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伦新 《现代保健》2010,(31):42-43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笔者所在科施行肝叶切除术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肝叶/段切除术中,同时行单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42例,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肝总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10例,肝胆管探查取石+狭窄胆管切开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7例,肝胆管探查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66例(82.5%)获得6个月~4年的随访,术后残余结石12例(15.0%),经胆道镜取净7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3例,胆瘘7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发病灶合理选择肝叶/段切除术,可有效解除狭窄、畅通引流,降低术后残石率及胆管炎的发生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4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对照组行多肝叶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肝叶切除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在肝叶切除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7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9%,结石残余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21.28%(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余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电脑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2%,对照组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郭基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0-287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肝叶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并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并结合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结石、不良反应等情况,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经"T"管造影发现,术后2周,观察组中,5例患者的结石无法取尽(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31.25%);以经胆道镜"T"管引流术取出残余结石1~2次,2个月后观察组中仍有2例患者结石残留(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21.86%)。术后2周、2个月的残石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并发症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保持随访,随访1年后,总优良率为76.39%(55/72),观察组达93.75%(30/32),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P﹤0.05)。[结论]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优良率高,残石率低,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胆道系统由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组成,胆道系统发生的结石病,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0年2月~2007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肝部分切除治疗,其中,左外叶切除23例,左半肝切除9例,右前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切除术8例.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1例,膈下感染1例,残留结石6例.随访患者中,优3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1%.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治疗病历和随访治疗,评价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经过切除术治疗后,均成功取出了肝内胆管结石。无大出血、死亡病例。经过T管造影、B超等检查,1例患者存在残留结石,结石残留率为6.67%。2次手术后成功取出。术后并发症情况为: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胆瘘,2例膈下脓肿。经过对症治疗后,并发症消失。患者平均随访8.9月。其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认定为优良,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6.67%。在15例患者中,11例患者未出现其他不良症状;1例患者有偶发胆管炎,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经过手术处理后得以消除。结论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的选择--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术式.方法全组患者采用高位胆管或Ⅰ~Ⅲ级胆管切开取石,对肝内孤立性结石加作肝实质切开取石,右肝叶结石并肝实质纤维化者采用亚肝段切除,左肝萎缩或左肝管多发性结石则同时加作左肝或左肝外叶切除,纠正解除胆管狭窄原位整形,选择病例作各种胆肠吻合等方法;对56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病人进行其临床观察及跟踪随访.结果 56例病人均经手术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理疗和换药治愈;结石复发9例,复发率为16.07%,偶有胆管炎发作2例,占3.57%.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术式、方法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2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26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4例,优良率为96.8%。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20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5例,优良率为80.6%,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中有5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16.1%。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率,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5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根据本组试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的手术主要类型包括胆管切开取石+外引流术、胆管切开取石+十二指肠内引流、胆管切开取石+空肠内引流、肝叶或肝段切除、肝叶或肝段切除+胆管探查外引流术、肝叶或肝段切除+胆管内引流术等几种类型。100例患者的结石取出效果较好,而15例患者出现了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13.04%。还有1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胆管出血和黏连性肠梗阻等。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是胆道狭窄和胆汁引流通畅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此手术较容易出现结石残留,选择科学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型黏蛋白(MUC1)、白细胞介素-11(IL-1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以期为N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后NEC患儿回肠末端肠黏膜组织65例(NEC组)、同期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手术治疗获取的小肠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MUC1、IL-1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NEC病变分期组织中MUC1、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NEC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47.69%、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53.85%,均低于对照组(80.00%、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789、7.670, P<0.05);疾病分期为Ⅲ期的NEC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33.33%、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40.00%,均低于Ⅱ期患儿(60.00%、6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605、4.298, P<0.05)。结论 NEC患儿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IL-11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下调,在疾病分期越高的组织中下调表达越明显,因此推测这两种蛋白的降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型黏蛋白(MUC1)、白细胞介素-11(IL-1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以期为N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后NEC患儿回肠末端肠黏膜组织65例(NEC组)、同期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手术治疗获取的小肠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MUC1、IL-1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NEC病变分期组织中MUC1、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NEC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47.69%、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53.85%,均低于对照组(80.00%、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789、7.670, P<0.05);疾病分期为Ⅲ期的NEC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33.33%、IL-11蛋白阳性表达率40.00%,均低于Ⅱ期患儿(60.00%、6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605、4.298, P<0.05)。