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头穴丛刺为主针刺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刘波  唐强  孔妍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32-34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各40例。头穴丛刺组采用分区丛刺长留针法,头穴丛刺结合康复组采用分区丛刺长留针结合Bobath为主的方法,均治疗4周。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达92.5%,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OTOree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即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B组即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即综合治疗组(头穴丛刺、MOTOreed结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ADL等进行康复评定,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改善和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病理变化。以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检测为指标,进行术后24h、7天、14天、21天时各组间及组内的对比观察,从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功能评分结果角度阐述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的影响。结果:从各组大鼠感觉、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能更好的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增加患肢肌力的作用;并且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康复,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能够改善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为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及其机制。方法:将64例脑梗死病人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行针次数(A)、结合康复(B)、针刺时机(C)、穴位(D)等4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胰岛素抵抗(IR)的改变。结果: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改善方面,A、B、C、D 4个因素均为显著因素(P<0.05)。B1C1D1A2(即结合康复、病程1~7天、头针丛刺法、捻针2次)为治疗脑梗死的最佳方案;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面,A因素、C因素、D因素为显著因素(P<0.01),C1D1A2B1(即病程在1~7天、头针丛刺法、捻针2次、结合康复)为治疗的最佳方案。结论:患者病程在1~7天,运用头针丛刺法,捻转2次,并结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患者病程在1~7天,运用头针丛刺法,并且捻针2次刺激针刺部位,对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有显著作用。针刺在1~7天、头针丛刺法和捻转2次是本实验治疗的最佳方案,而对IR的良性调节作用是其获效的机理之一,这也为针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上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加用康复治疗,包括Brunnstrom技术、Bobath疗法和神经肌肉本为易化法(PNF)。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头穴取运动区和足运感区,体针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尺泽、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解溪。两组疗程均为30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常规透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头穴丛刺法组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达95%,疗效比较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分区丛刺长留针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头穴丛刺疗法和哈伯因片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含量及HDS、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经8周治疗后,两组内皮素含量均有所降低,以针刺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西药组HDS、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与西药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大幅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降低MI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西药组不能。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改善MID患者的智能,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提高HDS、ADL评分,并且可降低MI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穴透刺、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面对头穴透刺的脑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透穴+药物)、普通针刺组40例(针刺+药物)、药物对照组40例,并采用卒中量表(NDS)对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头穴透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与其它两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