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查方法,对1起突发的散在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分别在2个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病人家中的剩炸卤鸡爪,熟食店中的炸卤鸡爪和熟食店中砧板涂拭5个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其肠毒素均为A型。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叠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词查和细菌学检查方法,对1起突发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在2个病人的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其肠毒素均为A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就餐者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脉冲场电泳(PFGE)在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并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检测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方法用各种采集样品进行PCR检测,并且用检测到的肠毒素进行同源性调查研究。结果 3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检测出肠毒素及其相应的编码基因,并用PFGE证实了3株菌属于同一克隆,但本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比较与另一次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 PCR快速有效的鉴定病原菌,PFGE能准确地追溯其同源性,为食物中毒病原菌鉴定提供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继清  卢海雄 《现代医院》2011,11(12):155-156
目的通过对一起油轮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调查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探讨加强远洋船舶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根本上保障船员职工的饮食安全及生产安全。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爆发点进行发病情况和现场情况调查和处理,并对集体食堂的剩余食物、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从1份剩菜和3份病人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作肠毒素分型检测,结果从3份呕吐物和1份剩菜中检出菌型一致的B型肠毒素。结果该起事件为一起船员进食受污染菜式所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加强对船舶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健全船舶食品卫生制度,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水平,规范船舶食堂食品操作加工流程,是有效杜绝食物中毒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 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起食物中毒的10株菌株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毒素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卫生检测标准GB 4789.10-9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 S/T 80-1996及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这10株菌均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检出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且其中1株同时检出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结论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起同地区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用PCR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病人生物标本检出6株,剩余食品中9株,烤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最高;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同一事件的菌株为同一克隆株;两起事件的菌株PFGE型别不一致,药敏结果也有差异。结论两起SE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永安市某幼儿园食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探讨托幼机构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食堂留样样品、剩余食物、加工食品用具、餐具及患儿粪便标本、肛拭子和呕吐物;中毒餐次食用的蛋糕生产厂家加工人员粪便、手涂抹标本,食堂炊事员粪便、手涂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5.9%(19/325),从幼儿园食堂留样的蛋糕和发放到班级剩余的蛋糕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1份患儿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同型肠毒素,其他样品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定食物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因和来源,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方法]按照食物中毒调查规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食物中毒集中发病在3月26日,涉及本市3所幼儿园,共119名儿童发病,罹患率为19.6%(119/608);症状以呕吐为主,病情轻;患儿均暴露于某品牌同批次杯装高钙牛奶饮品;检测剩余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鉴定阳性,型别为SEA;患儿呕吐物、车间员工手部皮肤破损涂抹样和生鲜乳分离出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菌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 [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是饮用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乳制品,来源是生鲜乳受污染.建议企业加强原料管理,尤其是奶牛场及生鲜乳的消毒、冷藏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及员工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采集4份可疑食品标本,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沙门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检测。结果从牛肉酱标本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毛颖(湖南省通道县卫生防疫站418500)通道县团头乡中心小学于1994年8月15日发生一起因食用变质鸭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5人,均为男生。经调查证实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据校方反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此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确认和原因分析,提供控制和预防类似事件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实验室检验,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为A型和C型。流行病学调查,烤鸭在取暖火塘边过夜后凉拌即食用。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为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并产生肠毒素的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投诉案例进行原因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并结合采集患者呕吐物及相关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表明患者是在进食了快餐店的食物后出现呕吐并伴有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排除化学性因素后经微生物学检测 ,从患者呕吐物和患者家中、快餐店、供货的食品公司仑库的可疑食品中共 8份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 ,除 6份样本的菌株为毒素阳性 (肠毒素分型均为C型 )外 ,其余菌株和所有的阳性样本都呈阴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可能与相关食品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致病菌,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毒力,为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致病菌分离采用国家标准和文献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采用仪器法;同源性分析采用脉冲肠凝胶电泳法;肠毒素检测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法。结果从22份标本中检出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为54.55%;检出SEa、SEb、SEd、SEe传统肠毒素基因4种和SEh、SEj新型肠毒素基因2种;食品株与患者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脉冲肠凝胶电泳带型一致,具有高度同源性;菌株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敏感。结论本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污染鸡肉卷所致;菌株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致病性较强;鸡肉卷与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肠凝胶电泳显示其来源为同一克隆群,从分子生物学上证明了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预防食物中毒发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进食当天分发的蛋糕,临床症状基本相同,在8份患者肛拭子、2份患者洗胃液和4份蛋糕中均检出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论 该事件是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起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和鉴定。方法采集7份环境涂抹物,4份食品和1份病例样本,提取样品总DNA进行1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对样品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的ELISA检测。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得到菌株进行耐药分析和肠毒素基因分型(SEA-SEE)。结果多重PCR和ELISA检测台面涂抹物和病例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均为阳性。分离出3株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携带肠毒素基因sea和seb。其中台面涂抹物和病例样本都有携带sea毒素基因的分离株,携带同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结果一致,所有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并存在耐药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型饭馆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对患者食物、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患者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呕吐物检出1株,肛拭子检出1株,并检出肠毒素。[结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0~2006年杭州市上城区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00年~2006年发生食物中毒时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5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85.33%.有6起食物中毒事件由二种致病菌引起,其中:2002年发生一起由EPEC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发生一次由EPEC大肠埃希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一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三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说明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食物、患者呕吐物的实验检测.结果 有24名进餐者在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采集样品29份,其中6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检出率21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中毒食品...  相似文献   

20.
一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从食物中毒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明确肠毒素的基因型。对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方法:应用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SEA—SEJ基因,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用VITEK32检测药敏结果。结果: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SEG和SEI,菌株的耐药性不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索SEG和SEI可能是这起食物中毒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