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感染性疾病患者360例,其中脓毒血症组90例,非脓毒血症组270例,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PCT、TLR2及TLR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TLR2和TLR4水平对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脓毒血症患者28 d内病死32例(死亡组),存活58例(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PCT、TLR2及TLR4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PCT、TLR2及TLR4对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血清PCT、TLR2、TLR4水平分别为7.89±2.44 ng/mL,51.09±11.53 ng/L和76.43±10.08 ng/L,高于非脓毒血症组的1.05±0.27 ng/mL,27.41±4.62 ng/L和43.89±6.81 ng/L,非脓毒血症组高于对照组的0.28±0.04 ng/mL,13.23±2.51 ng/L和22.73±3.6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TLR2及TLR4均可诊断脓毒血症(P<0.05),三者联合的效果最佳(P<0.05),诊断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87.3%。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血清PCT、TLR2及TLR4水平分别为7.89±2.44 ng/mL,51.09±11.53 ng/L和76.43±10.08 ng/L,治疗后分别降至3.63±1.08 ng/mL,37.48±7.48 ng/L和52.29±8.64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死亡组血清PCT、TLR2及TLR4分别为8.07±2.24 ng/mL,56.06±13.53 ng/L和80.92±12.52 ng/L,高于存活组的6.19±1.11 ng/mL,50.83±9.41 ng/L和74.45±8.3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TLR2和TLR4均可预测脓毒血症预后(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佳(P<0.05),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8.5%。结论:PCT和TLR在脓毒血症中异常高表达,对诊断、治疗评估及预测预后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HBP)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无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48例有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114例单纯尿路感染患者的血、尿标本,检测并比较尿HBP、WBC及血降钙素原(PCT)水平,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无器械操作组、有器械操作组、单纯尿路感染组尿HBP、尿WBC及血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无器械操作组尿HBP、血PCT均高于单纯尿路感染组(均P<0.05),尿WBC低于单纯尿路感染组(P<0.05),尿HBP高于有器械操作组(P<0.05);有器械操作组血PCT高于单纯尿路感染组(P<0.05),尿WBC低于单纯尿路感染组(P<0.05)。尿HBP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均不高;尿HBP对无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尚好,AUC为0.877,截断值为303.03ng/ml,灵敏度为0.762,特异度为0.781。结论尿HBP对无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有诊断价值,对有器械操作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白细 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尿源性 脓毒血症提供临床参考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0 例。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组:A组(脓毒症组)22 例;B组 (低血压+严重脓毒血症组)12 例;C组(感染性休克组)17 例;D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组)19 例;比较患者的WBC、N%、PLT、 FIB、D-Dimer、IL-6、PCT、CRP的差异;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评价炎性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 相关影响。结果(1)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炎性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N%、PLT、D-Dimer、PCT在尿脓毒血症严重程 度组别上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提示CRP在脓毒血症不同组别上 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ruskal-Wallis事后检验两两比较:N%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在AC 、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在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炎性指标不同组别的中位数结果提示:PLT数量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少,PCT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 N%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3)炎性指标的有序Logistic回归提示:PCT的P=0.000,回归系数为0.186;N%显著性检验 P=0.035,回归系数为0.047;PLT显著性检验P=0.003,回归系数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血清波动与尿源性脓 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L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随脓毒血症病情加重而变化,PCT、PLT、N%动态 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梁元才 《中外医疗》2014,(23):140-141
目的 分析对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该院接收的脓毒血症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9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乙组39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对比甲组和乙组临床有效率、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甲组和乙组中性粒细胞(%)、CRP(C反应蛋白)、WB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CT(前降钙素)和A 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中性粒细胞:67.8%vs81.4%CRP:(55±18)vs(15±4)、WBC:(9.22±3.71)vs(5.46±1.21)、PCT:(0.99±0.39)vs(0.67±0.31)、APACHEⅡ评分:(15.62±6.54)vs(8.26±5.14),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临床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中细胞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107例ARDS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IL6、NAGL和TNF-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ROC曲线,评估细胞炎症因子对ARDS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IL-6、NGAL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0±2.35ng/mL,11.41±4.08pg/mL,93.39±27.98ng/mL和12.56±3.77μg/L,高于存活组的5.10±1.46ng/mL,8.61±2.95pg/mL,59.57±21.44ng/mL和8.55±2.4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6、NGAL、TNFα均可作为判断ARDS预后的指标。