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桥静脉的再狭窄是一个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多因素影响的连续变化的病理过程,发生机理非常复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壁重构和再塑,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相关的代谢异常可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诱导的血管重构和功能异常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以及天然产物和传统中药均可改善血管重构和功能异常,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糖尿病血管重构、血管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疗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苦碟子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状动脉支架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15%~30%);虽然药物涂层支架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血栓发生率较高,而且价格昂贵.苦碟子具有明显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基质处于不断代谢更新、降解重构的动态平衡中.然而病理性重构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管再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参与血管重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虽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再狭窄,甚至需要再次干预病变血管。目前关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因素、治疗上,本文就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自体大隐静脉是移植血管的主要来源,但移植术后再狭窄不仅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移植损伤、血管扩张、管壁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斑块形成,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人为干预再狭窄的方法有药物、血管外支架、扩张液、电磁辐射和基因工程等,但单一因素的干预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多因素联合干预将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低氧肺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是呼吸系统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持续的低氧会导致低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rmion,HPH)的不可逆性损害,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肺血管重构是HPH持续发展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肺动脉高压药物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低氧性肺血管重构的防治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研究与理解低氧时肺血管重构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低氧肺血管重构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重建;③血管内皮增生。支架植入术可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所引起的再狭窄的发生,但却加剧了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是因为支架植入引起了血管损伤及排异反应,从而启动了血管壁  相似文献   

9.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炜 《海南医学》2002,13(12):14-18
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 ,球囊术后的再狭窄可能与血管的弹性回缩 ,血栓形成 ,细胞过度增殖及血管的再塑型 (remoderling)等因素有关 ;而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则几乎都是由于支架与动脉壁接触部位的内膜过度增生所致。针对再狭窄发生的机制 ,人们已对许多药物和基因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包括血小板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剂、溶栓剂、抗氧化剂、抗炎剂、环氧化酶抑制剂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抗癌基因、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等等。但这些药物或基因往往是动物试验有效 ,临床应用低效或…  相似文献   

10.
伍广伟  王风 《广西医学》2002,24(10):1574-1577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冠脉内支架术也广泛地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后治疗血管闭塞 ,或者在血管成形术中选择性地应用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 1)。血管内支架的应用虽可以部分降低再狭窄率 ,但新近研究显示冠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RS)率为 2 8%( 2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且临床使用的防止再狭窄的方法 ,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支架内 RS预防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再狭窄预防的药物很多 ,主要种类有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抗炎症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