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对2 0 0 1年1月至2 0 0 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 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行外科治疗,充分术前准备后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11例行带垫片双头针直接缝合室间隔缺损,余2 9例均使用进口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患儿术后入监护室,ICU监护时间2~4d ,辅助呼吸时间2 .5~19.5h ,平均5 .32±0 .4 6h ,术后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道感染2例、VSD残余分流3例,术后安置临时起搏器1例。提示积极进行手术前准备,加强手术操作的技巧尽量减少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加强手术后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821例,其中补片修复292例,缝合修补529例。合并畸形14种(142例),需行矫正者134例均给予手术矫正。结果 早期死亡16例(1.9%),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强调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与保护;对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和右室双腔心等畸形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术中详细探查及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3.
6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或中度低温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小室间隔缺损64例,经右房切口52例,经肺动脉切口12例,34例直径1.0cm以下的围膜部和隔瓣后室间隔缺损有完好的纤维边缘,行睛水平褥式缝合,直径大于1.0cm的18例应用绦纶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4.
5.
6.
从1985年1月~1987年3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88例,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占29.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占13.6%。手术死亡5例(5.6%),死亡原因主要与术前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有关。存活的83例中随诊半年~2年半者共67例,结果优良者占94.0%,有8例残存心脏杂音,但均无明显症状。本文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以及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右房修补室间隔缺损56例体会李勇,邢西忠,张秀辉,张玉春,瞿晓昆,张凤伟,王恩伟(临沂市人民医院)关键调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右后入路我院自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经右房修补室间隔缺损5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正临床资料男21捌,女35...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13例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VSD修补术,同时纠正合并畸型。结果治愈112例,治愈率99.1%,死亡1例,病死率0.9%。随访2~4年,心功能一级109例,二级3例。结论VSD手术效果肯定,但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肺动脉高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报道手术治疗1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室暗隔缺损(VSD)患儿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平均7.5岁,除2例死亡外,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4例),ARDS(3例)肺部感染(4例)气胸肺不张(2例),心律失学(3例),喉头水肿(1例),切口感染(1例)。对影手术疗效的因素、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注意要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儿室间隔缺损1200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外科治疗。方法 全组1200例,平均年龄(4.5±2.6)岁。平均体重(15.5±5.7)kg。膜部缺损859例,干下型缺损339例,肌部及左室右房间隔缺损各1例。室缺伴肺高压225例,干下型伴主动脉脱垂或关闭不全108例,室间隔膜部瘤31例。缺损直径0.3 ̄3.0cm。手术切口:右房728例,右室141例,肺动脉331例。缺损直接缝合508例,补片修 相似文献
11.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6)
本作者报告了连续37例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手术,术后无低心排、心功能不全及死亡发生。对术前准备、心肌保护、手术技巧及术后监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因其位置及缺损的大小 ,分流量较大时 ,加之本地居民经济情况欠佳 ,往往就诊时已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轻的肺动脉高压 ,术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逐渐好转 ,而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则外科治疗较复杂。 1 997年 7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共对 2 1 0例室缺合并肺动脉患者 ,进行了体外循环下的室缺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本组病人中男 1 6 4例 ,女 4 6例 ;年龄 1 2~ 33岁 ,平均 7 8岁 ;体重 9 5~ 5 5kg。单纯室缺并肺动脉高压 1 2 4例 ,室缺加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5 0例 ,室缺加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 36… 相似文献
13.
14.
报告了57例室间隔缺损并存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男性24例,女性33例,年龄自2.5~35岁。11例伴有双腔右心室,11例伴有左上腔静脉,9例伴有右室流出道狭窄,8例伴有室间隔膨胀瘤,6例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伴有其他畸形。文章对伴有畸形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5%。近年来,我们共手术治疗114例,现总结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解剖及手术中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14例,占同期38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人的30%。其中男64例,女5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外科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二尖瓣处理的方法。方法我院199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PAVSD患者109例,男47例,女62例,年龄7个月至62岁,平均(28.3±12.7)岁。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50mm,二尖瓣前瓣均有不同程度的裂隙,轻至重度二尖瓣反流96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47例。二尖瓣前瓣裂隙均予间断缝合,同时行瓣叶交界环缩12例,二尖瓣成形环15例,双孔二尖瓣9例;二尖瓣置换术6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均采用自体心包片,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91例,留在右心房者18例。同期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7例。左上腔与右心耳吻合1例,左上腔直接结扎3例,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右心房左上腔未做处理3例。右室流出道拓宽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8%。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次气管插管4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左心辅助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0%。随访时间3个月至18年(90.8±23.5)个月。再次手术7例,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3~18年,平均(11.2±5.1)年。再次手术死亡1例。随访存活的95例患者生活质量和活... 相似文献
17.
千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06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男636例,女370例;年龄3月-47岁(8.56±7.35)岁;漏斗部188例(18.69%),膜周部812例(80.71%),其他6例(0.6%)。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结果:术后因残余分流再次手术4例;术后死亡5例(0.50%),其中4例小于3岁,均合并中到重度肺动脉高压,原因有:低心排,呼吸衰竭,MOSF等。结论:准确诊断、适应证的把握、手术技术的改进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1200例,平均年龄(4.5±2.6)岁。平均体重(15.5±5.7)kg。膜部缺损859例,干下型缺损339例,肌部及左室右房间隔缺损各1例。室缺伴肺高压225例,干下型伴主动脉脱垂或关闭不全108例,室间隔膜部瘤31例。缺损直径0.3~3.0cm。手术切口:右房728例,右室141例,肺动脉331例。缺损直接缝合508例,补片修复692例。结果手术死亡13例(1.08%),其中伴肺高压12例。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5例,心律失常、脑部并发症及感染各1例。结论正确诊断、适应证的掌握、手术技术改进、室缺肺高压围术期的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附属二院心胸外科王胜利,施霖,胡型锑,杨美高,黄宪平[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手术方式1988年6月至1993年4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00例,现就其手术方法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113例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VSD修补术,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治愈112例,治愈率99.1%,死亡1例,病死率0.9%。随访2-4年,心功能一级109例,二极3例。结论 VSD手术肯定,但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肺动脉高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