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肺气肿及支气管壁厚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受限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4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及40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检查.应用Thoracic VCAR软件测量观察组及对照组肺野内支气管管腔面积为8 mm2的管壁面积的平方根(Ai8).同时测量肺气肿患者全肺及各个肺叶肺气肿区域百分比(LAV%).用SPSS2.2统计学软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比较观察组全肺及各个肺叶LAV%及Ai8对肺气流受限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气流受限指标与全肺LAV%和全肺Ai8都有相关性(P<0.05).在各肺叶中,仅右肺下叶的Ai8与气流受限指标有较强相关性.各个肺叶的LAV%对气流受限指标的相关性均大于右肺下叶Ai8.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LAV%和Ai8都会独立影响气流受限指标;LAV%对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影响大于Ai8, 其顺序为LAV%>右肺下叶Ai8>其他肺叶Ai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双相CT扫描特点.方法对28例COPD组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志愿者分别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在三个选定层面对其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于一周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COPD组肺横截面面积缩小率(AD)、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平均密度(MLD)及差值(VD)较正常组均有明显降低;正常组及COPD组AD与VD均密切相关.结论双相HRCT扫描对以肺气肿为主的COPD的诊断、定量、定位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CT肺功能检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6例。行CT肺功能检查,计算深吸气末低衰减区(low attenuation area,LAA)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即肺气肿指数(LAA%),LAA%≥15%者为肺气肿表型组,LAA%15%者为非肺气肿表型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价量表(CAT)评价生活质量,记录既往急性加重次数;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记录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RV/TLC;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6例平均CAT评分(14.83±7.56)分,平均COPD急性加重次数(2.14±1.42)次,平均FEV1(44.94±21.61)%,平均LAA%(15.25±10.52)%。LAA%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73,-0.469;P0.05),与RV/TLC、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r=0.512,0.483,0.421;P0.05);肺气肿表型组和非肺气肿表型组患者在年龄、CAT评分、急性加重频率、气流受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A%与常规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对无法配合常规肺功能检查者能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在年龄、急性加重频率、气流阻力、影像学表现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的13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和80例正常肺,采用16层螺旋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价软件进行肺密度测量。以肺尖、肺门、横膈3个区的平均CT值作为平均肺密度(ALD)。评价正常组与肺气肿组,以及各类肺气肿的平均肺密度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05例肺气肿(105/130)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全小叶型肺气肿密度降低最为明显,其它类型肺气肿肺CT值降低幅度减少。15例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和10例单纯型肺大泡平均肺密度值正常。各类肺气肿的正常肺密度例数与异常肺密度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275,P<0.001)。71例正常肺(71/80)肺密度正常,9例异常。肺气肿组与正常组的平均肺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4,P值<0.001)。结论螺旋CT肺密度测定能准确评价不同类型肺气肿的肺密度,并能按肺密度推测肺气肿类型。对肺气肿的定性、定位及分型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呼吸双相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对肺气肿患者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SIMENS Emotion螺旋CT对研究行螺旋CT呼吸双相扫描,其中肺气肿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西门子Pulmo软件计算肺容积减少百分比、肺密度衰减值及像素指数(pixel indexes, PI),对比分析肺气肿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和肺气肿组的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191HU和74HU、肺容积减少百分比分别为55%和25%、平均PI值为0.14%和14.32%.两组肺容积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双相CT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相关指标有助于对肺气肿的早期发现和肺功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一是利用吸气/呼气相CT测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及非吸烟者的空气潴留指数(ATI)。二是分别评估全肺、肺气肿、过度通气及正常肺区域的肺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 CT 扫描及定量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2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对照组34例,稳定期 COPD 88例)均行低剂量 CT 扫描,88例 COPD 同时行肺功能检查。采用定量 CT 气道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右上叶尖段、两下叶后基底段第3级支气管气道相关参数。结果中度组、重度组及极重度组 COPD 管壁面积百分比(WA %)、气道内周径为10 mm 时的管壁厚度(hypothetical airway with internal perimeter of 10 mm,Pi10)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极重度组 COPD WA%、Pi10大于轻度组 COPD(P 均<0.05)。