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磁共振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20例患儿中,男11例(55%),女9例(45%),平均胎龄(39±1.4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3.16±0.67)kg,平均发病日龄(12.1±8.77)d。其中早期新生儿(<7 d)6例(30%),晚期新生儿(>7 d)14例(70%)。胎膜早破7例、羊水污染4例、母亲产前发热/感染2例。临床以发热、惊厥、反应差为主要临床表现,极少数除发热外无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000×106/L),糖明显降低(<1.0 mmol/L),蛋白含量增高(>2 g/L)。治疗过程中复查脑脊液细胞计数的降低快于糖的升高。病原学仍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无乳链球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所有病例均有颅脑影像学异常改变,其中脑外间隙增宽为最常见表现,其次为脑积水。治疗上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强有力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可,40%患儿治愈出院,35%临床症状好转,5例患儿体温正常,脑脊液好转但未正常,家长因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日达(39.68±13.09)d,平均住院费用达(41050±16529.24)元。结论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日益增多,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重,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花费高,预后不良。临床有反复发热,伴惊厥、反应差等临床症状患儿需极早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细胞数>1000×106/L,糖<1.0 mmol/L,蛋白>2000 mg/L,血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颅脑MRI有异常者需警惕难治性脑炎。治疗上,碳氢酶烯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强有力的抗生素为难治性脑炎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王小永  魏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80-3780
1病例介绍患儿,女,11岁,50余天前因不规则发热、头痛,于外院胸部及头部CT结合腰穿脑脊液检查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强的松,丁胺卡那"等诊断性治疗约1个月余,患儿头痛有所减轻,但仍有间断低热.入院前2d患儿出现高热,最高39.1℃,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一),颈阻(±),NS(-).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功未见异常,血沉38 mm/h,血PPD抗体(-),PPD皮试(-).脑脊液常规:蛋白定性(++),有核细胞计数:90×106/L,中性粒细胞11%,淋巴细胞88%,单核细胞1%.脑脊液生化:蛋白804.0 mg/L,糖1.37 mmol/L,氯化物123.9 mmol/L.脑脊液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细菌,墨汁染色无隐球菌.入院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继续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丁胺卡那,强的松"等治疗,患儿仍有间断低热,头痛无改善.入院后第七天,复查脑脊液见性状清亮,脑脊液常规:蛋白定性(++),有核细胞计数:110×106/L,中性粒细胞55%,淋巴细胞45%.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1 058.0 mg/L,脑脊液糖0.96 mmol/L,脑脊液氯化物123.8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130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使用粟氏FMU-5微型细胞薄片离心沉淀仪提取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资料。结果本组1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例数为119例,阳性率为91.5%,细胞学检查异常者92例,占70.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 58例,10×106/L~50×106/L 41例,50×106/L~200×106/L 16例,>200×106/L 4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时诊断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操作简便易行,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阳性率,且通过动态监测其变化水平能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故可作为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3例脑脊液细胞检验的患者资料,采取统计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43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呈混合细胞阳性反应者7例,占14.O%;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者60例,阳性反应者为5l例,占85.0%;隐球菌性脑膜炎有3例,均呈混合细胞反应,阳性率100%;其余几种疾病混合细胞反应者数均较小,阳性率较低。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中出现最频繁的疾病分别是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能够对多种脑部疾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联合其它不同形式的辅助检查手段更能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脊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8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涂片及荚膜抗原检查资料.结果 首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异常60例占72.3%.生化检查中葡萄糖定量异常57例占68.7%,总蛋白质异常66例占79.5%.细胞学异常81例占97.6%,细胞学分析发现隐球菌51例占61.4%.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阳性75例占90.4%.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2+以上)76例占91.6%.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与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细胞学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最低,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可反映脑膜炎症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 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 L(共10份),其中7.5m L应用TM-i 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 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 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 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 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 823个/7.5 m 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 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 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脑脊液和临床表现特点,为诊断及治疗结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7年来我科收治的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影像、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等资料.结果 87.5%(28例)的患者颅压升高;患者细胞数升高者占100%;CSF生化异常率为100%,表现为蛋白质升高和糖、氯化物降低;CSF培养阳性率为3.13%;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3%.