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ATRA(维甲酸)+ATO(三氧化二砷)+小剂量HHT(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APL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进行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研究组行ATRA+ATO+小剂量HHT治疗,行HA化疗,对照组行ATRA+ATO+DNR(柔红霉素)治疗,行DA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费用(19209±4530)元及不良反应率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时间、细胞形态学CR及融合基因转阴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TO+小剂量HHT治疗APL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是高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12,38(14)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亚砷酸(ATO)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不同危险分级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将APL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采用ATRA+ATO+蒽环类药诱导缓解,蒽环类药+阿糖胞苷巩固治疗,ATRA+ ATO+甲氨蝶呤(MTX)[部分加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高达95.3%(82/86).中位随访37个月,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无事件生存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累积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单用MTX者或MTX+6-MP者CR率均为100%.结论 APL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可以从ATO +ATRA+化疗中受益;该方案作为初治APL的一线治疗方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砷酸(ATO)持续输注联合小剂量维A酸(L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初治APL采用ATO持续输注联合LD—ATRA方法治疗,ATO按10mg·d^-1加入5%葡萄糖500ml稀释,持续输注18h;ATRA按15mg·d^-1,连续口服1周:观察疗效、外周WBC、出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6例均达到CR,获CR时间为(25.3±1.03)d,无早期死亡与CNS—L发生。所有病例在治疗1周后,出凝血指标均恢复正常。外周血WBC均有增多,仅1例WBC超过30×10^9/L。不良反应轻,主要为Ⅰ~Ⅱ度肝功能损害,Ⅰ度恶心呕吐。结论ATO持续输注联合LD—ATRA方法治疗APL,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及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 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初治APL患者31例,As2O3 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ATRA25mg/(m·d),分3次口服,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96.8%,获得缓解时间(28.3±4.2)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AT—RA及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减轻高白细胞反应,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亚砷酸(ATO)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不同危险分级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将APL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采用ATRA+ATO+蒽环类药诱导缓解,蒽环类药+阿糖胞苷巩固治疗,ATRA+ATO+甲氨蝶呤(MTX)[部分加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高达95.3%(82/86)。中位随访37个月,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无事件生存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累积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单用MTX者或MTX+6-MP者CR率均为100%。结论 APL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可以从ATO+ATRA+化疗中受益;该方案作为初治APL的一线治疗方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静  罗瑞  殷献录 《淮海医药》2009,27(6):498-49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60岁)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诱导缓解中化疗药物的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或亚标准剂量组(A组)及减低剂量或小剂量组(B组),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评价的A组24例;B组19例;完全缓解(CR)分别为37.5%,26.31%;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3.68%;B组高于A组(P〈0.05);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6d,203d(P〈0.05);平均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分别为23d,14d;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1%,87%(P〉0.05);早期死亡(化疗相关性死亡)A组高于B组。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需采取比较具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减低剂量的化疗方案较适用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应用ATRA和As2O3联合诱导治疗的20例AP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达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独应用ATRA组30例进行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法为ATRA 25mg/(m2.d),0.1%As2O310ml/d直至CR。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应用ATRA组相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86.7%,均P>0.05);联合用药组获得CR所需的时间短于单独用药组(平均时间分别为24d、45d,均P<0.05),早期死亡率较单独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13.3%,均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结论联合用药诱导初发APL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郭玉霞 《儿科药学》2007,13(6):54-57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有效的诱导分化剂,用于APL患者诱导分化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covery,CR)率可达85%-90%,其良好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ATRA现已列为APL诱导缓解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广泛用于其它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虽高达85%,但仍有少数患者及复发者对ATRA耐药。我们用复方青黛片治疗复发性及ATRA诱导未缓解(NR)的12例APL,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16~59(平均32)岁。初诊时均符合FAB分型民诊断标准。复发8例,在ATRA诱导至CR并用HA、DA等标准方案巩固强化治疗后平均14.3(4~22)个月复发,其中3例复发时有DIC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依据,l例三次复发,CRl16个月,CR26个月,第三次复发时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加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加克拉霉素(250mg,2次/d)加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69%和84.2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刘齐 《医药世界》2009,(10):591-592
目的:观察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与依从性。方法:将5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四环素联合局部冷湿敷,连续使用2周,第2周结束评价临床疗效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4.4%(P〈0.05);依从率分别为96.0%和72.0%(P〈0.05)。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较好疗效,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王学文  应江山 《江苏医药》1997,23(4):227-229
