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九江市消除疟疾考核结果,总结全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为消除后监测工作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2013–2016年对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九江市最后1例本地疟疾感染病例发生于2008年。2010–2016年全市共发现境外输入疟疾报告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血检不明原因发热病人67 501例,发现血检疟原虫阳性13例,阳性率为0.02%,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3个县(市、区)消除疟疾工作综合考核得分为88.75~98.15分,均达到了考核评估标准。结论 九江市13个县(市、区)均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百色市12个县(市、区)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消除疟疾工作经验。方法依据《消除 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2014-2015年对百色市1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并对考核评估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自2009年起,百色市连续6年均无本地感染疟疾及输入性继发病例报告;所有县(市、区)都撰写了《消除 疟疾自评报告》,并对历年来的疫情资料进行了详实收集。12个县(市、区)均未发现疟疾漏报和迟报现象。考核评估综 合得分最高为96.58分,最低为90.76分,平均为93.77分。各项得分中,对考核最终得分影响最大的是“现场考核”得分。 结论百色市12个县(市、区)均通过了市级消除疟疾考核。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开展消除后疟疾监测,加强前往疫区回 归人员排查,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采取规范化及时治疗,确保无本地及输入性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疫情以及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为调整疟疾防治措施、指导消除疟疾工 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 析。结果2008-2014年南通市累计报告疟疾30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7/10万。305例疟疾病例中,本地间日疟病例 26 例(8.52%),输入性病例279 例(91.48%);男性占90.49%(276/305),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59 岁占91.48%(279/ 305);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季节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安县、海门市和通州区,分别为80、71例和41例,占全 市输入性病例总数的68.82%(192/279)。自2011年起全市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启东市、如东县、崇川区、开发区和 港闸区已通过江苏省消除疟疾考核。结论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本地疟疾病例数大幅下 降,2011-2014年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全市所辖9个县(市、区)中已有5个通过消除疟疾考核。今后应 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继续推进全市消除疟疾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苏省淮安市所辖8个县(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结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6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疟疾防治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资料进行分析。对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和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的居民滤纸血样品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 2010-2016年淮安市网络报告308例疟疾病例,疟原虫血检323 002人次,阳性272例,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19例和3例本地感染病例,其余均为输入病例。除清河区外,7个县(区)采集居民滤纸血样品1 420人份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6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金湖县和淮安区平均分均为19.6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洪泽区平均分最高,为20分;淮安区平均分最低,为18.8分。淮安市8县(区)消除疟疾考核总得分均在97分以上。至2016年,淮安市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县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结论淮安市8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县级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监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镇江市丹徒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提供依 据。 方法 查阅 2010 ~ 2016 年区级消除疟疾相关资料,核实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网报和寄生虫病信 息专报系统疟疾疫情资料;现场血片复检并考核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和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 结果 镇江市丹徒区 2010 ~ 2016 年网报和专报疟疾实验室确诊病例 3 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7 年间未发 生本地疟疾病例;共血检发热病人 24 219 人次,血检率为 1. 23% ,血检阳性 3 人,阳性率为 0. 01% ;血片复 检 3 921 张,复检率为 16. 20% 。 现场考核,血片复核得分 9. 75 分(10 分制),疟疾诊治知识和镜检技能考核 合格率 100% ,消除疟疾考核总得分为 99 45 分。 结论 镇江市丹徒区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在今后巩固 消除疟疾的防治成果工作中需继续抓好血检质量、主动病例侦查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苏省常州市7县(区)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后的 监测工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 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场对临床医生采用闭卷书 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复核30张阴性血片。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 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居民滤纸血采样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2009-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 145例,血检发热病人170 638人次,检出阳性137例,阳性率0.08%;常州市除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8例和2例本地感 染疟疾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7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4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溧阳区平均分最低,为 18.8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溧阳区平均分最高,为19.8分,戚墅堰区平均分最低,为18.0分;常州市7县(区)消除疟疾总 考核得分均在93分以上。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和金坛市4个县(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共检测731人份居民滤纸血 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溧阳市于2012年,钟楼区和金坛市于2013年,天宁区、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于2014年 通过消除疟疾县(区)级达标考核。结论常州市7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消除后监 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百色市报告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发现及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有明确的非洲务工史,驻地为疟疾流行区,回国后发病,RDT、血检、PCR证实恶性疟原虫感染阳性。西林县2004年至20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推断病例为境外感染本地发病。结论西林县需加强境外返乡人员的监测,尽早发现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以防止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掌握2010-2014年常州市疟疾疫情,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该5年的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32例, 较2005-2009年的182例下降了27.47%。