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Knowl-edg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检索年限不限,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s共461名患者,其中MECT联合治疗组230例,SSRI药物治疗组231例。Meta分析结果指出MECT联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SSRI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治愈率 Z=4.52,P=0.000;有效率 Z=7.71,P=0.000),且副反应中MECT联合治疗组中近事记忆障碍的发生率要高于SSRI药物治疗组(P=0.013),其余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独 SSRI 药物治疗相比,MECT联合 SSRI 治疗可明显提高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多虑平组(30例)和噻奈普汀组(3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噻奈普汀组显著低于多虑平组。结论:噻奈普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3.
噻奈普汀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噻奈普汀为五羟色胺再摄取促进剂[1] ,其作用机制与多数抗抑郁剂 (SSRIs)完全相反。我院进行了噻奈普汀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CCMD - 2 -R抑郁症或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诊断标准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评定 18分以上 ;排除严重躯体疾患。病例入组时间为 2 0 0 1年 10月—2 0 0 2年 4月 ,共 6 0例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噻奈普汀组与多虑平组 ,每组各 30例。其中噻奈普汀组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37.2± 8.2 )岁 ,平均病程 (3.4± 2 .2 )年 ,住院 1~ …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噻奈普汀治疗23例与氟西汀治疗21例,疗程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都比较小,两组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均>0.05).结论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噻奈普汀治疗23例与氟西汀治疗21例,疗程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都比较小,两组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均>0.05)。结论: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噻奈普汀治疗老年抑郁症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噻奈普汀(tianeptine)为最近几年开始应用的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与临床常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米氮平(mirtazapine)等有很大的不同.噻奈普汀属于特殊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5-HT)系统,促进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囊泡中5-HT的储存.在大脑,它还可以增加海马锥体细胞的活性,增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再摄取5-HT[1].作者比较了噻奈普汀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噻奈普汀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噻奈普汀与多虑平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多虑平组(30例)和噻奈普汀组(3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噻奈普汀组显著低于多虑平组.结论噻奈普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8.
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疗效。方法53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噻奈普汀(24例)和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治疗(29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噻奈普汀组和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86.2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组在治疗4周时的HAMD减分率均高于噻奈普汀组,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有口干、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噻奈普汀合用黛力新治疗中重度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在一周内明显起效。  相似文献   

9.
噻奈普汀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萌  李臻 《广东医学》2007,28(7):1192-1193
抑郁症的概念提出已有很多年,抗抑郁症的药物却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生产的抗抑郁症药都是建立在单胺理论基础上的.单胺理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是脑内突出间隙单胺水平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抑郁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9例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新型抗抑郁药患者达70例(88.6%),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者50例(63.3%)。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占据了抗抑郁治疗的主导地位,联合用药尤其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加用噻奈普汀与单纯应用镇静类药物对脑出血后睡眠障碍患者脑电图异常率改善效果. 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噻奈普汀组、常规治疗组各31例.噻奈普汀组给予口服噻奈普汀片,12.5mg/次, 3次/d.常规治疗组采用三环类药物、苯二卓氮类药物和水合氯醛等治疗,治疗均1次/d,睡前服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睡眠改善及脑电图检查情况. 结果 噻奈普汀组睡眠障碍积分(2.65±0.19)与治疗前(5.97±0.44)比较(t=66.3, P <0.05),脑电图总异常率12.4%.常规治疗组睡眠障碍积分(2.58±0.52)与治疗前(6.54±0.54)比较(t=37.40, P <0.01),脑电图总异常率45.2%,两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比较(t=1.0,P>0.05),脑电图总异常率比较(x 2=4.72,P <0.05).结论加用噻奈普汀能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且较常规镇静治疗对患者脑电图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抗抑郁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因其疗效佳、安全性和耐受性好[1,2],已成为抗抑郁剂的主流药物,同时也给精神科医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而SSRIs之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比较,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使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抑郁症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的CNKI期刊全文库检索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文献。结果 筛选出符合分析标准的研究报告6篇。综合OR的效应值为2.45,95%的CI为[1.70,3.54]。结论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要优于其它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4.