重度组 COPD 管壁厚度(T)与体表面积比值(T/BSA)、管壁面积与体表面积比值(WA/BSA)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及中度组 COPD(P 均<0.05)。COPD WA%、Pi10分别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小气道功能指标呈负相关(r 值范围为-0.34~-0.51,P 均<0.01),且 Pi10与肺容积指标呈正相关(r 值范围为0.32~0.33,P 均<0.05)。结论低剂量 CT 扫描定量分析可为 COPD 气道病变提供客观定量评价信息,气道参数 WA%、Pi10是2个客观评价指标;随着COPD 肺功能程度加重,支气管厚度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CT形态学特点,评价CT容积量化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有无肺气肿者的临床指标、CT征象间的差异.方法 对35例具有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进行薄层CT及肺功能检查.评价肺部CT征象(间隔旁型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结节、线样肺不张、磨玻璃样密度影、间质性炎症、马赛克征和支气管扩张或管壁增厚)的发生率.CT容积定量参数有双肺总容积(TLV),阈值<-950 HU的肺气肿容积(EV950)和肺气肿指数(EI950).将EI950<3%时,定义为无明显肺气肿.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T容积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有、无显著肺气肿2组间的临床指标、CT征象的比较运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5例COPD高危者的CT征象中,出现率最高的前3个征象依次是间隔旁型肺气肿18例(51.43%)、线样肺不张13例(37.14%)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11例(31.43%).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与CT容积参数TLV具有中度正相关性(r=0.435,P<0.05).对有、无肺气肿2组间的临床指标及CT征象的比较,发现仅第1秒率(FEV1/FVC)在2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COPD高危者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点,以间隔旁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为主;且不同程度肺气肿的高危者具有相似的CT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分析维数方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血管树空间结构重塑随氧分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对106例COPD患者及100例非COPD健康对照者进行CT扫描并进行血气分析.应用后处理软件形成肺血管树,以ImageJ软件计算外周肺血管树分形维数(FD);比较对照组与COPD组FD值;分析COPD患者FD改变与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外周肺血管树FD显著低于对照组(t=5.21,P<0.01).COPD患者FD与动脉血氧分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92,P<0.01).结论 FD分析能够有效评估COPD患者病程中肺小血管(动脉及静脉)重塑,COPD患者肺血管树FD值与氧分压显著相关,一定程度验证了低氧在肺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血管病变中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能谱CT参数差异,探究鉴别两者的参数及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下肢能谱CT检查且1周内完成DSA手术的81例病人,共纳入109处血栓或非钙化斑块病变进行分析。根据DSA结果将病变分为血栓组(34处)与非钙化斑块组(75处)。在能谱CT上测量并记录能谱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λ)、有效原子序数(Eff-Z)、钙水物质密度[Ca(W)]、碘水物质密度[I(W)]、水碘物质密度[W(I)]、水钙物质密度[W(Ca)]、70 keV下的CT值(CT70 ke 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间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能谱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病人的急性病程和房颤占比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高血压和冠心病占比低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血栓组中能谱曲线斜率(λ)、W(I)和W(Ca)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冠心病、房颤、λ、W(I)和W(Ca)是鉴别血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特征。方法共44例,分为COPD组25例及对照组19例。均行肺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设定感兴趣区(右腹肺、右背肺和左腹肺、左背肺),得到各处肺组织TDC和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值(P),强化峰值增量(PEI),达峰值时间(TTP)和血容量(BV)。比较分析COPD组和对照组的TDC特征,以及各灌注参数的差异性。结果COPD组较对照组TDC波峰延后。各灌注参数腹背肺比率在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TTP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0)。P、PEI和BV在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显示COPD患者肺部血流灌注异常主要表现为TDC波峰延后,TTP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和肺癌发生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癌的患者101例,其中伴COPD的肺癌患者49例。在薄层CT对肺气肿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4),并将肺癌分为周围型和中心型。结果伴COPD的肺癌患者,年龄,男性,肺气肿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不伴COPD的肺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比非COPD患者具有高比例的中心型肺癌(49.0%,28.8%,P0.05)。COPD低肺气肿级别(0~2,25%)患者较高肺气肿级别患者(3~4,26%)发生中心型肺癌的比例高(57.9%,18.2%,P0.05)。结论 COPD患者比不伴COPD患者肺癌更倾向于中心型,低肺气肿级别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中心型肺癌的预测因子。因此,COPD患者中具有低级别肺气肿(气道为主)者,行薄层CT检查的同时,痰检和支气管镜可能用来早期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后对胸部CT影像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AR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前及使用后(4~12d)胸部CT影像变化,并做远期(3~36个月)胸部CT随访。设未使用无创通气SARS患者27例为对照组。结果(1)使用无创通气18例患者中15例出现特殊CT表现:7例肺内实性病灶密度减低呈磨玻璃密度灶;5例肺下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环形肺气肿;8例出现胸膜下肺气肿;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远期随访(36个月)观察,2例患者残留胸膜下弧形线状影但有吸收。