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自体肌腱进行重建,观察组48例给予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进行重建,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及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恢复,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术后无排斥反应,同种异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对患者的损伤小,临床应用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术前、术后行Lachman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IKDC)、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进行主客观评分,评估重建疗效。结果重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训练并获得3年随访的病例共80例,重建前后的Lachman试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2006-08/2007-12梅河口市市医院骨科采用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组织库提供的超低温冷藏同种异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作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移植替代物,对1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选用同种异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用16万U庆大霉素的250mL等渗盐水中浸泡30min,修整编织,测量肌腱直径,根据其直径确定骨隧道直径备用。用与肌腱直径相同的钻头建立胫骨及股骨隧道,将异体肌腱植入胫骨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定,将异体肌腱拉紧,于0°~120°牵拉韧带下屈伸膝关节20次后,拉紧韧带,胫骨端用Intrafix系统固定。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6个月。移植后均未出现免疫反应,移植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良好,屈曲均超过120°,主动伸屈无障碍,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阳性1例。移植后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92.4±4.2,43.3±2.3)分,P<0.01]。提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23-4125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关节镜下单束、双束同种异体肌腱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3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0),术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4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应用IKDC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条件特异性(利用Lysholm评分系统),观察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轴移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正常率、轴移试验结果正常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前交叉韧带时,关节镜下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方法的疗效优于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可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肌腱的编织方法不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疗效有所差异,其首选治疗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对比分析单束与双束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移植物束的构成方式将其分为2组:双束组24例,单束组2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每位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对膝关节综合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关节内感染、关节内积液及切口红肿等并发症。1年随访 IKDC 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示双束组均优于单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行单束和双束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之下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2l例ACL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同期23例自体肌腱重建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术后在体温、关节肿痛积液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异体肌腱重建组手术当天至术后14d的平均体温以及每日体温最高值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的患者高,主要热型为高热,且术后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平均长达10d。异体肌腱重建组发热高峰在术后1d下降后,第3天又迅速回升,呈“双峰”现象。同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异体肌腱移植术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白细胞升高的比率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整体上呈现高于自体肌腱重建组的趋势。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早期存在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发热、持续关节肿胀积液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个体表现明显的病例要警惕移植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多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但取材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韧带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06-12/200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0~42岁,前交叉韧带损伤4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4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术前进行临床体检及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应力X射线片、髌骨轴位片及MRI等相关检查,Lysholm评分.术后6~21个月随访进行评估,包括临床体检和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4例出现关节腔积血,术后1周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出院时关节腔肿胀基本消退.术前出现的不同程度关节疼痛、屈仲活动受限及关节肿胀、急停、急跑困难、打软腿等症状改善显著.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提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损伤交叉韧带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减少自体组织移植的供区损伤;同时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rigidfix、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评估股骨端应用Rigidfix、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2年以上中期随访,并应用Lyshlom、IKDC、Tegner评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与结论:经过至少2年的随访发现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内固定患者在IKDC、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证实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但若大规模的使用,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中,末端缝合的最终拉力强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增加固定强度,应从改进缝合材料强度和增加缝线数目着手,但缝合针数过多,裸露线头太多,影响腱骨愈合。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韧带末端采用双锁边缝合固定的最少的必要缝合针数,以减少缝线裸露。
  方法:①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将12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2组,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5针,缝合材料为强生肌腱缝线,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探讨最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②临床应用:根据体外实验结果,将改良的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临床应用于12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其中采用3针固定62例,采用5针固定63例。
  结果与结论: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缝合点固定强度达到100 N以上,5针固定强度达到110 N,两者的固定强度差别不大,但均超过缝线材料的破坏强度;且将第1针贯穿韧带缝合,不降低固定强度。125例平均随访6.4个月,无论3针固定还是5针固定均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满意率达99%,未见早期或晚期缝线断裂松脱。提示: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能达到满意的固定强度,固定可靠且能减少缝线裸露;第1针贯穿韧带,可减少缝线裸露但不降低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经手术治疗期间施以快速康复护理的过程及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罹患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62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差异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恢复相关用时较对照组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8.68±1.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和术后开展快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40 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 及Tegner 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surgery for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deficient knee. With this increase, there has been the concomitant develop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 in particula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procedure.

As an alternative, we have developed a technique tha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the increasingly expensive equipment for an 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reconstruction. The Mayday ‘rhino horn’ jig is a hand-held device that can accurately and simply place the tibial tunnel required for cruciate reconstruction. Use of the jig reduces soft tissue dissection and allows for a faster operative procedure without the need for a thigh tourniquet. These factors have allowed us to offer ACL reconstruction as a day cas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9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熟练的洗手和巡回护士的配合,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经骺板重建术的方法。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例,均行经骨骺板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术后X线检查提示:骺板未发生阻滞现象,无肢体不等长及畸形发生,平均身高增加15.5 cm,Lysholm评分为96~100分,平均分为98.6分。结论青少年ACL损伤患者经骺板骨隧道重建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