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和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 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 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1)第3、4周应激组和第2、3、4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 67±17,P<0. 05; 54±27, 81±16;25±16, 50±16; 38±20, 67±17; 44±17, 81±16; P<0. 01);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第1、2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31, 44±20; 81±23,44±20; 69±30, 31±33;P<0. 05)。第1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大鼠的直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9±5, 11±3,P<0. 05; )。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和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 73±31; 50±25, 81±23;P<0. 05; 8±5, 21±12; 11±7, 19±5;P<0. 01)。结论(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减少。(2)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3)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阻碍体质量增长无作用,稍微减轻了慢性应激所致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噻奈普汀治疗首发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首发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进行8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和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进行单盲评定。结果HAMD24总分从治疗2周开始显著下降,有效率达90%(36例),临床痊愈达35%(14例)。HAMA14、SDS和SAS总分从治疗1周末便显著下降,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HAMA1490%(36例)、67.5%(27例),SDS100%(40例)、62.5%(25例),SAS100%(40例)、90%(36例)。HAMD24躯体化障碍、体重减轻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在治疗1周末显著下降,其余在2周末显著下降(<0.05)。HAMA14、SDS、SAS因子分均在治疗1周末显著下降(<0.05)。噻奈普汀对自杀、自卑感和自知力等症状分治疗3周后才显著改善(<0.05)。对性功能障碍、疑病、无望、无用、人格解体及强迫症状治疗8周后仍无显著减分(>0.05)。结论噻奈普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患者有效率高,但临床痊愈率不高,改善焦虑发作比抑郁发作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 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 (1)第3、4周应激组和第2、3、4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67±17,P <0.05;54±27,81±16;25±16,50±16;38±20,67±17;44±17,81±16;P <0.01);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第1、2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31,44±20; 81±23,44±20;69±30,31±33;P <0.05).第1周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的直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9±5,11±3,P <0.05;).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和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73±31;50±25,81±23; P <0.05;8±5,21±12;11±7,19±5;P <0.01).结论 (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减少.(2)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3)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阻碍体质量增长无作用,稍微减轻了慢性应激所致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比不同研究中快速色氨酸耗竭(TD)试验对经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脑电图的影响,以研究TD试验在该类抑郁症患者中作用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CBM、CNKI等相关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搜集将TD试验用于经SSRIs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研究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Jadad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并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数据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2篇高质量RCT研究,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系统评价结果显示,TD组研究对象体内色氨酸浓度明显降低,达到了色氨酸耗竭的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TD组患者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9(HRSA-19)评分[WMD 1.37、95%CI(0.76,1.99)、P<0.001]、心境量表(POMS)中的迷惑评分[WMD 1.17、95%CI(0.44,1.91)、P=0.002]、睡眠相关分析中的TST值[WMD 127、95%CI(1.5,23.9)、P=0.03]、SL值[WMD -8.11、95%CI(-12.24,-3.98)、P=0.01]、RD值[WMD 0.17、95%CI(0.04,0.31)、P=0.01]以及S1值[WMD 2.52、95%CI(-0.02,5.07)、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TD试验能够诱导经SSRIs药物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及迷惑情绪,同时能影响该类患者的睡眠周期相关参数,包括缩短快动眼潜时、增加快动眼期比例、增加快动眼期内动眼频率等.而对于其他检测指标,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其组间差异性.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RCT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噻奈普汀与氟西汀对应激导致大鼠行为及血清皮质酮浓度改变的影响及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6)、应激给水组(n =6) 、应激给噻奈普汀组(n =6)和应激给氟西汀组(n =15),各应激组大鼠连续给予强迫游泳试验4周,每天持续15 min.游泳后给予灌胃,应激给药组分别按50 mg/kg给予噻奈普汀生理盐水溶液、按4 mg/kg给予氟西汀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应激给水组按相同比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旷场实验(Open-Field test)法评定行为,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皮质酮水平,用单因素方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应激给氟西汀组大鼠爬格数[(73.53±43.66)次]和直立次数[(10.00±11.14)次]明显高于应激给水组爬格数[(7.67±3.01)次,P <0.01]和直立次数[(0.67±0.82)次,P <0.05],而与对照组和应激给噻奈普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激给氟西汀组修饰次数[(3.40±2.47)次,P <0.01]和应激给水组[(3.17±3.19)次,P <0.05]明显低于对照组[(7.00±1.79)次],而与应激给噻奈普汀组[(4.67±2.34)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血清皮质酮[(191.60±116.41)ng/ml]和应激给氟西汀组[(315.49±146.35)ng/ml]均明显低于应激给水组[(765.37±250.87)ng/ml,P <0.01]和应激给噻奈普汀组[(863.49±282.31)ng/ml,P <0.01];对照组血清皮质酮与应激给氟西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激给水组血清皮质酮与应激给噻奈普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噻奈普汀与氟西汀均可以有效逆转应激所致行为学改变, 且后者在改善慢性应激所致的抑郁状态更显著;氟西汀对应激大鼠皮质酮激素水平的逆转作用较噻奈普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SSRI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时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5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SSRIS药物治疗,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氟西汀组,持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类型的SSRIS药物在治疗结束的12周帕罗西汀组表现出的改善抑郁症状明显优于氟西汀组(<0.05);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四周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相比氟西汀组在提高患者工作适应情况及社会功能上更为显著(<0.05);而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各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SSRIS类药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快速进行控制,安全性可靠,对于需要快速控制病情的抑郁症患者可将SSRIS类药物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无明显疗效换用文拉法辛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经SSRIs治疗6周以上无显著效果的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32例),另一组继续用SSRIs治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治疗观察8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文拉法辛组治愈率为25.0%(8/32),SSRIs组治愈率为13.3%(4/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文拉法辛组与SSRIs组间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1.6±2.4vs.1.7±2.4)。结论抑郁症患者经SSRI治疗无显效时,换用文拉法辛治疗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