NGAL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P<0.01),TNFα AUC为0.814(P<0.01),对ARDS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CT+IL6+NGAL+TNFα联合应用的AUC面积为0.940,高于单一因子预测价值。结论:血清NGAL、PCT、IL6以及TNF-α均可作为判断ARDS预后的指标,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重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同期本院体检25例健康者外周血PCT的平均值2.29±0.31 ng/L为标准,将61例分为PCT高水平组和PCT低水平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APACHE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等。结果:61例AECOPD患者外周血PCT水平为3.18±1.00 ng/mL。低水平组25例,PCT水平为2.17±0.68 ng/mL,高水平组36例,PCT水平为3.89±0.41 ng/mL;高水平组白细胞计数为10.12±1.23 个/L,高于低水平组8.91±1.11 个/L;高水平组APACHEⅡ评分为25.48±2.10分,高于低水平组19.48±2.67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27,P=0.000)。高水平组hs-CRP水平为21.01±1.36 mg/L,高于低水平组2.72±2.63 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82,P=0.000)。高水平组有创通气率为50.00%,高于低水平组24.00%;高水平组住院时间为17.18±4.23 d,高于低水平组13.45±3.78 d;高水平组死亡率为36.11%,高于低水平组12.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血小板166.81±33.49个/L,低水平组164.95±48.87个/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高水平AECOPD患者病情较重、住院时间长、有创通气率高、死亡率高,PCT作为生物标记物将有助于指导AECOPD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继发尿脓毒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FURL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发尿脓毒血症,将其分为尿脓毒血症组和非尿脓毒血症组。收集一般资料,术后2h行肝素结合蛋白(HBP)、PCT、WBC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以及qSOFA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URL术后继发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WBC、qSOFA及三者联合对FURL术后继发尿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确诊为尿脓毒血症者21例,非尿脓毒血症者79例。尿脓毒血症组HBP、PCT、WBC、CRP及q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尿脓毒血症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WBC、CRP及qSOFA均是FURL术后继发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WBC、qSOFA及三者联合预测FURL术后继发尿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脓毒血症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儿以及同期40例非脓毒血症患儿(非脓毒血症组)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脓毒血症组,根据患病性质分为细菌性脓毒血症组(40例)、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20例);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中治疗痊愈的为存活组,死亡的为死亡组.根据新生患儿危重病例(NCIS)评分法对60例脓毒血症患儿患病程度进行评定;检测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以及非脓毒血症组患儿的血清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脓毒血症患儿入院治疗痊愈的41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浓度血症组血清PCT水平[(11.86±5.92)、(2.14±1.33) ng/mL]和非脓毒血症组的血清PCT水平[(0.37±0.22) n~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脓毒血症血清PCT水平与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WBC水平[(13.7±1.5)×109/L]和非脓毒血症组患儿WBC水平分[(12.9±1.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NCIS评分为非极危重,其血清PCT水平则超过14.86 ng/mL患儿最后死亡;NCIS评分为极危重患儿6例,其血清PCT水平未超过14.86 ng/mL,治疗后患儿存活.结论 血清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并与传统预测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MAU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n=121)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n =101).记录各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应用史、血压;入院次日晨收集尿及空腹血,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血常规、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计算体重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肌酐清除率及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6.16±20.24) vs.(175.24±20.25) mmHg;(104.56±12.74) vs.(109.99±16.35) mmHg;(0.84±0.15) vs.(0.92±0.10) μmol/L;(1.08±1.05) vs.(3.04±6.91)mg/L;(1.78±0.80)vs.(1.29±0.36);均P<0.05].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0.260,P=0.000),且为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系数小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但明显大于超敏C反应蛋白.结论 NLR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可能弱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但明显强于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26-12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简称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简称hs-CRP)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2020 年2 月间来院治疗的87 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以有无细菌感染为标准,A 组为合并细菌感染45 例;B 组为未合并细菌感染42 例。对其进行PCT 与hs-CRP 检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A 组治疗前的PCT 水平为(25.31±4.21)ng/L,B 组为(5.04±0.86)ng/L;A 组治疗前的hs-CRP 水平为(26.30±5.12)mg/L,B 组为(10.83±5.07)mg/L。治疗后,两组的PCT 水平分别为(4.85±0.37)ng/L 和(4.81±0.33)ng/L;两组的hs-CRP 水平分别为(10.03±1.36)mg/L 和(10.59±1.32)mg/L。两组治疗前PCT、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和B 组治疗前后PCT、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E 值与两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强度均为强;治疗后,B/E 值与两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强度均为弱。结论PCT 与hs-CRP 的水平变化可诊断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可作为该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其与细菌感染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且能作为细菌感染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