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常出现于肥厚型心肌病中,但其机制十分复杂.室间隔肥厚、瓣叶冗长、异常乳头肌、腱索松弛、二尖瓣对合点至室间隔距离短以及高流速均被认为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不同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心对SAM的处理策略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姬宇宙  徐敬  刘超 《山东医药》2008,48(47):68-69
采用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的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0例,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者。认为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能有效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一直是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纠正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双腔起搏器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曾经被认为是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然而,大量文献证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目前仍然是无可替代的金标准。此文就肥厚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历史、手术指征,外科手术技术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腔内超声(CartoSound)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在CartoSound三维标测技术指导下,对5例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应用Smartouch盐水灌注消融电...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严重者应及时治疗,最适病人的筛选、影像技术的辅助、并发症的控制和操作技术的提升将使乙醇室间隔消融术成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病,目前无根治方法。室间隔肥厚常导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升高,诱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梗阻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心内膜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介入治疗,近10年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初步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改善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安全性好,但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经皮经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术中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束支阻滞和三度房室阻滞.现报道本院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PTSMA后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电风暴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MVOHCM)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IMSRA治疗的1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及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参数变化特点。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室间隔厚度、左心室中部压差、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组织多普勒测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等。实验室检查参数包括c Tn I及NTpro BNP。结果:16例MVOHCM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0±14.4)岁。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厚度均增大[(25.7±3.6)vs.(24.3±3.8)mm;(23.6±3.2)vs.(22.3±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肖融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1.1±2.2)岁,其中男20例,女21例。利用Sigward法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浓度99%的无水酒精注入冠状动脉间隔支内,记录术前、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变化,消融术前及术后第一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二尖瓣反流面积变化。结果导管法术前、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为(101.9±33.9)mmHg(1mmHg=0.133kPa)和(54.3±34.7)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分别为(7.2±2.1)cm。和(4.0±3.0)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柏关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相关(r=0.589,P〈0.01)。结论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以降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使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减少:二尖瓣反流的减少可以作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编码肌小节蛋白或肌小节相关结构蛋白的基因变异,目前肥厚型心肌病已成为青少年猝死的头号病因,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死亡率更高,诊治更加困难。现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角度出发,对以往及近期有关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介入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rrow术),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患者再次转机,1例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1例有残余MR行MVP,1例残余MR行MVR.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1.9±6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2.7±39.8)min.超声心动图(UCG)显示术后左房大小、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MVP组有2例因再次MR行MVR.结论 此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充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肌肉,自身有病变的二尖瓣可考虑行MVR或MVP,如果条件许可,应首选MV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9例,利用Sigwart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99%无水酒精注入间隔支,并记录注入前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心电图的变化。在消融术前及术后30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直径。结果间隔支内平均酒精注射量为2.97 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36.0±9.3 mmHg;术后30天室间隔厚度降低3.2±0.3 mm;2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能显著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可靠,但应该严格控制适应症,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先前认为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近年来,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获得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究竟哪种是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方法疗效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切除术后生存率的性别差异为研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室间隔切除术后生存率的性别差异,梅奥诊所的Meghji教授等对1961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室间隔切除术的2 506例成年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主要终点为生存率。研究发现,与男性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是心脏收缩期间二尖瓣前叶向室间隔的运动,SAM可导致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SAM多见于肥厚型心肌病,同时还可发生于二尖瓣修复术后、急性心肌梗死、Takotsubo综合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等情况。理解SAM的发生条件和产生机制对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并非少见,严重者可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左室流出道是指左室与主动脉之间狭长的解剖学结构,上方为室间隔,下方为二尖瓣前叶。有一定比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这些患者存在主动脉瓣下室间隔局部的明显肥厚,并在收缩期向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肥厚型、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心肌病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 ,如心电图、CT、ECT、MRI、心血管造影等相继问世 ,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为诊断心肌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但心肌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且又棘手的问题。现就原发性肥厚型、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现状进行讨论。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室肌不均匀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 ,根据病变的部位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病变在左心室室壁和室间隔 ,而左心室流出道无梗阻和压力阶差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病变以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及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后测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比较术前及术后压差。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99±1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降至(36±20) mm Hg(P<0.05)。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117±32) mm Hg,术后降至(28±17) mm Hg(P<0.05)。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mm Hg比(28±17)mm Hg]。结论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可以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且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初步经验。方法: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病人接受左心室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在体外循环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切除左心室心肌重量35~52.8g。2例肥厚型心肌病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施行手术,主动脉根部注入冷晶体停搏液使心脏停跳,左主动脉横斜切口,切除心室间隔肌肉组织,1例二尖瓣置换。结果: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行左心室部分切除术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Ⅰ-Ⅱ级。1例扩张型心肌病行部分左心室切除术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后5天死于心衰。2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心功能Ⅰ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3个月随访,正常生活。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取得初步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对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课题组的创新术式经皮超声引导下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术(即Liwen术式),成功地治疗了 1例室间隔轻度肥厚但伴有严重左室流出道狭窄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