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加强对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防止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与导管堵塞.从而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保证患者有效透析.方法:按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严格做到1人1灭菌治疗包.导管引出口局部涂抗菌软膏,用抗生素加肝素盐水封管,透析时适当控制血流量.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颈内静脉直管44月,未发生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导管堵塞及血流不畅,血流量可达250 ml/min以上,透析有效.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防止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和导管堵塞,保证有效透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颈内静脉留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血液透析患中应用更方便。由于颈内静脉压力很低,走向较直,血液向下流动,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的机会少,因此是目前最值得提倡的临时性血管通道。我院2001年3~12月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3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加强对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防止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与导管堵塞。从而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保证患有效透析。方法:按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严格做到1人1灭菌治疗包。导管引出口局部涂抗菌软膏.用抗生素加肝素盐水封管,透析时适当控制血流量。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颈内静脉直管44月,未发生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导管堵塞及血流不畅,血流量可达250m1/min以上,透析有效。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防止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和导管堵塞,保证有效透析,提高患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穿刺部位易固定、易消毒,较股静脉处不易被污染,较颈静脉处不影响病人颈部活动,四肢活动不受影响及相对安全等优点.主要用于较长时间输液、肠外营养及化疗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与导管堵塞[1].我们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就怎样提供通畅的长久留置的静脉导管,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进,现将引起导管感染与堵塞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月娥 《华夏医学》2004,17(5):819-819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而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我院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37例,现将透析期问的治疗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云辉  卢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87-1288
本文通过对4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血液透析病人从心理到生理,从身体到导管的一系列整体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医生手术,术后穿刺口无一例出现明显感染,无发生导管堵塞,出现透析后渗血1例,经处理后无再渗血。从而总结经验,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急诊患者及血管条件差的慢性肾衰患者,可使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我院有1例患者插管半年,进行了72例次的透析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余青春 《中原医刊》2003,30(15):30-31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对 3 96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研究 ,对其中 48例无法建立常规透析通路的患者 ,采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导管 ,行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埋管术建立长期透析通路 ,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48例慢性尿毒症患者 ,男 3 2例 ,女 16例 ,年龄在 19~ 91岁之间。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糖尿病肾病 12例 ,高血压肾良性动脉硬化 8例 ,梗阻性肾病 (截瘫 ) 6例 ,恶性肿瘤 4例 ,尿酸性肾病 3例。除 12例欲行肾移植而选择该方法外 ,其余均为自身条件差 ,无法建立四肢动 -静脉内瘘或人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致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不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58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分析导致输液不畅的原因.结果 58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中,术中或术后共有92例发生输液不畅,原因有导管误穿入颈内静脉、导管打折、扭曲、导管腔内堵塞等,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结论 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并加强术后观察和导管...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置管行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永东  莫海芳  林燕 《广西医学》2006,28(9):1468-1469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及时建立可靠持续的输液通道,保证抢救顺利进行,而且对癌症、危重、衰竭及手术创伤病人经导管行静脉高营养(TPN)治疗,使病人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正氮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行TPN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HIV携带的治疗。方法患者,男,35岁。急性肾炎病史27年,尿毒症病史1年,血液透析治疗7个月,期间发现抗-HIV阳性,乙肝病毒携带。结果给予血液透析知识教育,饮食指导,行规律性透析,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血压,改善营养状态。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HIV携带者需要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及时纠正并发症,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谢晓琴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81-1081
目的:探讨留置针穿刺股静脉行急诊血液透析的效果。方法:用留置针穿刺股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引血端,外周静脉为血液透析的回血端进行血液透析。结果:通过三种穿刺方法特点的比较,留置针穿刺股静脉简便易行,快速安全,适用于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结论:留置针穿刺股静脉,简便、快捷,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抗坏血酸透析液对静脉铁剂诱导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应用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分别给予抗坏血酸透析液透析和在透析过程中静脉滴注抗坏血酸进行干预,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丙二醛(MDA)、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水平,通过计算MDA:胆固醇的曲线下面积(AUC0-180min)判断其疗效。结果 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注射后,血糖MDA明显升高(P<0.05),60 min达高峰,抗坏血酸水平明显下降。抗坏血酸透析液可明显降低血浆MDA和AUC0-180min(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也可降低血浆MDA,但至后期出现再次升高的趋势,其AUC0-180min与未用抗坏血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坏血酸透析液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效果优于静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26例,观察其血透前后各种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患者血透中血液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尿毒症患者20例,均在透析放血前,放血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回血前,回因后测定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平均直接动脉压,结果:透析过程中血压,脉搏以及直接平均动脉压较稳定,中心静脉压放血前较正常为高,且高于血透过程中其它时间段(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毒症高钾血症患者(K^+≥6.5mmoL/L)血液透析前后不同钾离子浓度对应心电图变化。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并高钾血症(K^+≥6.5mmol/L)患者20例,观测:1.血液透析前后血清钾浓度;2.心电图:透析前后心电图P波振幅、PR间期、QRS时间、T波振幅和QT间期,结果1.血液透析后,20例患者血清钾浓度均降至正常范围。2.心电图:(1)P波振幅:透析前19例降低,1例P波消失,透析后全部恢复正常,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透析前PR间期、QRS时间延长、T波振幅增大,透析后恢复正常,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QT间期:透析前18例在正常范围,2例延长,均值为(0.423±0.078)s,透析后QT间期为(0.407±0.0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高钾常见心电图改变:T波增高,P波降低至P波消失(形成窦室传导),房室阻滞、室内阻滞(非特异性QRS增宽).血液透析可迅速降低血钾,使心电图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颈外静脉穿刺建立长期血透导管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颈外静脉建立长期血透导管,对照组采用经皮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透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外静脉建立长期血透导管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透导管的又一选择,尤其适合于颈内静脉穿刺失败者、颈内静脉长期导管感染需更换导管者、颈外静脉显露较粗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留置时间与输液的种类和性质、封管方法、操作技术等因素均有影响。结论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效率,值得在老年患者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程度明显提高.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