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心脏毒性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1%罗哌卡因和 0 .75 %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患者 4 0例 ,ASAⅠ级~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R组 ,2 0例 )和布比卡因组 (B组 ,2 0例 ) ,分别于麻醉前 (T0 )和麻醉平面绝对后 (T1)抽取静脉血 3mL ,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 ,CK MB与CK的活性 ,记录相应时点的MAP ,HR和SpO2 值。结果 :两组患者于麻醉平面绝对后相应指标均较麻醉前有所增高 (P <0 .0 1)。两组间相比麻醉平面绝对后相应指标R组低于B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小于布比卡因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用于心脏病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较布比卡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岁哌卡因(Rop)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Bup)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心脏毒性低于布比卡因,多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1],本文观察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I-Ⅱ级,下腹部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20例,分别注入0.89%罗哌卡因14.3mg、0.75%布比卡因9.0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效果(2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A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B组,最大运动阻滞程度〈B组,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于B组,感觉神经最大阻滞时间〉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低,循环功能更稳定。结论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腹部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感觉阻滞起效快,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范围、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质量和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选用0.75%罗哌卡因注射液,Ⅱ组选用0.75%布比卡因注射液。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比较药物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范围、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组在起效时间、麻醉范围、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范围、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质量上无显著差异,药效学上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脂肪乳对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导致的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72只,体重200~280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布比卡因对照组(B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C组)、罗哌卡因对照组(D组)、罗哌卡因+脂肪乳组(E组),B、C、D、E每组再分为致死组(1组)和取材组(2组)(每组n=8)。A组经大鼠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3ml/(kg·min),6min后开胸取心,B、C、D、E组大鼠经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或脂肪乳3ml/(kg·min),共5min,再以2mg/(kg·min)速度泵入相应的局麻药,取材组泵入局麻药1min开胸取心肌,致死组泵入局麻药致心跳停搏。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大鼠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各对应时相局麻药的累积剂量,A组及取材组测心肌ATP含量。结果:C1组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时间比B1组明显延迟、布比卡因用量大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1组与E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心肌ATP酶含量比较,A组〉D2组〉C2组〉B2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2、E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乳能够减轻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ATP含量有关,但脂肪乳对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豪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0):1468-1471
目的 探讨盐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对比及对产妇应激反应影响。方法 收集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自愿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2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同时同期收取105例不愿采取无痛分娩产妇为对照组,A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麻醉前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A和B组VAS评分均降低,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和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低于B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评估两组M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min Apgar评分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1 min Apgar评分相比,3组5 min Apgar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对照组血糖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A组和B组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高于对照组,A组低于对照组,A组低于B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A组和B组胰岛素/血糖比值低于对照组,麻醉后A组和B组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低于B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分娩镇痛采用罗哌卡因自控输注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轻产妇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诱发电流的作用,以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低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培养,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谷氨酸诱发电流,并观察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谷氨酸电流的影响。结果:谷氨酸(100μmol.L-1)可在海马神经元细胞上诱发出一内向电流,并且此电流可被非N-甲基-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所阻断;布比卡因(10、50、100μmol.L-1)和罗哌卡因(10、50、100μmol.L-1)均可使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谷氨酸诱发电流明显降低;罗哌卡因高浓度(501、00μmol.L-1)时对谷氨酸诱发电流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布比卡因高浓度时。结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谷氨酸诱发电流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哌卡因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
