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哭闹厉害,针头易滑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另外,小儿哭闹时头部出汗,造成胶布与头皮粘贴不紧或头发太长太多,不易粘贴,致使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针对此情况,自制了一种头皮针固定带,通  相似文献   

2.
张占萍 《护理研究》2006,20(1):281-281
临床上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哭闹厉害,针头易滑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另外,小儿哭闹时头部出汗,造成胶布与头皮粘贴不紧或头发太长太多,不易粘贴,致使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针对此情况.自制了一种头皮针固定带,通过在我院儿科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法,由于大多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哭闹、挣扎,出汗较多,头皮针固定成为难题。为防止针头滑脱,本院传统方法采用静脉穿刺成功后局部用医用输液贴  相似文献   

4.
刘美鲜 《护理研究》2007,21(20):1852-1852
静脉用药是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固定不牢固均会给患儿带来痛苦。因此,给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除了具有过硬的穿刺技能外,头皮针固定也非常重要。近2年在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针头后采用弹力帽加固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用物弹力帽1只,常规静脉输液用物1套,小儿头皮针4号~6号数枚。2操作方法头皮静脉用胶布固定后用双手将弹力帽撑开,从针尖穿刺部位将弹力帽戴在头顶部位,轻压穿刺部位以固定。3体会应用弹力帽对小儿头皮静脉进行固定具有以下优点:方便实用,可解决因婴幼儿哭闹、出汗致针尖滑出血管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针改良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在静脉输液时,由于小儿出汗多、哭闹不合作、输液时间长、好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针头滑出血管外,而致输液失败,从而需要重新静脉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浪费了药液和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自2007年6月将传统的小儿头皮针固定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无一例因头皮针同定不牢而致输液失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穿刺巧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也是治疗患儿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方法。目前,临床上头皮针在头部的固定方法主要是用胶布绕头1圈粘在头皮上。但是,大多数婴幼儿输液后缺乏自制力,因恐惧、躁动、出汗加上家长搂抱姿势不当等原因,牵拉针头,使针头滑出血管。  相似文献   

8.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术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高要求的技术操作。注射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出汗多、头发长等原因,常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松脱而致针头滑出血管外或针头脱落,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家属不满意,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材料,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小儿头皮固定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李艳  吴莉君 《护理研究》2007,21(33):3068-3068
静脉留置针常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长期大量输液治疗的病人,也用于肿瘤化疗给药。为病人进行静脉留置输液时,由于固定不牢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致某些化疗药物渗入皮下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或液体不能及时输注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还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取静脉留置针的环形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截取1条长40cm~50cm(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10cm左右的消毒包布,两段端缝上粘胶扣。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然…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医用皮肤保护膜通常为静脉留置针专用,具有牢固固定留置针,便于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局部无菌等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普通静脉穿刺针输液时,用一次性医用皮肤保护膜固定针头,因其与皮肤接触面大,能更加牢固地固定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和移位,避免了输液过程中由于病人活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条输液用胶贴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固定穿刺针眼处,另一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针眼上方或针柄周围,3条胶贴平行固定。改进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一条胶贴横形固定针柄,将带芯的胶贴对准针眼处固定,另一条胶贴将针头上方的软  相似文献   

12.
头皮针的固定在小儿输液中至关重要,针对患儿血管细、好动、不配合、针头不能完全贴在头皮上等特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实用的固定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撕3条宽1cm、长7cm的医用胶布,酒精棉球挤干后撕成薄片待用。静脉穿刺成功后,迅速将酒精棉球塞于针柄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一次穿刺成功并妥善固定针头,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能保证临床用药的顺利实施。反之,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又易引起护患纠纷。鉴于此,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因其他部位静脉血管不充盈.只能选择手背指端浅表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后.尝试再用棉签行穿刺部位外固定,以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病人输完液体或不慎将针头滑出血管外时,我们必须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是否便于拔针.从而减少拔针所带来的疼痛,成为无痛拔针的关键因素。我们除了按护理学教研书…的输液针头固定法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出另一种输液针头固定法,并对两种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科患儿输液首选头皮静脉,但因小儿不合作、哭闹及疾病本身发热、疼痛、气温等因素,常常导致皮肤多汗,胶布及护贴均不易贴牢,加上一次性输液器的重力和牵拉,及小儿头部的活动,针头极易滑出血管外,导致输液不能顺利进行.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不安,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科经过反复的临床实验,制作了一种固定带,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1]。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保护好留置针,延长使用日期,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为静脉穿刺送管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头,再用医用胶带固定针管延伸段,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针管置于体表易引起针管延伸段与外界摩擦,导致敷贴卷边、针头滑出等情况,重新穿刺则增加患  相似文献   

17.
陈晋云  赵竹连 《护理研究》2004,18(12):2136-213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理人员应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技术?由于小儿具有好动、不配合的特点,且小儿头皮容易出汗、输液叉需在较长时间内完成等原因,头皮针固定成为小儿头皮穿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方法,都是先用胶布固定针头后,再用长胶布绕头一周或用胶布贴于耳廓起到固定的作用。此法虽固定牢靠,但却存在一个缺点,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医用皮肤保护膜通常为静脉留置针专用,具有牢固固定留置针,便于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局部无菌等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普通静脉穿刺针输液时,用一次性医用皮肤保护膜固定针头,因其与皮肤接触面大,能更加牢固地固定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和移位,避免了输液过程中由于病人活动、更换体位等造成反复穿刺.经过临床应用258人次,一次完成输液达100%,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丽铭  张志丽 《护理研究》2006,20(3):662-662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条输液用胶贴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固定穿刺针眼处,另一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针眼上方或针柄周围,3争胶贴平行固定。改进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一条胶贴横形固定针柄,将带芯的胶贴对准针眼处固定,另一条胶贴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第一条胶贴上,与第一条胶贴重叠固定。  相似文献   

20.
正静脉输液是我们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式,也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输液操作中,常常因为不恰当的固定方式而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以至于降低输液成功率、增加患者的痛苦。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医用输液贴平行固定,容易固定不牢、针柄松动。目前临床上许多护理人员采用输液贴交叉固定的方法[1],即最后一条输液贴置于针柄从下往上交叉固定,此方法能较为牢固地固定针柄,但由于是将胶布有黏性的一面朝上把胶布从下往上送,在固定这条胶布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粘贴头皮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