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9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参与研究的孕妇分为3组:孕前体重过轻组167例,孕前体重正常组631例以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05例。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孕前体重过轻组孕妇分为2个亚组:增重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正常组孕妇分为3个亚组:增重<10 kg、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超重和肥胖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增重<5 kg、5~9.99 kg、10~14.99 kg和≥15 kg。记录孕妇姓名、年龄、孕周基本信息,记录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和巨大儿]。结果903例孕妇中,孕期增重<10 kg 70例,占7.8%,孕期增重10~14.99 kg 285例,占31.6%,孕期增重≥15 kg 548例,占60.7%。孕前体重过轻组2个亚组孕妇GDM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正常组3个亚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和肥胖各亚组孕妇FGR发生率较低,但各组间高血压发生率、GDM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者肥胖孕妇剖宫产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孕前体重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少或者过多也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孕期孕妇增重合适范围为10~15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孕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5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成体重不足组27例、标准体重组103例、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70例,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88例)和肥胖组(82例)。记录其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情况等用于统计学分析。每年定期进行随访,比较儿童哮喘发生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孕期增重正常的比例显著降低,增重超标的比例显著升高(χ2=12.61、16.94,P<0.01);2)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比例及新生儿BMI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总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肥胖组中增重超标的产妇所孕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725,5.067;P<0.05)。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且孕期增重超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剖宫产及巨大儿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70例,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88例)和肥胖组(82例)。记录其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情况等用于统计学分析。每年定期进行随访,比较儿童哮喘发生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孕期增重正常的比例显著降低,增重超标的比例显著升高(χ2=12.61、16.94,P<0.01);2)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比例及新生儿BMI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总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肥胖组中增重超标的产妇所孕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725,5.067;P<0.05)。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且孕期增重超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剖宫产及巨大儿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浦口区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方法收集并回收浦口区《江苏省围产保健手册》,统计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等孕妇自身指标;统计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等胎儿指标;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分析孕妇消瘦组(BMI18.4 kg/m~2)、正常组(18.5kg/m~2≤BMI23.9 kg/m~2)、肥胖组(BMI≥24 kg/m~2)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病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统计产妇资料399份,消瘦组45例,正常组292例,肥胖组62例;孕妇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均P0.05),低体重组的孕妇年龄低于肥胖组。结论做好孕期保健指导,控制孕前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妊高症、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北京市6家助产机构中按顺序入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分娩的产妇。从产检和分娩病历中获取孕妇的孕前BMI并进行分组,并记录孕期和分娩时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6 639名产妇,其中16.28%的产妇孕前超重,4.62%的产妇孕前肥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低体重会增加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转入NICU的风险(OR=1.53,P<0.05);而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增加了剖宫产(OR值分别为1.21、1.49)、子痫前期(OR值分别为2.67、9.05)、GDM(OR值分别为1.26、2.05)、产后出血(OR值分别为1.39、1.49)、巨大儿(OR值分别为1.74、2.67)的发生风险(P<0.05)。1 519例(23.14%)产妇在孕期增重不足,2 742例(41.77%)产妇增重合理,2 303例(35.09%)产妇增重过多;孕前BMI越高,孕期增重过多的比例越大,增重合理的比例越低(趋势χ2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前BMI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东莞市某医院产科产妇健康档案和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资料完整的初产妇产前BMI、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等资料,对不同孕前BMI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519名初产妇,平均年龄(25.66 ± 3.09)岁,产时孕周平均为(38.25 ± 1.06)周,孕次平均为(1.24 ± 0.54)次。汉族395人(占76.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268人(占51.6%)。高BMI组初产妇和正常BMI及低BMI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民族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BMI组初产妇剖宫产分娩方式占66.3%,正常BMI及低BMI组初产妇为56.2%,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结局中高胰岛素血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程阻滞、产后出血比例高BMI组初产妇均高于正常BMI及低B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BMI组初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 878.55 ± 577.02)g,正常BMI及低BMI组为(3 214.24 ± 351.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MI组初产妇所娩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早产、巨大儿比例均高于正常BMI及低BMI组初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孕前高BMI会增加初产妇妊娠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产科医生及健康教育部门应密切关注孕妇体重及增重情况,避免增长过快过多,以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83-384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2),根据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值分为A组(△W<15 kg)、B组(15 kg≤△W≤20 kg)、C组(△W>20 kg)。