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一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部分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出现疫情回升态势。为了解这类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疫情回升原因,以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于1999年11月对江西省西北部的瑞昌市高丰乡永丰村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概况 永丰村位于瑞昌市中部,属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该村有8个自然村,人口 2 001人,其中到非疫区打工者667人;耕地约 120hm2,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并用新鲜粪施肥。村内大小灌溉沟渠纵横交错,穿绕村庄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居民习惯在沟渠内洗衣、洗菜和洗刷粪具,粪便能直接污染有螺水源。 该村是世行贷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数学模型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中有着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发展,使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用数学模型变得更为现实。本文基于作者在山丘型地区开展的血吸虫病研究,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模型来整合从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制定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科学评价监测指标和控制成效。  相似文献   

5.
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环境改造工程灭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2008年黄山市共查出螺点117个、面积31.91 hm2,共实施环境改造灭螺工程43处、面积11.44 hm2,消灭钉螺面积11.42 hm2。43处环改工程中,损坏的有8处、杂草生长且适合钉螺孳生的有13处。损坏的环改工程中,水泥浇注硬化3处、单纯水泥沟壁抹面5处;累计监测面积78.28 hm2,均未查到钉螺。结果表明,环境改造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残存钉螺。  相似文献   

6.
奉化市位于浙东沿海。有9个乡镇65个村为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60万m^2,有历史病人3429人。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阻断传播标准。1990年、1995年曾两次杏到遗漏螺点3个,面积1490m^2,现已连续8年未查到钉螺.其它绝大部分历史有螺区已无螺20年以上。毗邻县市无钉螺,接壤地区有大块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相隔。防治成果巩同.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丘型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残存钉螺复现规律,指导监测工作。方法对全市1994~2002年螺情、气象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年监测表明,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原疫情严重区县,有螺环境分布与历史螺情相一致,二者相关分析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0.9923,P<0.01)。有螺面积和有螺环境数于1997和2001年出现两次高峰。残存钉螺复现与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关系不密切。结论山丘型地区残存钉螺复现与历史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丘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流行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1999—2008年安徽省石台县历年感染性钉螺分布和急血发病资料。结果所确诊的48例急血病例中,在距感染性螺点30m以内感染发病13例,50m内感染发病11例,100m内感染发病10例,150m内感染发病6例,200m内感染发病4例,提示距离感染性螺点越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山丘地区急性血吸虫感染与距感染性螺点的距离有关。对重点区域强化灭螺措施,加强对重点暴露人群的防护力度,加强重点人群血防健康教育是控制山丘地区急血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 监测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当前全省共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 (市、 区) 24个, 其中有螺县 (市、 区) 6个, 血吸虫病流行村461个, 流行村人口数129.28万人, 自2009年后再无现症病人发 现, 均为历史晚期血吸虫病人, 现有钉螺面积37.02 hm2 。2015年起, 监测实现了全覆盖, 但目前还存在疫情不稳定、 监测 能力薄弱、 对监测认识不足等问题。传播阻断地区走向 “消除” , 监测工作应以螺情监测为主, 流动人群监测为辅, 加强能 力建设, 规范疫情报告, 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评估江西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面临的形势与风险。方法 方法 采用 “点面结合”、 现场调查和回顾性 调查相结合等方法, 分析、 评估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面临的形势。结果 结果 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 控制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普遍处于低水平, 90.24% (536/594) 的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 1%; 38块洲滩查见45个感染性钉螺 点; 19.87% (118/594) 的村家畜血吸虫感染率≥1%。结论 结论 目前江西省9个疫情控制县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已形成较为有利的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态势。但要如期实现全省达到传播控制的目标, 仍需重点强化以家畜为 重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水系调查丘陵山区
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并应用GPS现场采集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的地理坐标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技术定位分析钉螺孳生环境特点及分规律。结果 共调查历史有螺环境399个,历史有螺面积2 904.39 hm2。其中Ⅰ类环境33个,面积415.04 hm2;Ⅱ类环境33个,面积323.19 hm2;Ⅲ类环境11个,面积96.40 hm2;Ⅳ类环境318个,面积1 989.46 hm2。环境改造率达14.29%。Google Earth地图标注显示现有螺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均沿水系聚集性分布。结论 调查建立了句容市历史有螺环境数据库,并以Google Earth地图进行空间标注,有助于山丘地区钉螺监测和更好地制定灭螺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 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 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 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 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 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 287.65 hm2、复现1 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 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 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 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有螺环境野粪检测对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作用,查找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薄弱环节,提出 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按水系抽取湖北省荆州市沮漳河滩、嘉鱼县长江外滩、天门市汉北河滩、钟祥市长寿 河滩4个人、畜常到的有螺环境,开展钉螺调查和野粪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结果4处环境均有钉螺分布,均有家畜放 牧,且有牛和(或)羊粪便污染有螺环境,4处环境均查到阳性牛粪,总的孵化阳性率合计为47.62%。结论血吸虫病流 行区有螺环境牛粪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较高,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及污染情况, 以评价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 方 法 法 根据近5年螺点分布及人畜活动特点, 在云南省巍山、 南涧、 弥渡3个县各随机抽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 每村选定 总面积>4 hm2 的有螺自然片区为调查范围, 调查野粪种类与密度。取查获的全部新鲜野粪采用集卵孵化法或塑料杯顶 管孵化法检测, 观察野粪血吸虫病原阳性情况。结果 结果 3个县共调查63 hm2 , 发现野粪420份, 野粪平均密度0.066 7堆/ 100 m2 。各类环境均有野粪分布, 其中路边和山坡野粪密度最高, 分别为0.098 7堆/100 m2 和0.088 0堆/100 m2 。共采集 新鲜野粪280份, 包括人、 牛、 马、 犬、 羊和猪粪便6类, 以牛粪及犬粪最多, 分别占37.38%和30.71%, 未查到血吸虫病原阳 性野粪。结论 结论 云南省有螺环境内野粪多, 仍存在较大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应在强化禁牧措施的同时加大对犬的查 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林建设中所栽植物的抑螺效果, 筛选适合于该类地区的灭螺植物。方法 采用植物材料水浸物作室内浸泡法杀螺试验。 结果 所试验的13种植物材料浸泡钉螺24、 48、 120 h的LC50值均达到对钉螺的中等毒性水平。依照综合排序, 桉树叶灭螺效果最好, 120 h LC50为0.013%, 其次是臭椿叶、 花椒叶、 核桃叶、 苦楝叶、 香根草叶、 夹竹桃叶、 枫杨叶、 香樟叶、 柑橘叶皮, LC50 为0.020%~0.370%, 生姜枝和叶LC50>0.500%。钉螺死亡率与浸泡时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 在山丘型钉螺分布地区, 抑螺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桉树叶、 臭椿叶和香根草叶均有较好的杀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