患者多是吸烟者或曾经吸烟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 /或缺血性心脏病 ,这使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 ,对肺癌患者术前的心肺功能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 ,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或标准。基于此 ,本文对肺切除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常规肺功能检查1.1 肺呼吸量测定 肺呼吸量测定用于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价已有四十多年 ,并仍被认为是术前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对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0年1 月至2006年1 月23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 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T 分期、淋巴结清扫均是影响70岁以上Ⅰ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 肺楔形切除组5 年生存率42.2%(35/ 83),肺叶切除组5 年生存率50.3%(74/ 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T 1a 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的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 vs . 53.3% ,P > 0.05)。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短(P = 0.035)、术中失血少(P = 0.031)、术后住院时间短(P = 0.045)。 结论: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仍是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T 1a 期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近的远期收益,同时肺组织损失较小,对肺功能差的高龄T 1a 期患者推荐行肺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文献报道外科可以提供给早期肺癌病人最佳的治愈率。然而,标准的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后IA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68.5%,IB期为66.6%,许多病人死于癌转移[1]。而肺段切除则较多发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7.
196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手术经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Shou H  Li L  Li Q  Yuan T  Yang K 《中国肺癌杂志》2000,3(6):458-460
目的 总结196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手术经验,方法 对1964例肺癌患者(中心型1140例,周围型82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共1626例,切除率为82.8%,其中全肺切除160例,肺叶切除1386例,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70例及支气管楔形成形肺叶切除1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94例,死亡20例,手术死亡率为1.0%(20/1964),对手术中常见的疑难病例处理进行了分析。结论 手术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若遇左上肺产吕浸润和包绕左肺动脉干,应先阻断动脉根部,再分离被浸润的土叶肺动、静脉并予结扎切断,然后切除有肿瘤的左上叶,最后清除血管壁上残余的癌组织,中晚期中心型肺癌以及肺动,静脉根部距肿瘤距离太短(≤0.5cm)的病例应行心包内结扎肺血管。右上肺癌浸润和包绕上腔静脉和  相似文献   

18.
张兰军 《中国肿瘤》2014,23(9):710-713
孤立性肺结节(SPNs)和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GO)常为早期肺部疾患,尤其是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时发现并诊断对临床正确处理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诊断方式包括支气管镜检查、EBUS-TBNA、EUS、CT引导下细针穿刺、胸腔镜下切除活检等,但普遍存在因准确定位困难导致诊断率不高或操作创伤性太大等缺点。一种新型实时电磁制导系统复合支气管镜检查克服了以上传统技术的缺点,为临床提供了微侵入式诊断肺部病变的优选方案,结合经支气管抽吸的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安全并有效地提高了诊断效率。该项新技术今后不但在肺癌的早期诊断还在肺癌的精准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扩大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3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结果:15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有3例发生心律失常,1例并发肺炎.生存期超过1年10例,超过3年5例,2例生存超过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肺磨玻璃结节通过健康体检被发现,手术依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困难。通常为了完整切除肿瘤组织,临床中会适当的进行扩大切除范围,因此如何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定位,尽可能少的切除肺组织,保留肺功能,成为了胸外科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1术式简介电磁导航技术(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集现代电磁定位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可以解决大部分肺部小结节的临床定位难题,能做到:1)精准定位:对肺部磨玻璃结节、周围性肺部微小结节进行术前定位。2)辅助精准切除:在外科治疗“微创化”的大背景下,电磁导航技术能够助理肺部结节的精准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