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炎纤维化患者43例,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对比观察不同肝炎纤维化程度患者的ADC值及图像特点.结果 从临床结果研究发现,ADC值在纤维化组与无纤维化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肝脏病理炎症分级越高,肝纤维化程度越高,其ADC值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炎纤维化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早期肝纤维化为一种可逆性病变,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疾病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为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分期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对应用于该疾病的磁共振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磁共振的各种成像技术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新发展的一种,它利用组织间弥散系数不同产生的组织对比进行成像,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刨性检查。目前,DWI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但随着磁共振软硬件的技术进步,DWI的临床应用也愈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在评价肝硬化程度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例正常肝脏及36例不同程度硬化肝脏行MR-DWI,计测并比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肝脏ADC值(单位:×10-3mm2、s)与硬化肝脏之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01±0.20和1.56±0.24(P<0.05);随肝硬化程度进展,ADC值下降,Child A、B、C级依次为1.76±0.20、1.58±0.13和1.33±0.17,三者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均小于0.05)。结论:MR-DWI与肝硬化程度相关,可望成为评价肝硬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方法对以CCl4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兔行MR常规扫描及DWI检查,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其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在b取300、600、1000s/mm^2,比较各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的变化情况。结果在b取300、600s/mm^2无肝纤维化组、轻中度纤维化组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的SI与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b取1000s/mm^2,仅SI值随肝纤维化组别升高而升高(P(0.01)。b取300s/mm^2,ADC与EADC值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实验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时肝内水分子弥散受限,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高,水分子弥散能力逐渐减低。在选择合适b值的情况下,MR-DWI可成为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7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DWI,分别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肝硬化组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黏连蛋白(LN)、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NP-P);将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ADC值进行比较;将肝硬化组ADC值与血清肝纤维化物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DWI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ADC值较肝硬化组ADC值高[(1.529±0.191)×10-3 mm2/s vs.(1.330±0.148)×10-3 mm2/s,P<0.05];肝硬化组ADC值与HA及CⅣ呈负相关性(r=-0.564,P=0.018;r=-0.488,P=0.047);正常对照组的平均ADC值为(1.529±0.191)×10-3 mm2/s,95%可信区间为(1.430~1.627)×10-3 mm2/s;肝硬化组的平均ADC值为(1.330±0.148)×10-3 mm2/s,95%可信区间为(1.275~1.386)×10-3 mm2/s;将肝硬化组95%可信区间上界1.386×10-3 mm2/s定位为正常与病变的ADC值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6.47%,准确度为70.21%。结论 DWI作为影像学功能成像之一,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的生化代谢,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肝硬化研究手段,是影像形态学研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2只SD大鼠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每周随机取2~4只行DWI,测定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将动物处死后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胶原染色,同时依据Ishak评分标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根据Ishak评分结果将动物分组,计算每组ADC值与病理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纤维化早期,b=500的ADC值与Ishak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4,P<0.001)。但肝纤维化中晚期,各b值的ADC值与Ishak评分间不具相关性。结论:DWI的ADC值在肝纤维化早期能定量反映纤维化的程度,在中晚期肝纤维化时不能反映纤维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郭林琳  舒健 《磁共振成像》2021,12(11):117-12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早期肝纤维化可以通过临床治疗逆转.目前,临床上用于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属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在肝纤维化定量检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纤维化定量评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指在不同病因慢性肝脏疾病作用下,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重要中间环节。基础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体内存在纤维降解过程,肝纤维化是可以减轻和逆转的,但发展至肝硬化则有再不可逆性,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治肝硬化、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功能MRI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早期脑梗塞的诊断.随着MRI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DWI在肝脏中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肝脏DWI技术的改进和在肝脏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肝脏DWI技术的改进主要着重于减少运动伪影以提高图像质量,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则包括对病变的检出、定性以及对疾病治疗反应的评估.作者就肝脏DWI的采集技术和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病变患者行腹部平扫MRI、DWI和增强MRI检查,并在工作站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分别为1.22±0.28、1.61±0.30、2.22±0.26和3.04±0.34,健康志愿者肝脏的ADC值为3.12±0.40.恶性组(肝癌、转移癌)的ADC值明显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1.80为阈值来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所必须的。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DWI(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术前放化疗疗效,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家兔肝纤维化(HF)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32只)、对照组(16只)和补充组(12只)。HF组和补充组兔经颈背部皮下注射50%的CCl4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如HF组兔出现死亡,由补充组兔随机补充。HF组按预实验结果在注射CCl4后第4、5、6、10周末分别选HF组兔8只、对照组兔4只进行肝脏MRI常规轴位T1WI、T2WI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进行病理学分期。DWI采用SE-EPI序列(b=50 s/mm2、400 s/mm2、8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组织病理学分期为标准,评价第4、5、6、10周ADC值与H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不同HF病理分期之间ADC值存在明显差异(F=5.344,P<0.005)。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实质平均ADC值相应降低;S0组和S1~S2组的ADC值均高于S3~S4组(P<0.05),S0组与S1~S2组的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DC值与HF分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30,P<0.001)但是S0、S1和S2三者之间以及S3和S4之间ADC值无明显差异(P>0.1)。但相邻各组间ADC值重叠较大。结论 MR-DWI序列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扫描技术,可为临床随访和疗效观察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肝脏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7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和22名健康对照(平均年龄为40岁)进行2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用不同b值计算ADC进行评估。结果:b=500、1000s/mm2时,治疗前后各期肝纤维化肝脏ADC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ADC值、eADC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中华田园犬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肝脏组织常规病理结构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配合高脂饮食,建立犬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定期对其行MR常规扫描、DWI及肝穿刺,对肝脏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病理分期分组,分析各组ADC值、eADC值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各期肝纤维化模型:S0 (n=12)、S1 (n=9)、S2 (n=9)、S3 (n=10)、S4 (n=10);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减低、eADC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及e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四氯化碳油溶液腹腔注射配合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建立不同分期犬肝纤维化模型。ADC值及eADC值能够定量分析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是诊断不同程度纤维化较有意义的评价指标。VEGF可能在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弥散成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成像是目前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惟一方法,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状况.是从细胞水平来研究脑疾病的一种基于平面回波技术的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近年来,DWI与DTI尝试用于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开拓并丰富了脑肿瘤诊断的思维,补充了常规MRI的不足。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术前评估肿瘤的恶性度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肿瘤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s,ADC)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受检者行DWI检查,正常对照组35例,肝硬化组60例,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B级28例,为肝硬化AB组,Child-Pugh分级C级32例,为肝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值。采用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常规MR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35/38);DWI成像胃癌原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38/38)。DWI上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病灶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35.36±172.20),正常组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8.10±39.34);在b值为800时,胃癌患者病灶平均 ADC值是(0.93±0.07)215;10-3mm2/s,正常胃壁平均 ADC值是(1.78±0.08)215;10-3mm2/s,肿瘤组织ADC值明显小于正常胃壁组织;胃癌与正常胃壁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及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ADC值在胃癌的正确诊断中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肝纤维化分级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肝纤维化分级方案.方法 在介绍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和生物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肝脏磁共振弹性成像需要考虑的关键技术和细节.结果 给出了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与实验步骤.结论 研究方案与实验步骤具有可操作性,动物体模预临床研究可弥补临床难以获取整个纤维化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