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I动态增强(DCE-MRI)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资料.采用1.5 TMR行乳腺肿块DWI,对感兴趣区( ROI)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分析病变的MR信号、ADC值及TIC,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乳腺ADC值分别为:恶性肿块组(0.826±0.064)×10- 3mm2/s,良性病变组(1.214 +0.028)×10- 3mm2/s,正常腺体组(1.403±O.150)×10-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第一分钟强化率良、恶性肿块组分别为(51.44±17.62)%、(68.46±14.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26个良性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均匀强化,减影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像上未见环状强化或血管纠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20个,Ⅱ型5个,Ⅲ型1个;24个恶性病变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减影后11个显示环形强化,MIP示12支迂曲的异常血管向肿块聚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6个,Ⅱ型4个,Ⅲ型14个.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预测,单独使用DWI、DCE-MRI及联合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5%、80%、87.5%,特异性分别为76.92%、88%、92.3%,准确性分别为76%、84%、90%.结论 结合ADC值与TIC,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MRT2*WI首次通过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现及其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绘制T2*WI首次通过灌注TIC及T1WI动态增强TIC。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判定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及灌注TIC的差异。结果良、恶性病灶灌注TIC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00);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TI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11),但在平台型曲线类型中良恶性病灶有较大重叠。结论乳腺MR灌注TIC在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别,恶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信号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A型)与快速下降后不回升(B型);良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平直型(C型)及缓慢上升后平台型(D型)。灌注TIC与病灶形态学结合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表现,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36个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表现及ADC值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分析有意义的恶性征象,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对于肿块性病变,肿块边缘、内部增强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值及1min增强率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不光滑、毛刺征、内部增强不均匀、廓清型曲线、ADC值<1.15×10-3mm2/s、1min增强率>105%为恶性征象。对于非肿块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值及1min增强率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廓清型曲线、ADC值<1.35×10-3mm2/s、1min增强率>75%为恶性征象。肿块和非肿块性病变诊断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3%、84.6%、91.6%、74.6%、85.1%和82.0%、83.3%、91.1%、69.0%、82.4%。结论 DCE-MRI结合DW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腺病瘤MRI平扫、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对腺病瘤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9个乳腺腺病瘤,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DCE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ADC值。结果 9个腺病瘤中8个表现为肿块,1个表现为非肿块。8个肿块型腺病瘤中,6个呈圆形或卵圆形,所有病变均边界清楚,6个边缘不规则;于平扫T1WI均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CE-MRI扫描均于早期时相明显强化,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73.2±52.8)%,4个腺病瘤内部呈不均匀强化;7个TIC呈流出型;于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b值为500 s/mm2时,平均ADC值为(1.4±0.3)×10-3mm2/s,b值为1000 s/mm2时,平均ADC值为(1.2±0.3)×10-3mm2/s。1例非肿块型腺病瘤呈区域性分布,呈不均匀强化,TIC呈Ⅰ型。结论腺病瘤DEC-MRI扫描TIC类型和DWI上ADC值表现与乳腺癌相似,但其形态上多呈良性病变特点,MRI检查有助于乳腺腺病瘤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_2WI、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5月期间78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T_2WI、TIC类型、ADC值、rADC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T_2WI高信号组在良恶性病灶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981,P0.05);2)恶性病灶以TIC III型曲线表现为主(75.4%),在良、恶性病灶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52,P0.05);3)相同b值条件下,恶性病灶ADC和r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灶(t=9.838/7.262,P0.05);4)rADC值对乳腺恶性的病灶总体灵敏度为86.89%(53/61),特异性为75.0%(18/24),rADC值对恶性病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能够提供丰富的乳腺病变诊断信息,弥散加权成像(ADC及rADC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加权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0T MRI系统对64例乳腺病变患者依次行常规的MRI平扫、T2*-PWI、DCE-MRI和DWI检查.通过统计学分别评价DCE-MRI,DCE-MRI及DWI,T2*-PWI及DCE-MRI,T2*-PWI、DCE-MRI及DWI 4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DWI、T2*PWI及DCE-MRI组合模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7.8%、88%、94.2%、0.929.结论:T2*-PWI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2*-PWI联合DCE-MRI、DWI该种组合模式可明显提高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非占位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非占位性乳腺病变患者DCE-MRI及DWI影像数据,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方面探讨病变特点。结果DCE-MRI征象中,病灶表现为区域样、节段样强化且时间-信号曲线(TIC)为平台型或流出型时提示恶性征象。取b值为900s·mm-2时测量病灶ADC值,恶性病灶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占位性乳腺病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及效能差异。方法对31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行乳腺常规磁共振扫描(T_1WI,T_2W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和DKI扫描,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总共3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9个,恶性病变28个。分析病变大小、形态、边界等基本情况以及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峰度(MK)及平均弥散系数(MD)值。采用ROC曲线评估ADC、MK及MD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差异。结果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恶性病变多为平台型强化;良性病变的MK低于恶性病变;良性病变的MD、ADC均高于恶性病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MK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最高,分别为0.91,0.93及0.89。结论 DKI比传统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接受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1年以上的203例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根据BI-RADS分类研究其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和时问-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类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203例患者中共209个非肿块强化病灶,良性病变58个(27.75%),恶性病变151个(72.25%).