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马山县2005~2010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疫情网络报告系统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马山县2005-2010年有梅毒、HIV/AIDS、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5种性传播疾病报告,共报告220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9.92/10万.病例以梅毒、HIV/AIDS、淋病为主,占总病例数98.77%(2147/2201)各年报告的性传播疾病病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4.61%;HIV/AIDS年均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率为29.83%;其次为梅毒,年增长率为16.83%,淋病则呈下降趋势,年增长率为-3.50%.男女性别比为1:1.76.病例集中在20-49岁,占报告病例数的81.42%(1792/22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84.92%(1869/2201).各乡镇年发病率在13.78-220.09110万.结论 马山县的性传播疾病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流行,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遏制性传播疾病蔓延.  相似文献   

3.
襄阳市襄州区2001—2010年梅毒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1—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梅毒的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襄州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区10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80例,年均发病率为3.75/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0年12.16/10万,最低为2003年0.10/10万;城区(张湾镇)发病率为8.80/10万,农村地区(其他12个乡镇)发病率为2.94/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P<0.01)。发病以20~59岁年龄组人群为主,共309例,占81.32%(309/380);男性病例176例,女性病例204例,男女性别比为1∶1.16,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38.95%(148/380),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22.37%(85/380)。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共198例,占52.11%。结论襄州区2001—2010年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梅毒诊疗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规范治疗,以控制传染源,阻止梅毒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延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安市2005—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梅毒病例3 250例,年均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2 331例),占总病例数的71.72%,其次是一期梅毒(533例)占16.40%,二期梅毒(267例)占8.22%,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5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2 394例),占总病例数的73.66%;男性1 805例、女性1 445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1 480例),占病例总数的45.54%,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占16.06%)、工人(占12.31%)。结论延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要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行为干预,以控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5-2010年云南省丘北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为制定腮腺炎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丘北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59例,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4.39/10万;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52.0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3.81/10万;6年间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季节分布5~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322例,占总发病数的48.86%;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14岁儿童553例,占总发病数的56.90%,2010年曰者镇出现自公路沿线以自然村为主的点状暴发疫情,发病51例,占当年总发病数的20.91%,罹患率为0.79%。结论 2005-2010年,丘北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提高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2004-2010年广西凤山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边远山区凤山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共594例,人群发病率为43.48/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58:1。其中梅毒111例,人群发病率为8.12/10万。淋病454例,人群发病率为33.23/10万。AIDS患者10例(死亡4例)、HIV阳性患者19例(死亡5例),AIDS/HIV人群发病率为2.12/10万。以上4种疾病高发年龄在25~5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的86.70%。农民发病人数占总病例的23.74%,而公职人员也占有22.73%。4种疾病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AIDS/HIV阳性病例上升较明显。结论该县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总病例近几年在不断增多,中青年龄组的农民及公职人员应为防治重点,该县性病的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锡市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10-2014年梅毒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无锡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1 542例,年均发病率46.45/10万;男女比为1.02∶1;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较多,占全部病例的66.11%;发病以农民和工人居多,分别占25.71%和11.71%。结论 5年来无锡市的梅毒疫情呈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预,遏制梅毒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无锡市惠山区2005—2013年度淋病、梅毒疫情,了解本地区淋病、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干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无锡市惠山区淋病、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18.0、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3年全区累计发现淋病例数为8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54/10万;梅毒病例数为1 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13/10万;淋病发病人数除2009年出现少量增长外,其余各年均减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0年梅毒发病率及发病人数逐年上升,至2010年到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至2013年趋于平稳。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共552例,占发病总数的64.64%。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组,共1 034例,占发病总数的77.57%;淋病病例中以工人所占比例最高为26.46%,梅毒病例中以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最高为21.38%。结论淋病、梅毒患者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民工及家政、家务或待业的青壮年为主,根据淋病、梅毒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防治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淋病、梅毒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0.
吴东  吴登科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15-1116
目的分析湘西自治州1990-2005年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5年湘西自治州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2005年乙肝平均总发病率为21.37%,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90年的18.6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26.63/10万,上升了42.86%。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20~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60.99%;职业分布以农民、干部职员、工人、学生发病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4.04%。结论中小学生和其他年龄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