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广西莪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探讨其主要成分莪术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广西7个产地和灵山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对莪术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灵山产地广西莪术挥发油及莪术醇的含量最高,质量较好.1月份和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的含量最高,广西莪术的最佳采收期应为1月份和2月份.结论:应将挥发油含量高,主要有效成分莪术醇含量高作为评价莪术药材质量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茅苍术挥发油超临界萃取工艺及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茅苍术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超临界CO2萃取茅苍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茅苍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时间3.5 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 MPa,流量3 L/min,挥发油得率为13.80%.GC-MS分析结果显示84个色谱峰,鉴定出67种化学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07%.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24.92%),其次为苍术素(22.26%),β-桉叶醇(10.67%)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茅苍术挥发油具有得率高,萃取时间短,温度低,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野生和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MS分析野生与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尾参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野生和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8个和32个挥发油成分,其中有17个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不同溶剂萃取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用正己烷、乙醚萃取后浓缩,通过GC-MS分析,实现对组分的鉴定,同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它们的相对含量。结果: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46个成分,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0.570%)、1-辛烯-3-醇(18.460%)、棕榈酸(17.616%)和亚麻酸(4.849%)。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35个成分,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68%,主要成分为:1-辛烯-3-醇(22.385%)、棕榈酸(19.573%)、亚油酸(16.725%)和亚麻酸(4.488%)。结论: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为闽产蔓荆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9个不同产地样品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对其中6个样品采用气相-质谱(GC-MS)联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北苍术挥发油的提取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北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北苍术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SDE法提取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分析并确定了1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榄香醇、茅术醇、β-桉叶醇、γ-桉叶醇、红没药醇等;而对文献报道的含量较高、功效明确的苍术酮、苍术素未能确认。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同时蒸馏提取法挥发油保留了更多低沸点成分,但对一些有效成分可能破坏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复方康肾片是由石韦、金钱草、苍术、砂仁等中药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根据方中药物成分以及中医用药习惯,确定其工艺路线为:苍术、砂仁等药材采用提油水煎综合法提取,挥发油再进行β-环糊精(β-CD)包结;石韦、金钱草等药材与提油后的药渣采用水煎醇沉法精制提取,提取物加适宜辅料进行片剂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粉碎前后连翘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连翘挥发油中检出33个组分,鉴定出粉碎组23个成分,未粉碎组28个成分。结论:GC-MS对连翘挥发油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山东地产连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药对白术-陈皮、单味药白术和陈皮的主要挥发油成分,探讨药对和单味药挥发油成分变化。方法:共水回流冷凝法分别提取单味白术、陈皮及药对挥发油、气相-质谱(GC-MS)检测,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IP)法解析所得GC-MS数据,比较图谱差异,鉴别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药对白术-陈皮主要组分中未发现新的结构类型化合物,挥发油化合物来源于单味药材,且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结论:药对白术-陈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属于物理配伍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拗汤加味及其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三拗汤加味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细辛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中一些化学信号于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民族药飞龙掌血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飞龙掌血中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了提取飞龙掌血挥发油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飞龙掌血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40目,用10倍量水浸泡过夜,连续提取12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飞龙掌血挥发油得率为0.12%,经GC-MS分析,从飞龙掌血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97.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杜松醇、斯巴醇、α-紫穗槐烯等。结论:飞龙掌血根和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GC-MS法建立都江堰产川芎挥发油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以科学评价和有效地控制川芎药材内在质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10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标定共有峰和确定特征指纹峰。结果鉴定出13个共有峰,确定其中8个共有峰为其特征指纹峰。以特征指纹峰作为评价指标,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GC-MS法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其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辛夷挥发油类成分气相色谱-质谱仪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辛夷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色谱柱:HP-5MS(50m×0.20mm×0.33μm)石英毛细管柱;载气:99.9%氦气;载气流速:1.0mL/min;质谱扫描范围:30~550amu.结果 建立了辛夷挥发油类化学成分GC-MS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 本法可为辛夷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并采用整体柱固相萃取柱鉴定苍术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环己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整体柱。采用所制备整体柱对苍术水煎液进行固相萃取,结合GC-MS分析确定苍术水煎液的化学成分。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1.08 %,回收率为93.23 %~104.52 %,相对标准偏差为2.91%(n=6),结合GC-MS从苍术水煎液鉴定确定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红没药醇等化学成分。结论:采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固相萃取结合GC-MS分析可快速鉴定苍术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藁本药材挥发性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藁本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果:通过GC-MS联用技术数据检索与相关文献鉴定出29个成分,12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藁本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的烯丙基苯类衍生物和苯酞类衍生物是相同的。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藁本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苍术的首地性,为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样品进行挥发油的GC/MS分析和抗菌实验。结果:同一苍术居群、甚至同一植株的叶形和分裂与否及深浅、头状花序大小等表现出多变;不同产地(居群)苍术根茎中挥发油组分相关较大;北苍术挥发油的主成分为β-桉叶油醇或β-桉叶油醇和苍术酮的混合物(30%以上);南苍术挥发油的主要万分为茅术醇(61.86%)、β-桉叶油醇(19.79%);发现苍术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茅苍术悬浮细胞系,研究2种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产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用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进行诱导处理后超声提取茅苍术细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 获得的茅苍术悬浮细胞生长较快,于第21天生物量达到最大,为6.95 g/L。未经诱导处理的茅苍术悬浮细胞中仅检出β-桉叶醇,其在培养21 d的细胞中的量达到最大,为17.469 μg/g。添加2种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小克银汉霉属和孔球孢霉属,编号为AL4和AL12)的粗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生物量及挥发油积累均有影响,其中AL4粗诱导子综合效果更好。添加AL4粗诱导子到14 d的茅苍术悬浮细胞培养基中,诱导子质量浓度为每升培养基含糖20 mg,诱导处理7 d后收集细胞,发现其干质量比同期对照提高3.31%,且检出细胞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干质量分别达到14.715、28.395、38.794、8.310 μg/g。其中β-桉叶醇的量是对照的2.22倍。结论 添加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的生长及挥发油积累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温胁迫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及其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真菌,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挥发油的量。结果 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栽培苍术在自然条件下的AM真菌侵染率,而接种AM真菌 苍术根系的侵染率无影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与未接种的苍术相比超过4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苍术根茎鲜质量、根茎含水量、根干质量、地下总干质量、挥发油组分数,显著降低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愈创醇与茅术醇的量。结论 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苍术根系侵染率、促进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总数和主要组分的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白花前胡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了挥发油中21种主要成分,其中有6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超过60%。结论:主产区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