良性病变中以腺病最多,占25.86%(15/58);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47.68%(72/151),且均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在形态学上,良恶性病变在局灶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10);良恶性病变在TIC类型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恶性病变的危险性相关因素包括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TIC为Ⅲ型(OR值分别为3.5、4.22、2.48).MRI BI-RADS分类对非肿块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04%、55.17%、83.25%.结论 MRI BI-RADS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包括病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包括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中,病灶边缘、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强化方式、T_(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中,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肿块型IDP与IDC的MRI表现有重叠,病灶的边缘、TIC类型、ADC值、峰值信号强度以及TIC曲线达峰时间、斜率、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乳腺病变的60例患者行MR检查,将病灶形态学、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ADC的差值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增强率、TIC、ADC值、ADC差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808、0.882、0.959,早期增强率、ADC值、ADC差值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63%、1.30×10-3mm2/s、0.47×10-3 mm2/s.形态学、早期增强率、Ⅲ型曲线、Ⅱ型及Ⅲ型曲线、ADC值、ADC差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3.1%、59.4%、43.8%、90.6%、93.8%、96.9%,特异性分别为85.7%、82.1%、89.3%、57.1%、75.0%、8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0%、79.2%、82.4%、70.7%、81.1%、86.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63.9%、58.1%、84.2%、91.3%、95.8%,准确率分别为68.3%、70.0%、65.0%、75.0%、85.0%、90.0%.结论 DCE MRI与DWl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中ADC差值诊断效能最高,需多种方法综合诊断互补不足,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与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应用DCE-MRI与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并就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病变及良恶性肿块鉴别方面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65.63%,特异性为70.37%,准确性为68.60%;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0.74%,准确性为89.5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和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乳腺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的结合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腺病和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腺病和45例乳腺癌的MRI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早期强化率(EER)、达峰时间、背景强化程度及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在形态学特征中,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或不伴有毛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同时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动态强化特征上,乳腺癌多表现为TIC流出型,EER多表现为快速流入,达峰时间多在2 min以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DC值上,乳腺癌为(1.03±0.24)×10-3mm2/s,低于乳腺腺病的(1.34±0.3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腺病和乳腺癌的形状特点、T2WI信号特点、背景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乳腺腺病和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病变术前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乳腺病变术前 MRI 漏诊、高估、低估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探讨 MRI 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 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名患者,共计222枚病灶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其 MRI 表现特点并按 BI-RADS 分类进行评估;比较 MRI 对不同强化类型病灶诊断效能。以患者临床信息及 BI-RADS-MRI 词典为依据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预测病灶良恶性,并与评估结果对比,比较不同影像学表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222枚病灶中良性161个、恶性61个。MRI 漏诊6个病理均为良性;低估4个病灶中3个含导管原位癌成分;高估14个病灶包括12个肿块型和2个非肿块强化病灶。ADC 值对肿块型病灶诊断效能高、AUC 达0.932,对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效能较差;DCE-MRI 联合 DWI 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3.4%,特异度91.3%,诊断准确度91.9%;MRI 对肿块型和非肿块强化病灶总体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腺 DCE-MRI 联合 DWI 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对肿块样强化与非肿块强化病灶的总体诊断效能相仿。低估的病灶病理以导管原位癌为主。医师进行 BI-RADS-MRI 分类评估时带有一定主观性,诊断结果有高估的趋势、同时减少大部分低估,对总体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76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 0T DCE-MRI及多b值DWI扫描,并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作对照,对比评价DCE-MRI联合多b值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患者26例,恶性病变患者50例。共检出病灶116个,其中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82个。DCE-MRI正确诊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71个。DCE-MR联合DWI正确诊断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75个。DCE-MRI联合DWI诊断的准确性为91. 38%,敏感性为94. 67%,特异性为81. 58%,阳性预测值为91. 46%,阴性预测值91. 18%。仅行DCE-MRI其准确性为87. 07%,敏感性为94. 67%,特异性为73. 17%,阳性预测值86. 58%,阴性预测值88. 24%。结论 DCE-MRI联合多b值DWI扫描比仅行DCE-MRI对良、恶性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关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鉴别良、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辅助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的乳腺病变的影像资料,分析病变在DCE-MRI上的特征和定量参数[(病变分布特征、内部强化特点、TIC曲线、最大增强斜率(MSI)]及IVIM-DWI定量参数(f值、D值、D*值)并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建立单独应用DCE-MRI及DCE-MRI与IVIM-DWI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其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病变的分布特征、强化特点及TIC曲线类型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I(恶性组:2.57、1.89;良性组:1.92、1.43)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f值(8.13±2.64)和D*值(6.96±2.89)高于良性组(分别为6.92±2.56和 6.83±2.58),D值低于良性组(恶性组:1.05±0.31;良性组:1.27±0.26),其中D*和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回归模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68.42%、81.13%、79.49%、80.75%及91.18%、73.68%、84.91%、83.35%、85.24%。结论:IVIM-DWI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能提高DCE-MRI检查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尤其是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