武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2523-252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9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布比卡因麻醉,术后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5.92%与对照组的93.88%相比,其疗效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5.92%与对照组的93.88%相比,其疗效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时间要短(P< 0.05),而感觉阻滞起效、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要长(P<0.05),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则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安全、可靠性程度高,可帮助患者利于术后运动功能早日快速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取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4组(Ⅰ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Ⅱ组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Ⅲ组单纯罗哌卡因、Ⅳ组单纯布比卡因),每组10例,分别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镇痛和镇静方面Ⅰ组比其他三组效果虽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均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能产生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法选择160例健康、单胎、足月、无麻醉禁忌的初产妇为分娩镇痛组,随机分为2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将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C组)。对分娩镇痛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2组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MBS评分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均可产生可靠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轻,产妇可下床活动,是1种可行走的分娩镇痛,两者相比,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特性与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随机选择有腰麻指证的手术患者90例,双盲法将病人分成3组,每组30例,各组分别行腰麻并注入布比卡因10mg(A组)、罗哌卡因10mg(B组)、罗哌卡因15mg(C组),注药后观察各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及时效,监测血压、心率,并观察呼吸状况,术后随访恶心、呕吐、头痛等并I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用药后血压、心率下降明显,B、C组变化较小,A、C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快,A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C组。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一样可安全地用于腰麻,其最佳剂量可为15mg,这不仅能接近于布比卡因10mg的麻醉效能,同时又能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泵注分娩硬膜外自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0.0975%布比卡因(A组)和0.075%罗哌卡因(B组)+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以VAS评分≤30mm为镇痛有效,记录第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A、B的年龄,体质量,孕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镇痛有效率均为97%,均无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097%布比卡因和0.07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一样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张丽霞  叶小丰  余凌 《医药导报》2007,26(12):1446-1449
[摘要]目的观察等效剂量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 Ⅱ级剖宫产患者7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35例。经L2~3间隙穿刺成功后,按5:8的等效比例,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或0.75%布比卡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在感觉和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由手术医生评定术中肌松程度;由患者评定镇痛情况;并观察用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大阻滞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布比卡因组长(P<0.01=,最大Bromage评分也明显小于布比卡因组,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P<0.01=。两组间镇痛效果及肌松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罗哌卡因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间新生儿1 和5 min阿氏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与同效剂量布比卡因相比较,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4.
孙震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3-24,79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初产妇足月单胎150例随机分为3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组)、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取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FHR)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分娩作用效果优于布比卡因,能使产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对母婴安全、不良反应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1%罗哌卡因与 0.75%布比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腰麻用药分别为1%罗哌卡因1 mL(R1组)、1.5 mL(R2组)或0.75%布比卡因1.4 mL(B组).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三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P>0.05),但R1,R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1,R2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中R1,R2组产妇胎儿娩出和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明显(P<0.05),同时胎儿娩出时心率(HR)增快(P<0.05),术毕HR减慢(P<0.05);B组仅胎儿娩出时MAP下降(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罗哌卡因用于椎管内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与0.75 %布比卡因相比,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局部麻醉药物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罗哌卡因组患者麻醉效果起效较慢,但麻醉持续总时间较长;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其术后至开始排尿时间、术后至可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明显减少;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保证新生儿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罗哌卡因用药更具有安全性,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更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更快进行排尿及运动,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与一些细胞活素水平变化的关系,以及黄芪的作用。方法69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黄芪治疗组、心肌缺血坏死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心肌细胞DNA电泳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MT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IL-4、TNF、IFNγ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的心肌细胞增加,同时伴有IL-1、TNF、IFNγ升高和IL-4水平降低。黄芪治疗后只有少量的细胞凋亡及一些细胞活素的轻度变化。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活素可能有重要的作用;黄芪可抑制再灌注时的心肌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这些细胞活素的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每组1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银杏叶提取物在造模前给药14d。再灌注结束后采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血浆中AST、LDH、LDH1和MDA的含量,提高SOD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 ,术后分别用0 2 %罗哌卡因或0 1875 %布比卡因 +吗啡5mg+氟哌啶2 5mg 进行PCEA72h。结果 :视觉摸拟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但罗哌卡因组呼吸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 01或P<0 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PCEA具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镇痛效果 ,但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得到成功再灌注治疗患者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水平的观察。探讨此时心功能变化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黄芪的调节和治疗意义。方法:将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依据再通标准进行判断,根据再通与否再次分组;未再通亦未应用黄芪30例为未通组(I组);再通未应用黄芪31例为再通组(R组);再通亦应用黄芪33例为黄芪组(T组),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再灌注时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R组TNF、IL-6和IFNγ比I组在2h和4h后明显增高,而T组有所恢复,结论:本研究发现AMI再灌注后2h即出现TNF、IL-6和IFNγ升高,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得到改善,黄芪对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