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比两种调整静脉穿刺滴入不畅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穿刺滴入不畅的输液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改变针尖位置和改变针尖斜面方向两种方法进行调整,比较两种方法的畅通率。结果按摩血管和抬高、左右移动针柄等改变针尖位置的畅通率为77.5%,翻转针柄改变针尖斜面方向的畅通率为90.0%,两种方法畅通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滴入不畅时通过翻转针柄改变针尖斜面方向进行调整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患者使用3条装无菌输液贴的不同固定方法,以期提高静脉输液成功有效率。方法采用配对研究方法共静脉输液360例次。实验组采用3条输液贴横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4条输液贴固定法。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22%,对照组为85%。渗出肿胀发生率实验组为7.78%,对照组为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条输液贴横行固定法能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有效减少肿胀、渗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A组(经贵要静脉行PICC)58例和B组(经颈外静脉行PICC)36例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输液高度60cm时,B组滴速明显快于A组(P〈0.01);输液高度120cm时,两组滴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其中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两方面,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度和不影响美观两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两种置管途径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优缺点。对需要长期化疗、输液的患者,宜首选贵要静脉行PICC;当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或抢救危重患者需要快速输液时宜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静脉慢速输液通畅的方法。方法: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改变传统的固定方法,在针便下方垫一小棉粒成为杠杆支点,在针柄处给一个向下的外力,使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形成一个单向开启的活辨。结果:维持静脉输液速度最慢能达到每分钟1滴(1ml=20滴)不会出现血流回流至针管,保证输液通畅。结论:通过改进传统的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经头皮静脉慢速输液持继通畅,临床效果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红 《中外医疗》2014,33(6):44-4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静脉输液针的患者各2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针刺伤的发生率、针头脱出、渗漏等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0.7597,P〉0.05)、针刺伤的发生率(P=0.652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针头脱出(P=0.0012,P〈0.05)、渗漏(P=0.032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针头的脱出和渗漏,有效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和急救药物的应用,比使用静脉输液针有显著的优越性,静脉留置针技术可以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00-100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照组42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角度(20°)行静脉穿刺,实验组44名学生采用40°-45°角进针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6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5.2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时,增大穿刺角度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耳缘静脉穿刺(实验组)和静脉输液手臂模型穿刺(传统教学组)2种方法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2009级护理中专生随机抽2个班级,分为兔耳缘静脉穿刺组和静脉输液手臂模型穿刺组进行模拟练习,对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兔耳缘静脉穿刺练习后,护生第一次真人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达86.8%(P〈0.05),与传统教学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兔耳缘静脉穿刺组在第一次真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静脉输液手臂模型穿刺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gluconate,CHG)-乙醇皮肤消毒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将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患者皮肤消毒时,采用浓度为0.5%、1.0%及2.0%CHG-乙醇分别为150、160和160例作为不同浓度组,采用10%的聚维酮碘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组间以及与对照组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导管定植率及CRBSI率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6.8%、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0.5%CHG-乙醇组无明显差异(P〉0.05),1.O%CHG-乙醇组仅细菌导管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O%CHG-乙醇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间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RBSI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G-乙醇皮肤消毒在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中,随着CHG浓度的增加,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效果越好,以浓度为2.0%最佳。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患病大学生静脉输液过程中舒适护理的效果。②方法将560例患病大学生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适护理组各28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输液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输液操作的舒适护理、输液过程的舒适护理、输液后的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调查。③结果对照组和舒适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66.1%和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于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分别为70%和95.4%,对药物知识及不良反应的了解分别为72.1%和95.O%,对静脉输液知识的了解为74.6%和95.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大学生对于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和输液常识等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刘朔凤  蒋红梅 《广西医学》2009,31(12):1885-1886
目的探讨抢救危重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位置。方法140例危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选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Ⅱ-B型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选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选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套管渗漏、脱出、输液速度、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套管渗漏、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7%、1.4%、4.3%,均低于对照组的28.6%、12.9%、31.4%,最大输液速度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抢救危重患者,可避免套管脱出、减少渗漏,保持输液速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潘鹰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08-109,122
