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难解方剂名是指名称或比较隐晦,或寓意深刻,或用字生僻,不容易理解的方剂名,正确理解其方名内涵对于掌握方剂和应用方剂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大量此类方名分析归类,其命名方式有:以方剂功效命名、用五行比类取象手法和一般物象比喻命名、以特殊用法命名、以方药的特殊炮制方法或制药方法命名、以成语典故命名、以药名演化而来的命名、以制剂色泽来命名、以周易八卦来命名、以计量方法命名。 相似文献
2.
中药方剂命名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舟海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16-18
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中药方剂则是我国传统医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我国的中药方剂数量浩如烟海,其名称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历代医学学术的发展,方剂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方名在五彩纷呈之同时也表现得混乱无序,因此很有必要对古今中药方剂的命名规律做一些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认识中药、发展中医。 相似文献
3.
难解方剂名是指名称或比较隐晦,或寓意深刻,或用字生僻,不容易理解的方剂名,正确理解其方名内涵对于掌握方剂和应用方剂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大量此类方名分析归类,其命名方式有:以方荆功效命名、用五行比类取象手法和一般物象比喻命名、以特殊用法命名、以方药的特殊炮制方法或制药方法命名、以成语典故命名、以药名演化而来的命名、以制剂色泽来命名、以周易八卦来命名、以计量方法命名。 相似文献
4.
5.
6.
赵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4):96-98
煎药法和服药法是方剂运用的重要环节,与方剂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明代李时珍、缪希雍等医家的论述为例,从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等简要探讨明代方剂煎服法的运用情况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66-69
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在中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伤寒方剂与东汉《伤寒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其命名亦延续了《伤寒论》中方剂的命名特点。总结了《千金方》中伤寒方剂的10种命名特征,即以君药、方剂功效、功效和药物组合、主治病症、古代传统鬼神崇拜、道家文化、组方种类、药色、主药与入药方式、药物特征为命名依据,分析其与《伤寒论》的关系及异同,阐述二者方剂命名的传承关系。揭示了《千金方》中伤寒方剂的命名规律以及与《伤寒论》方剂的命名联系,为古代中医方剂命名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赵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6):549-551
通过考察明代的方书类文献,对其中所载方剂组方配伍理论进行研究,从药物配伍理论的发展、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方剂组方原则的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明代医家对于方剂组方配伍理论在继承前代医家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如李时珍、缪希雍等对药物配伍理论的论述与应用;徐彦纯、刘纯等的方剂归经思想;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阴阳五行组方原则、标本组方原则、综合原则的发展与应用,尤其以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及多种组方原则的运用最具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古籍中,部分书名多见“明堂”一词。然古制中之聚讼不决者,又未如明堂之甚者也。因此“明堂”一词又成为国学家下力考证的一个词汇。“明堂”既是古宫室之通制,又与古辟雍、宗庙、路寝同制,因此古代明堂功用繁多。用于古医籍书名之称的明堂又多托了炎、黄之作,进而把更多医籍提到坟典的档次。 相似文献
13.
曹征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5):20-22
元气,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明代是元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元气特点的认识,明代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元气可化可分,二元气难盈易亏,三元气可温可补。 相似文献
14.
陈旭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13,43(2):88-94
瘟疫对社会的影响,不只是因为它的致病能力,还与它对社会民众心态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明代史料记载而言,在瘟疫肆虐之际,社会民众的心态可分为2类:即消极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前者如恐惧、无助、消沉、迷信等,后者则有理智、慰藉、感恩、振作等.消极心态的存在,无助于社会对疫情的有效应对,甚至会加重疫情的危害;而积极的心态,则有助于疫情的缓和或控制,也有利于疫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Ouyang B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5,25(2):92-94
系统研究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病学说直接受其催化而趋于成熟,明刻本《伤寒论》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依据,重编整理导致了后世编次方法之多样,学术论争深化了后世的《伤寒论》研究。认为明代是《伤寒论》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的《伤寒论》研究影响并规定了清代乃至近代的《伤寒论》研究模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三七在明代得以传播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七是著名的中草药 ,活血化瘀 ,应用广泛。它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最早发掘使用的一种药用植物 ,原发于我国云南文山、广西百色地区。在明代开始被内陆医家认识和运用。医药的传播不仅受药物生长的地理位置的制约 ,同时还受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明代适合医药传播的社会环境 ,医药知识对前代的继承和提高 ,以及李时珍的独特贡献 ,三七才得以在明代被内地医家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岳精柱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5,35(2):99-104
明代的西南边疆,地远荒僻,瘴疠严重。官不愿往,民不愿进,军士逃亡。为了稳住军民及官吏,为了推进开发,必须要有医学的支持。官办医学的普遍设立,不仅促进了边疆地方医学包括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稳住了大量移民,促进了边疆人口的繁育,保持并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和进一步开发。在开发边疆中,医学显示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明代养生学的成就与特点。[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广泛阅读明代养生学相关著作,总结这一时期养生学成就与特点。[结果]明代养生学著作明显增多,内容简析明了,通俗易懂;养生偏重于养命门;防重于治,食疗养生日渐兴盛;图文并茂,气功养生广为流传;批判各种迷信鬼神说,倡导科学养生。[结论]明代医家继承发展了历代医家的养生学[方法],并进一步将养生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明至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医外科学的重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4):248-250
从外科实践,外科理论,外科学派3个方面阐述明清时期中知外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时期,我国中医外科强调实践,不断提出新理论和新观点,并产生了外科学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