结论 NEC患儿肠黏膜组织中MUC1蛋白、IL-11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下调,在疾病分期越高的组织中下调表达越明显,因此推测这两种蛋白的降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胆管切开联合手术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共21例。占总例数41.2%,其中胆道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7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腹水1例,化脓性胆管炎3例,肠梗阻1例,肝功能衰竭1例;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共5例,占总例数10.6%,其中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随访率100%。实验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操作方便,临床治疗效果好,结石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胆酸(cholalicacid,CA)、胆红素(bilirubin,BLB)/胆酸对离体(invitro)脐动脉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探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胎儿宫内窘迫、突发胎死宫内等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既往健康,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24例为研究对象。分娩后即取脐带(胆酸组,n=24;胆红素/胆酸组,n=24)(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4道生理记录仪测定其脐动脉血管环在不同浓度胆酸、胆红素/胆酸刺激下的收缩张力值,分析脐动脉血管环收缩功能改变与胆酸、胆红素/胆酸浓度的相关性。结果相同浓度下,胆红素/胆酸对脐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张力升高作用较胆酸组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5种不同浓度胆酸作用下,脐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张力值(mg)分别为22.13±12.05,42.04±18.35,73.88±32.92,112.63±48.90,154.54±52.07;相应浓度的胆红素/胆酸对脐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张力值(mg)分别为35.29±13.31,68.63±25.13,116.00±42.8,168.29±49.11,且脐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张力值与胆酸、胆红素/胆酸的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0.794,0.818)。结论不同浓度胆酸可刺激脐动脉血管环收缩,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胆红素可协同胆酸刺激脐动脉血管环收缩。高浓度胆酸、胆红素/胆酸对脐动脉的刺激收缩作用,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儿宫内窘迫、突发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及早产、死产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甘利欣注射液静滴,两组均应用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两组主要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TBil和ALT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黑米皮对高脂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 研究膳食黑米皮对高脂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 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3 2只 ,体重 2 .1 6± 0 .1 2 kg。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饲以正常基础饲料、高脂饲料 (含 96 %基础饲料、0 .5 %胆固醇、3 .5 %猪油 )、白米皮饲料 (含 91 %基础饲料、0 .5 %胆固醇、3 .5 %猪油、5 %白米皮 )、黑米皮饲料 (含 91 %基础饲料、0 .5 %胆固醇、3 .5 %猪油、5 %黑米皮 ) ,另外 ,用酪蛋白及蔗糖将各组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总能量分别调至平衡。喂饲 6 0 d后 ,处死家兔 ,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面积。结果 : 黑米皮组的实验家兔主动脉壁斑块面积较高脂组低 6 6 % (P<0 .0 0 1 ) ,较白米皮组低 75 % (P<0 .0 0 1 ) ;白米皮组和高脂组之间主动脉壁斑块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 膳食黑米皮可以抑制高脂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HIV/AIDS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情况及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6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及以上合并HIV感染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组(51例)及非HAART组(10例),另选取30例非HIV感染维持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矿物质代谢的评估指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中,血钙、血磷、iPTH的达标率分别为47.54%(29/61),24.59%(15/61)和21.31%(13/61);与对照组相比,在血钙、血磷、iPTH、HGB及ALB的平均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观察组中,HAART患者血钙、iPTH指标均高于非HAART患者,血磷指标低于非HAART患者(P均<0.05).结论广西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HIV/AIDS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对于该人群的透析方式、HAART方案、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1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35岁,孕龄为26-34孕周。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 A 组(n=26,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治疗),B组(n=28,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 组(n=30,采用硫酸镁+丹参治疗), D组(n=32,以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治疗)。4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视网膜病变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北省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4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率、水肿消退率、平均动脉压(MAP)、24 h 尿蛋白定量、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 D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7;P〈0.05),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5,0.3849;P=0.50)。A 组患者的水肿消退率显著高于B,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0,4.3467;P〈0.05),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8,P〉0.0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A组患者的 MAP及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D组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7,4.962;P〈0.05),但 A 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 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97,1.0769,1.5185;P〉0.05)。A 组患者的 PT、APTT、Fg、DD水平与B组、C 组、D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t=5.2556,3.3639,4.8820;P〈0.05。APTT:t=2.3112,2.8467,3.6866;P〈0.05。Fg:t=5.6714,3.7992,20.8247;P〈0.05。DD:t=4.2668,9.7201,7.0460;P〈0.05)。此外,A 组患者 TG、TC、apo-B水平下降,而 HDL 及 apo-A 水平增加,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14,2.8891,2.5326,1.7170,4.2828,t=2.2076;P〈0.05)。治疗后 A组、B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0,2.8769;P〈0.05)。C组和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9,1.4603;P〉0.05)。治疗后 A组分别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6,1.9408,1.8047;P〉0.05)。同时,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4,P〈0.05),但与 B组和 C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1819;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1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急性胆红素脑病52例作为胆红素脑病组,单纯高胆红素血症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病因、非结合胆红素( UCB)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 B/A ratio)、神经行为评分及临床特点。结果胆红素脑病组的病因以溶血及感染为主,其中溶血占51.9%,感染占21.2%;对照组的病因以溶血为主,占66.7%。胆红素脑病组的非结合胆红素为399.31±132.32μmol/L,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为0.75±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非结合胆红素333.17±61.11μmol/L及胆红素/白蛋白比值0.6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30、5.114,均P<0.05);UCB、B/A比值与神经行为评分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3、-0.413,均P<0.05)。结论溶血与感染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升高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