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藏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断吸取其他外来医学经验,从实践逐步上升为理论的民族医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作为藏民族传统文化“十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历来就重视传统医学教育,以父子或师徒相传作为培养藏医后继人才的主要方式。目前藏医教育  相似文献   

2.
藏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7~9世纪就已经构筑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藏医学在注重疾病治疗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患者身心俩个方面的护理服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护理理论.藏医护理的优势,应该得进一步的保持和发扬.本文尝试探讨藏医传统护理藏医护理藏医外治的一种特色护理:油脂涂擦疗法.  相似文献   

3.
旦增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128-129
藏医临床实习是藏医内科学课程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辨证论治应用于临床的重要阶段,是论证藏医理论科学性,提高学生对藏医专业思想认识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医与藏医在独立传承、相互融合与相互吸收的过程中,在文化要素上有着众多的交集。(一)历史背景的交集。从文化背景来看,相互交集的要素依次为佛家、道家和儒家。佛学已成为中医和藏医不少或缺的文化元素,今已很难人为去截然分开;道家养生文化早在西汉就传播到西藏腹地,并在理论、临床、养生、方药等方面有许多交集之处;儒家文化对中医与藏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者是"面"的影响,后者是"点"的影响,其交集点主要集中在理论、临床、医德等方面。(二)理论体系的交集。在唐代之前,汉字文化圈所属的各个区域都没有的文字,汉字是传播文明最广泛、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载体。由于汉字文化圈的影响效应,中医与藏医在基础理论、病因学说、诊断方法、临床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的交集之处。(三)方药应用的交集。中医与藏医在处方、用药等方面的交集十分宽阔。第一,药性药理的交集。第二,临床用药的交集。中药与藏药千百年来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相互交集的关系。第三,处方与成药的交集。中医与藏医都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药酒等治疗疾病的剂型,在遣方用药上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独到之处。从中医与藏医相互交集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各兄弟民族大团结与大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藏医饮食疗法浅析桑吉东珠夏河县藏医医院(747100)关键词藏医药,食疗,饮食藏医饮食疗法,简你食疗,是整个藏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藏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四大治则中不可忽视的传统治则之一。藏医药学认为,饮食与药物同源、同性。所谓同源,即食药...  相似文献   

6.
藏医教育改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杨旭雄747000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曾为藏族同胞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过贡献。藏医教育由“传承式”和“传统教育式”转入正规学校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卫生人材...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清·格西曲承所著、为塔尔寺藏书之一。乃专论脉学之作内容较简要,可供中、藏、蒙医工作者参考。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总纲为阴阳,藏医辨证总纲为龙、赤巴、培根。藏医的龙,相当于中医气和风的概念;藏医的赤巴,相当于中医热、火、阳的概念;藏医的培根,相当于中医水和土的概念等;藏医脉学渊源于中医脉学是肯定的,如藏医脉学中寸关尺皆为汉语直接译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医脉学增添了不少独特内容和诊断方法。如藏医的切脉部位和左右关、尺脉脏腑分配,生男育女的预测、脉象归类分为阴脉、阳脉、中性脉三种类型,与中医各异,有其独特之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藏医藏药是在藏文化背景下发展形成的医学体系,是一种在世界传统医学中拥有独特位置的地域文化,是传统的、经验的、整体的生命科学文化和生存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藏医尿疹的研究就是将藏医尿疹经验与代谢组学进行关联和对比研究。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尿液综合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藏医尿疹的证候诊断水平,对于系统研究尿诊的诊断方法,继承藏医尿诊遗产,基于尿液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对健康人体和不同证候病人的尿液进行动态研究,进而与藏医理论紧密联系,有可能为藏医尿诊理论的客观化、定量化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藏医外伤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抽象的概念和笼统的讲解使得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现探索藏医外伤学教学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迪庆藏医学与藏医学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与中医学、印度吠陀医学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源流关系,表现为"同而不和"的特点;但由于迪庆的生存环境不同于其他藏区,以其独特的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的方式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了与西藏藏医学"和而不同"的特点: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往来、迁徙的大通道、大走廊。以此地理优势,迪庆博采外来文化,形成以藏传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多种教派并存;以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局面,其医学也随之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中的藏药,从藏药的用药思想,到藏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再到具体的临床实践过程,无处不渗透着藏族宗教文化的影子。宗教文化对藏药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我们在认识、研究藏药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对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必须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才能把握其真谛。  相似文献   

13.
从印度医学和藏医学中的解剖知识和基本理论两方面,论述了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RCT文献,并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 3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总有效率、治愈率、镇痛起效时间、结石排出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较好,但现有研究文献质量较低,有待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香格里拉民族医药"概念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香格里拉民族医药”概念,指出:“香格里拉民族医药”既泛指香格里拉地区所有民族医药,又是对香格里拉地区各种民族医药之间特殊关系的揭示:“香格里拉民族医药”应该是以藏医药和彝医药为主的多元民族医药,多元化民族医药以及各民族医药之间较强的关联性是“香格里拉民族医药”的特征;从种类来讲,“香格里拉民族医药”包括藏医药、彝医药、纳西东巴医药、白族医药以及普米医药、傈僳医药、怒族医药、独龙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加强“香格里拉民族医药”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协调发展现代医学、中医学以及民族民间医药提供借鉴,同时,对促进“香格里拉”地区民族医药事业、少数民族卫生事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cal system used in 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based on its formation and contributions.Two new personal points are proposed as follows:Six Zang(六脏) theory and deemphasization of the five-element theory.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herb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注重辨证论治,但因历代医家认识骨关节炎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导致现代医家中医药辨治骨关节炎的理论体系各有所侧重,梳理发现目前主要从脏腑、六经、病因、络病、髓系等不同学术思路辨治骨关节炎,总体而言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中西医对比,论证西医排泄多余的水盐和代谢废物的"肾",如按中医藏腑理论的标准应该是个"受五藏浊气"的腑,而不是"藏精气"的脏。中医"肾"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而非肾脏;而中医"膀胱"在解剖学上对应的脏器应是整个泌尿系统。  相似文献   

19.
阿昌族传统医药没有文字记录,主要靠口传传承。通过访谈阿昌族民间医或村医,对阿昌族传统医药的传承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研究结果表明,阿昌族传统医药传承过程中的非单传性和以亲情为主线的传承方式,是其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叙事医学近10年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但其“在地化发展”及临床运用推广仍道阻且长。从叙事医学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与叙事医学所包含的“共情”“反思”“医患共同决策”这3方面内涵之间的共性,再结合中国古代医家范例以及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实施路径,认为儒家思想对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