目的探讨3种静脉输注方法在短期T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短期TPN支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组(62例)、静脉留置针组(62例)、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62例),分别进行TPN静脉营养液输注,普通针组采用7号普通金属针,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2.2mm直型留置针,输注营养液后不保留输液针,留置针组采用2.2mm安全型留置针,保留输液留置针。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非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P〈0.05)。非留置针组输液部位渗漏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及普通针组(P〈0.05);而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普通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留置针应用于短期TPN输液安全有效,对于血管条件较差或未行深静脉置管的短期TPN支持患者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颖  吴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4,(2):144-146,149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定人定岗的排班方式对连续多日多次输液患儿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门诊连续补液患儿100例共补液689次作为观察组,补液穿刺护士每日定人定岗;同期连续补液患儿100例共补液702次作为对照组,患儿每次补液穿刺的护士轮换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依从性、补液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依从性明显、补液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90.13%、89.98%、89.55%、90.13%)均高于对照组(82.47%、84.47%、82.76%、84.7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定人定岗后,连续多日多次补液患儿的静脉穿刺质量有显著提升,对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及减少护患矛盾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作换出、换人途径,对照组用外周静脉作换入、换出途径,约置换出体内2倍血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67.69±13.92)%和(53.49±13.03)%,观察组下降更迅速(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和皮肤黄疸下降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和贫血状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分别通过动静脉联合化疗和单独静脉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②方法 6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GP(GEM+C-DDP)方案动静脉联合化疗组31例和单纯静脉化疗组32例。63例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统计各组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③结果 GP方案动静脉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58.1%,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4.4%,而1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70.9%、56.3%,两组间有效率有明显差异,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消化道反应静脉组明显高于动静脉联合组。④结论 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GP方案动静脉联合组比单纯静脉组近期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高危药物静脉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988次)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行集柬化护理,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常规护理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1002次)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反应率、护理缺陷率、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等。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护理缺陷率为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和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为(96.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2±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集束化护理措施下静脉使用高危药物,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韦红霞 《华夏医学》2014,27(5):75-78
目的:探讨小儿肘部静脉真空采血"三点一线"固定方法的成功率及皮下瘀血发生率。方法:将986例小儿肘部静脉采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3例,观察组采用"三点一线"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肘部静脉采血固定法,比较两组在静脉条件相当采血的成功率、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回血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81.3%,二次穿刺后总成功率观察组100.0%,高于对照组93.5%(P〈0.05);观察组静脉回血通畅率97.4%,高于对照组72.6%(P〈0.05);观察组皮下瘀血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6.9%(P〈0.05)。结论:小儿肘部静脉采血过程中掌握好"三点一线"固定方法,可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谢静怡 《中外医疗》2013,(25):26-27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82例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根据中医辨证采用银杏叶注射液结合激光光凝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仅采用激光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率是95.12%,对照组疗效率是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循环的时间缩短明显,且观察组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结合激光光凝治疗,能加强视网膜出血或渗出的吸收,降低激光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视力得到显著提高,减小病程。  相似文献   

18.
潘宏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2-14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患者,均分为静脉组(33例)和吸入组(33例),常规诱导插管后,静脉组给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入,吸入组使用1%。3%七氟醚,并根据患者体重和手术进展泵入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对不同时点循环功能和应激指标进行监测。结果静脉组在手术结束后10minMAP低于吸入组(P〈0.05),CVP在手术后10min和手术后30min低于吸入组(P〈0.05),CI在手术后30rain低于吸入组(P〈0.05),静脉组在手术后10min血糖高于吸入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在手术后10min、手术后30min和手术结束后10min高于吸入组(P〈0.05),皮质醇在手术后30min和手术结束后10min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较丙泊酚更能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减少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预处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给予用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患者未用药,直接输血后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乏力及眩晕,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用药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行护理人员实施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完全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162例(观察组)和临床医生操作的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8±3.2min/14±5.1min)(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0%/84.1%)(Ρ0.05);穿刺损伤性并发症少(出血3例/10例,气胸0例/4例)(Ρ0.01)。结论实施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护士易掌握,成功率高,损伤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