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目前研究的热点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对栓塞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口服抗凝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术。大量的研究证实,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栓塞方面的有效性不劣于口服抗凝药。但是,围术期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导致左心耳封堵术临床应用受限,故左心耳封堵术主要用于出血风险较高不能耐受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情况下仍存在栓塞高风险的患者。现报道1例服用新型口服抗凝治疗情况下,左心耳局部仍存在血流淤滞现象,经左心耳封堵术成功隔离左心耳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和完善各项检查,术后护理中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的预防、标准化抗凝的护理及生活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等内容。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天及45天~3个月复查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未见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生植入器械相关及抗凝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熟悉专科知识、实施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的28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和出院指导及随访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总结28例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与随访等。结论左心耳封堵术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其相应的护理措施较一般护理也有更高的要求。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还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但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经股静脉途径将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置入右房,指导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及超声测量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型号为LAA-2430封堵器,再次心内超声和左心耳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正逐步发展的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治疗方法。二维及三维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左心耳围手术期应用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评估左心耳解剖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类型及大小的封 堵器,术中指导封堵设备植入。另外,还用于术后随访评价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9岁,因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直径为30 mm的封堵器(中国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ambre封堵器),再次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月患者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围术期、术后近期的安全性。方法:对17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院当天及术后随访时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并于入院后进行CAHDS_2评分测定,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时封堵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例TEE提示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有2例术后存在穿刺点瘀斑,3例新发少量心包积液。平均随访45天时仅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未见左心房血栓形成及心包积液。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成功率高,围术期及近期随访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OAC),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与卒中风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或不愿长期OAC治疗。由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0%的左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因此通过介入封堵左心耳的方法“堵住”栓子形成的根源,可预防栓塞与卒中发生。从基础动物试验到临床试验,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地验证着各种不同封堵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介入术后残腔形成、围手术期抗栓方案等问题尚需研究。目前仍需谨慎把握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预防封堵器上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都适合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心房颤动患者曾有严重出血事件或口服抗凝药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治疗方案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然而,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和周期仍不确定,各类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后的抗栓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且需要解答左心耳封堵是否可避免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14.
综述  储慧民  审校 《心脏杂志》2017,29(1):12-015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不能替代抗凝治疗。而左心耳封堵术可替代抗凝治疗,成为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不能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因此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是不适合口服抗凝药的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本文针对联合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相互间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致的卒中很常见,而且常常是灾难性的.尽管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栓塞性卒中的基石,但它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而且并非所有患者均能长期耐受.左心耳已被认定为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形成的来源.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并成功用于非瓣膜性AF患者的卒中预防,且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文章对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AF患者卒中预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提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应慎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需个体化调整抗栓方案、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分别采用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 500例患者,其中3 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 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95%CI:0.91~1.97,P=0.14)、脑卒中(OR=1.27,95%CI:0.75~2.16,P=0.36)、...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替代策略.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在实践中相对较少(1% ~2%),但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左心耳封堵术术者必须对以下潜在的并发症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就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做...  相似文献   

19.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对先天性房间交通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和房间交通封堵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LACBES或ACP2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 d、30 d、90 d、180 d的封堵疗效,封堵器形态、位置、并发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16例应用LACBES、2例应用ACP2左心耳封堵器成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同期15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1例术后30 h出现心脏压塞,术后第5天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1例术后第17天猝死。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新发心脏压塞、脑血管或外周血管栓塞、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40 d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0 d、90 d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180 d TEE随访结果良好。结论在先天性房间交通伴房颤患者中,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与房间交通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手术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