(2)对照组27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上述CT表现。结论使用无创通气对SARS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产生影响,全面认识SARS影像动态变化有利于合理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价吸烟肺的影像学征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非吸烟组51例和吸烟组65例,均无呼吸系统症状.全部受试者均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图像观察时将两肺按上、中、下肺区分成6个区域:上肺区,隆突水平以上的肺区;中肺区,隆突与右肺下静脉之间肺区;下肺区,右下肺静脉水平以下肺区.观察的内容包括:肺气肿、肺微结节、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空气潴留5项征象,然后进行评分,每一肺区出现1种上述CT征象计为1分,未出现计为0分,最后算出总分值.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各CT征象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及总分值与吸烟指数的关系.结果 肺气肿、肺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空气潴留4个征象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 为16.81、5.66、14.41和8.23,P均<0.05);而磨玻璃密度影征象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总积分值与吸烟指数呈高度 正相关(r=0.79,P<0.01).结论 吸烟肺的HRCT征象主要有肺气肿、肺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密度影、空气潴留,这些改变随吸烟指数增加而加重.HRCT对评价吸烟肺形态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具有间质性肺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背景与周围型肺癌(PLC)毛刺征CT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PLC,将其分为2组,其中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67例,无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33例,比较2组病灶CT毛刺征表现的差异.结果 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毛刺出现率明显较无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高,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为88%(59/67),无间质性肺病及COPD组为70%(23/33),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间质性肺病肺背景的PLC的毛刺形态与肺间质疾病的线状影表现一致,周围间质改变越明显,毛刺越多;具有COPD肺背景的PLC毛刺形态多样,为小叶中心肺气肿的壁构成,形态与病灶周围肺气肿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具有间质性肺病及COPD背景的PLC毛刺出现率较高,具有间质性肺病及COPD的肺背景对PLC毛刺征CT表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肺部CT征象及CT容积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院80例存在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薄层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80例受检者肺部CT征象以小叶中小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间隔旁型肺气肿为多见,分别占28.75%、35.00%、46.25%,而其余CT征象的构成比均低于18%。按照受检者肺气肿指数(EI)的不同,37例出现肺气肿(EI≥3%),43例无肺气肿(EI3%)。相比无肺气肿者,伴有肺气肿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显著降低,双肺总容积明显增加(P0.01);而二者BMI、FEV1/预计值和肺总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双肺总容积与肺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P0.01),阈值低于-950HU肺气肿容积(EV-950)与肺总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0.45,P0.01)。结论伴有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CT形态学存在一定特点,CT征象主要表现在小叶中小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间隔旁型肺气肿,并且CT容积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测定健康成人L3椎体骨钙含量,为能谱CT测定成人骨密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行腹部或腰椎宝石CT能谱扫描的2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3例,女122例,除外有肿瘤史、外伤史、手术史及其他影响骨密度疾病的患者;年龄20~87岁,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共7个组.将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隔均为0.625 mm的Mono图像传至ADW4.4工作站,利用GSI处理器获得L3椎体水基和钙基物质图像,在椎体骨松质层面测量3个感兴趣区(ROI),取其均值.对年龄与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男女各年龄组间差异行t检验.结果 男性20~29岁组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最高,女性30~39岁组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最高,男性和女性年龄与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均呈负相关(r=-0.681 5,r=-0.887 7;r=-0,796 1,r=-0.9065;P均<0.01),女性≤39岁者随年龄增长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呈轻度增高现象,但女性≤39岁者年龄与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0 1,P=0.373 5;r=-0.023 3,P=0.914 0),女性≥40岁者年龄与椎体GSI钙-水密度值、水-钙密度值呈负相关(r=-0.793 9,r=-0.867 5,P均<0.01).男性和女性自50岁开始GSI钙-水密度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是测量椎体骨密度的新方法,可用来测量椎体骨密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NIPPV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病情稳定期,治疗组给予长期家庭NIPPV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气指标中pH、PaCO2、PaO2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NIPPV组患者在治疗后较对照组的pH、PaO2明显增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家庭NIPPV是治疗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