5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发生白细胞增多(≥20×109/L)58%(31/53例),维甲酸综合征7.4%(4/54例次)。5例(9.4%)早期死亡,3例有白细胞增多。高白细胞组(高白组)9例并用DA或HA方案化疗。非高白细胞组(非高白组)与高自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00%(19/19例)及96.3%(26/27例)。化疗为目前对白细胞增多症主要的针对性治疗,综合性治疗对减低早期死亡仍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HAE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自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治疗,同时联合HAE方案化疗,直至骨髓形态学缓解。完全缓解(CR)后给予3—5个疗程HAE方案巩固治疗,再给予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维持治疗2年。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及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率的变化。结果30例APL患者中29例达CR,CR率96.6%,达CR时间21-42d;3个疗程HAE方案巩固化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患者29例,转阴率为96.6%;随访2年所有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转阴,处于CCR状态。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HAE方案的序贯治疗对APL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0.1%As2O3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持续3~4h静脉滴注,1次/d,儿童根据年龄酌减。结果11例ATRA诱导缓解后复发的APL患者,10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90.9%,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1%As2O3注射液治疗ATRA诱导缓解后复发的APL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s2O3)联合蒽环类(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2O3双诱导,白细胞(WBC)≥15.0×109&#8226;L-1时,加用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个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共2 a,以ATC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Ara-C)为主要化疗方案。观察维甲酸综合征、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16例患者进行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 32例初治APL患者中,除3例早期死亡外,其余2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2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 5 a 4例,>3 a 8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初诊时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6例患者,治疗前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 ATRA、As2O3双诱导联合ATC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姚伟  殷献录  李静 《淮海医药》2010,28(3):253-25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ATRA25mg/(m2.d)分3次口服,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16例初治患者中,仅1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15例均达到CR,CR率达到93.8%,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双诱导治疗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副作用少,无病生存时间长得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返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小剂量细胞毒药物(常规剂量的1/4~1/5)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诱导缓解过程风险控制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2例APL患者(低、中危险组)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2例,对APL应用常规剂量ATRA 、ATO 联合小剂量细胞毒药物(常规剂量的1/4~1/5)。对照组患者10例, ATRA、ATO同治疗组,联合常规剂量细胞毒药物(按照2011版APL治疗指南)。结果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9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脏器出血,感染发生率(4/12)33%,对照组患者脏器出血(3/10)30%。感染率(10/10)100%,其中肺炎发生率(2/10)20%,高白细胞发生率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节约血液制品,血小板输注量减少81.6%,红细胞输注量减少50%,血浆输注量减少79.1%。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4,P<0.05)。结论小剂量细胞毒药物在APL诱导缓解中能有效的降低临床风险、节约血液制品输注。  相似文献   

18.
黄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7):792-794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维甲酸加化疗序贯交替组53例,单用化疗组50例,终止治疗组21例。观察长期生存率与年龄、性别、初诊时血液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202例患者中20例在接受ATRA治疗2周内死亡,早期病死率9、9%。182例患者中166例获得完全缓解(CR),缓解率91.2%。3年生存率40.4%,5年以上生存率22.6%(28/124)。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发生率为7.4%(15/202)。长期生存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下者占85.7%。复发61例,复发率49.2%。结论 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和合并CNS漫润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常与复发有关,而持续阴性常伴随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MM患者随机分为TD方案组(A组)15例, VAD方案组(B组)10例,TVAD方案组(C组)10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 mg/d ,d 1~d 28,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d 1~d4;长春新碱0.5 mg/d静脉滴注,d 1~d 4,阿霉素10 mg/d静脉滴注d 1~d 4,28 d 1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部分缓解率A组、B组、C组分别为46.7%、50.0%、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0.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分别为20.0%、40.0%、40.0%;心脏损害分别为0.0%、20.0%、20.0%;周围神经病变分别为20.0%、40.0%、50.0%;感染分别为6.67%、30.0%、30.0%,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小于0.05)。结论 TD方案治疗MM有较高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治疗取得完全缓解 (CR)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的缓解后治疗的疗效。方法 :34例经ATRA治疗取得CR的APL患者 ,随机分为二组进行缓解后治疗 ,化疗组 1 6例 ,CR后予HA、DA等方案定期巩固化疗 ,持续 3a~ 4a停药 ;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 1 8例 ,CR后采用化疗与ATRA每月交替方案进行治疗 ,持续 3a~ 4a停药。结果 :随访 1 3个月~ 85个月 ,复发 8例 ,复发率 2 3 5 %,其中化疗组复发 5例 ,复发率 31 3%,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复发 3例 ,复发率 1 6 7%,总生存例数 2 8例 ,总生存率 (OS) 82 4 %,其中化疗组生存 1 2例 ,OS 75 %,生存 3a以上 8例 ,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生存 1 6例 ,OS 88.9%,生存 3a以上 1 1例 ,两组复发率及O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复发后 6例接受重新诱导治疗 ,4例取得第二次CR(CR2 ) ,CR2 率 6 6 7%。结论 :APLCR后予积极治疗 ,可减少患者复发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CR后采用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方案 ,与单用化疗巩固治疗比较 ,复发率低、生存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APL复发后重新诱导治疗 ,仍可取得CR2 ,但CR2 期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