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胃癌组织PTEN 和hMSH2蛋白的表达的相互关系,分析二者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32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PTEN 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9%)(39/63)显著低于非癌胃黏膜组织(90.6%)(29/32)(P<0.05),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7.9%)(11/19)低于低分化腺癌(72.4%)(21/29)和黏液癌(60%)(9/1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9.4%)(50/63)显著高于非癌胃黏膜组织(53.1%)(17/32)(P<0.05),但在高中分化腺癌(73.7%)(14/19)、低分化腺癌(82.8%)(24/29)和黏液癌(80%)(12/15)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和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r=-0.158,P>0.05).[结论]胃癌发生时可出现PTEN蛋白表达下调,伴hMSH2蛋白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胃癌Survivin 、COX-2 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COX-2和凋亡指数(A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47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AI.[结果]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58%较非癌胃黏膜组的36.17%明显增高(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63%较非癌胃黏膜组的30.04%明显增高(P<0.05).Survivin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4.59%vs 28.57%,P<0.05),侵及浆膜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及浆膜组(78.04%vs 40.00%,P<0.05),且在Ⅲ-Ⅳ期胃癌病人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88.57%vs 31.25%,P<0.05),COX-2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8.38%vs28.57%,P<0.05),且Ⅲ-Ⅳ期病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77.14%vs 37.50%,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2,P<0.05).Survivin阳性组的平均AI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COX-2阳性组的平均AI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和COX-2蛋白与胃癌的发生及其恶性演变有关,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有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9例胃癌组织、333例癌旁组织和341例非癌患者胃黏膜的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法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癌旁组与非癌患者胃黏膜组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8%(415/579)、84.38%(281/333)与85.92%(293/341),前者显著低于后两者(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我国部分胃癌发生可能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MSH2基因在3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癌细胞阳性表达率(52.63%)明显高于癌旁上皮细胞(23.68%)(P<0.05);同例中癌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均表达的为15.79%,同例癌细胞表达而癌旁上皮细胞不表达的例数(14/38)明显多于癌旁上皮细胞表达而癌细胞不表达的例数(3/38)(P<0.05);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52.63%、和70%.[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癌发生过程中DNA修复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损伤直接逆转蛋白MGMT、同源重组修复蛋白XRCC2和XRCC3蛋白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及用于胃癌预警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组)、癌旁黏膜上皮(癌旁组)与3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组)胃黏膜上皮hMSH2、MGMT、XRCC2及XRC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癌旁与正常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8%(43/56)、33.9%(19/56)与33.3%(10/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8%(15/56)、32.1% (18/56)与73.3%(22/30),胃癌组和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XRCC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18/56)、3.6% (2/56)与0%(0/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XRCC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3/56)、35.7% (20/56)与36.7%(11/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粘液癌、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癌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76.9%(20/26)与85.7%(12/14); MGMT分别为12.5%(2/16)、34.6%(9/26)与28.6%(4/14);XRCC2分别为18.8%(3/16)、42.3%(11/26)与 28.5%(4/14);XRCC3分别为56.3%(9/16)、84.6%(22/26)与85.7%(12/14),这些蛋白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SH2阳性组和阴性组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9%(15/43)和 0%(0/13),两种蛋白表达明显正相关(r=0.333,P<0.05).[结论]hMSH2、MGMT、XRCC2及XRCC3蛋白的异常表达说明胃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DNA损伤.检测它们的表达会有助于诊断和预警胃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7KIP2和PCNA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分为A、B、C、D、E组,分析与临床胃癌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结果:PCNA、P57KIP2在胃癌及不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状况。P57KIP2在A组、B组、C组、D组、E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4.74%、55.56%、78.95%、82.61%、81.82%,PCNA在A组、B组、C组、D组、E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1.58%、88.89%、73.68%、47.83%、27.27%。A组和B组比较,bP0.05,E组和D组比较,~aP0.05。结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7KIP2蛋白失活非早期基因状况,随着疾病进展状况PCNA会随着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和P57KIP2有着重要的作用,此两者在判定胃癌恶性程度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 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4.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位于贲门部、胃底体部和幽门部的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高分化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④癌组织侵犯肌层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肌层组(P<0.05);⑤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暴露于不同侵袭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胃 癌中P16的表达缺失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spase-9和Bax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spase-9和Bax在57例胃癌及48例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相应胃组织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35%,较非癌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0.83%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09%,明显低于非癌胃黏膜组织的72.92%(P〈0.05)。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者细胞凋亡指数(AI)值(11.20±3.39)%与其阴性者AI值(6.22±2.4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ax蛋白阳性表达者AI值(12.54±3.60)%,与其阴性者AI值(7.18±1.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癌的AI值分别为(5.72±1.25)%、(2.54±0.98)%、(3.28±1.42)%,其中高中分化腺癌和后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spase-9和Bax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或发展相关;推测Bax激活Caspase-9的线粒体通道受抑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中EGFR表达位置改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癌胃黏膜、胃癌组织EGFR、Ki67表达。[结果]非癌胃黏膜组和胃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和74.2%,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GFR细胞膜表达率分别为92.3%和52.2%,非癌胃黏膜组显著高于胃癌组(P=0.001)。非癌胃黏膜组和胃癌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77.3%,非癌胃黏膜组Ki67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0)。非癌胃黏膜组EGFR细胞膜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4),EGFR细胞浆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484);胃癌组EGFR细胞膜表达、细胞浆表达与Ki67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287;P=0.724)。EGFR细胞浆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显著正相关(P=0.030)。[结论]胃癌细胞增殖常出现EGFR的胞浆堆积。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hMSH2及PCNA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和22例非癌子宫颈上皮组织hMSH2与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MSH2阳性表达率为55.20%(37/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27.30%(6/22)(P<0.05);宫颈癌组PCNA阳性表达率为73.10%(49/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59.10%(13/22),但差异不显著(P>0.05).宫颈癌hMSH2表达阳性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83.30%(31/37),高于hMSH2表达阴性组的60.00%(12/30)(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