132例疟疾病 例除2例为本地病例外, 其余13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32例疟疾病例中, 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28例为实验室确诊 病例; 128例确诊病例中, 恶性疟97例、 间日疟14例、 卵形疟13例、 三日疟4例。132例疟疾病例分布于5个市 (区), 其中 金坛市56例、 溧阳市51例、 天宁区19例、 武进区3例、 新北区3例; 从发病到就诊中位时间为2 d, 从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 为1 d, 92.42% (122/132) 的确诊单位为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2011-2014年常州市未发现本地 感染疟疾病例。结论 结论 2012-2014年常州市连续3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境外输入性 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常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2010-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77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958例,输入性病例821例,死亡12例。2012-2014年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06例上升至2014年的216例。5年共完成"三热"病人血检5 210 428人次;捕获按蚊4 829只,其中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4 741只,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88只。休止期服药人数28 067人,培训各级镜检人员3 112人次,流行病学培训人员783人次。已有72个县(市、区)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传播与扩散,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和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焦作市消除疟疾前(2010—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1年11月)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11月焦作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4例。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病例均以恶性疟为主,各虫种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4,P > 0.05),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陟县、以20 ~ 59岁中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境外务工的农民工、经商等为主,病例报告时间以每年6月和12月居多。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但消除疟疾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89,P < 0.05)。消除疟疾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长从27 d下降为18 d,中位时间从3 d缩短为2 d,3 d内确诊率由消除前的60.47%上升为消除后的83.87%([χ2] = 4.724,P < 0.05)。医疗机构疟疾确诊及报告比例上升([χ2] = 5.406,P < 0.05)。结论 2010—2021年焦作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恶性疟病例,消除疟疾后患者就诊意识和医务人员诊治能力有所提高;今后仍需加强完善疟疾监测响应体系,谨防境外输入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地区疫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9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县(市、区)疫情,了解新形势下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发热病人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部分小学生采用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对疟疾媒介进行监测。结果 7个疟疾重点县(市、区)共查出39例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75/10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0 485例,发现疟原虫阳性5例,阳性率为0.048%;血检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发热病人5 393例,发现疟原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0.63%,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所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2个县(市)小学生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67%。结论浙江省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仍需加强监测力度以有效控制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百色市消除疟疾考核认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地级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方法依据《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以及《广西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6版)》,对百色市本级进行考核评估,并随机抽取辖区内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复核评估,对考核认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百色市本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得分为95.80分;随机抽取田东县、靖西市进行复核认证,复核分数分别为94.70、90.60分;按照各部分权重0.4、0.3、0.3,百色消除疟疾考核认证最后得分为93.91分,达到了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规定的需达到85分以上的标准。结论百色市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消除疟疾考核认证,今后应继续做好消除后监测,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18年,在安徽省105个县(市、区)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和室外双帐人饵全通宵诱捕法开展传疟媒介蚊种监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结果 2016-2018年,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中有103个县(市、区)捕获到按蚊,其中灯诱法捕获32 494只、人诱法捕获36 228只。所有捕获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6-8月,夜间活动高峰为19∶00-23∶00。不同捕蚊场所中,以畜禽棚按蚊密度最高(H = 18.835,P < 0.05)。2016和2017年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密度均存在差异(H = 16.655、11.566,P均< 0.01),淮河以北地区中华按蚊密度较低。结论 中华按蚊在安徽省广泛分布,是当前安徽省最主要的传疟媒介。在消除疟疾后阶段,应加强安徽省媒介监测,在疫点及时采取媒介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境外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苏省启动消除疟疾行动后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其成效,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阶段的疟疾诊断和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江苏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 367例;共血检发热病人3 691 188人·次,检出阳性2 252例,阳性率0.06%。江苏省发热病人血检数由2010年的74.29万人·次下降到2016年的27.70万人·次,血检率呈明显下降态势;血检阳性率由2010年的0.04%上升至2016年的0.11%,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江苏省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2010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χ2] = 161.61,P < 0.01)。2010-2016年江苏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因血片复核结果为阴性删除病例共计273例。2010年江苏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血片复核阴性删除61例,2016年因血片复核阴性删除14例,2010年血片复核阴性占比率明显高于2016年血片复核阴性占比率([χ2] = 22.99,P < 0.01)。结论 江苏省开展了大量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符合WHO提出的“强有力的监测体系”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同时也为江苏省从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