比较不同孕前体重组、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前的最佳BMI应控制在18.5~24 kg/m~2,孕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7~15kg,建议孕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注意调整体重,从而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备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早期体重增加幅度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3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于妊娠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诊断结果将所有孕妇分为GDM组(n=165)与非GDM组(n=221),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孕妇GDM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孕早期体重增加幅度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386例孕妇中,诊断为GDM者占42.75%(165/386)、非GDM者占为57.25%(221/386)。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分布及孕前BMI、孕早期体重增加、孕早期空腹血糖、孕早期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t=3.690~10.322,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分布及孕前BMI和孕早期体重增加均是GD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及孕期合理饮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分娩的孕妇727例,分为3组,调查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孕期合理饮食后,孕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予饮食指导者。结论:孕前肥胖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孕期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 943名孕妇,纳入出生队列,分析不同孕前BMI分组下的孕期增重状况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过低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RR=3.043,95%CI=1.104~8.387);孕前体重正常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RR=1.987,95%CI=1.146~3.444;RR=3.657,95%CI=1.905~7.021),孕期增重过度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RR=0.343,95%CI=0.180~0.652)。结论不同孕前BMI分组的孕期增重状况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联,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合理增重对改善出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GD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分娩或产前检查的2 069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大小分为A组(BMI18. 5 kg/m2)、B组(18. 5 kg/m~2≤BMI≤24. 0 kg/m~2)、C组(BMI24. 0 kg/m~2) 3组。对3组孕妇妊娠期内体重增长及GDM发病进行观察统计,并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研究观察的2 069例孕妇中有197例出现GDM,发病率为9. 52%。且3组孕妇GDM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即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小,初步表明孕妇GDM的发病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升高。(2) A、B、C 3组孕妇中体重增长≤9 kg GDM发病率显著低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提示孕期体重增加会增加孕妇GDM。(3) A组孕妇低体重胎儿、流产率高于B组、C组,B组孕妇正常产率高于A组、C组,C组孕妇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A组、B组,且各组中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孕妇孕前高BMI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显著增加孕妇GDM的发病和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因此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可降低孕妇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使得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分娩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产妇孕期BMI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在该院产科分娩的246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选初产妇妊娠结局,将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作为不良妊娠结局。记录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不良妊娠结局初产妇与正常妊娠初产妇身高、体质量等指标,计算各个时期BMI,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初产妇与正常妊娠初产妇孕期BMI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246例初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0例,占32.52%,其不良结局主要以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为主。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初产妇孕早期BMI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初产妇孕期BMI水平变化幅度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因变量,将孕期BMI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986+0.057X,结果显示,孕期BMI水平变化可能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期BMI水平幅度变化过高易引发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应指导初产妇合理调节孕期BMI水平,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623 名孕妇纳入分析592 名(9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 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 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 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 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孕前保健对孕妇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1月曾在南京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进行系统孕前保健的孕妇与意外怀孕的孕妇各50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跟踪其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较对照组文化程度高,多有固定职业,以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本次妊娠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结局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保健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孕前肥胖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妇的孕前体重和增长状况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肥胖组与正常各50例,比较两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病率等基本情况。结果孕前不同体重及怀孕期间体重增长不同分组见孕妇发生孕期疾病、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妇的孕前肥胖状况以及孕期的体重过度增长对孕妇和新生儿均具有不利影响,较大程度的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加强孕妇孕期的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