结论 CSF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改变异常率高,对成人结脑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同时将PCT与外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等进行比较。方法:41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腰穿,根据细菌培养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外周血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早期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也是监测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院收治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9岁。因发热9小时伴头痛、喷射性呕吐2次于1991年10月30日入院。入院时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入院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既往曾有类似发作史,在外院住院6次,本院住院2次,先后诊断为良性复发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发作时间平均为3个月,但病原菌未明,此次为第9次发作。体检:T37.8℃,BP13.9/8kPa。神清,精神萎糜。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敏感。颈抵抗,心肺腹阴性。四肢肌张力偏高,克、布氏征均阳性,巴氏征可疑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31.2×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12%,血小板10.2×10~9/L。脑脊液常规细胞数6.5×10~9/L,中性粒细胞99%,糖0.196mmol/L,蛋白2000mg/L,氯化物112.4mmol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54-256
目的探讨B群溶血性链球菌(GBS)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2015年我院收治10例GBS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GBS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患儿中,4例为早发型,其中1例于出生后3d发病,以高热、抽搐入院,3例以气促为最初表现;6例为晚发型,均以中高热为最初表现。6例患儿WBC<4×10~9/L,3例患儿WBC为(10~20)×10~9/L,1例患儿WBC>20×10~9/L。行脑脊液检查,10例GBS均阳性,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改变。行血培养,均显示GBS阳性。入院经X线检查显示,10例均存在肺部感染;出院时7例经MRI检查,1例存在脑膜增厚;3例经头颅CT检查1例存在外部性脑积水。所有患儿均采用青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联合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9例后期生长发育正常,1例发育略显缓慢。结论新生儿GBS脑膜炎临床特点各异,病情严重,针对可疑新生儿,应尽早行血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以确诊,早期、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为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γ-干扰素(INF-γ)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早期和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各60例、恶性脑瘤患者(恶性脑瘤组)脑脊液75例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脑脊液中MIP-1α和INF-γ的浓度,评价MIP-1α和INF-γ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MIP-1α、INF-γ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水平为(10.63±2.47)pmol/L、(7.85±2.08)μg/L,在中晚期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水平为(18.19±4.62)pmol/L、(12.86±3.02)μg/L,在脑瘤患者脑脊液中的水平为(3.01±1.17)pmol/L、(2.73±0.96)μg/L,在健康人脑脊液中的水平为(1.09±0.67)pmol/L、(0.82±0.77)μg/L,早期和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组与恶性脑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组和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P-1α和INF-γ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与结核性脑膜炎正呈相关。结论 MIP-1α和INF-γ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脑瘤患者及健康人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CSF细胞学检查2530例、CSF标本经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观察.结果 CSF细胞学发现中性粒细胞,共453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7.08%.包括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脑炎250例、结核性脑炎8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炎76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30例、神经白塞病1例、脑膜癌2例.中性粒细胞在脑脊液细胞的比例,病毒性脑炎占60%-85%,结核性脑炎占30%-80%,新型隐球菌性脑炎占0%-30%,化脓性脑炎占80%-99%,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5%-80%,神经白塞病占50%,脑膜癌占10%-30%.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出现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附5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患儿脑脊液(CSF)应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MGG染色,光间检查。结果:60%(33/55)CSF常规白细胞计数有增高,而CSFC异常为78.2%(43/55),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占51.2%(22/43),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占39.5%(17/43),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占7.0%(3/43)。结论:CSFC检查阳性率高,且便捷,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测ADA含量与结核抗体分析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为混合型细胞反应。结脑早期ADA含量增高,结核抗体、ADA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预后和临床疗效的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脑脊液细胞直接玻片沉淀法,利用细胞自然沉淀趋势和滤纸的毛细管作用,使水分吸出。自然沉淀10~15分钟,细胞最后筛滤在玻片上,取出风干后进行MGG染色,光学显微油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全部异常,其中43例呈混合细胞反应,5例呈嗜中性粒细胞反应。2例呈淋巴细胞和转化型或淋巴样细胞反应。与病程长短有关。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诊断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描述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和 MGG 染色下隐球菌的结构特征。并复习文献,重点讨论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2例16月龄幼儿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后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性脑膜炎.第1例患儿于入院前4天出现呕吐、发热和厌食,2天后出现烦躁症状.曾口服羟氨苄青霉素2天.体检发现,体温为39.4℃并有烦躁,但无颈项强直,也无腮腺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1000/μl(淋巴细胞占71%).各种感染指标检查结果如下:脑脊液(CSF)中白细胞数为102/μl(淋巴细胞占98%),红细胞数为289/μl,蛋白含量未见升高,葡萄糖含量为2.9mmol/L(血糖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