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提出依据分子改变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突变型,MSI(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高拷贝数型,低拷贝数型.其中,pole基因突变型具有形态学高度恶性,但具有较好预后,对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pole基因突变可能与合并多个基因突变的子宫内膜癌有关,因此认识和了解pol...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系统的盆腔淋巴结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放化疗为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孕激素对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高分化EC安全有效,但仍有复发及疾病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及生育需求的改变,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后的结局有复发,转移,恶化等风险,这些风险作为治疗是否继续或者更换的重要依据。如何将三类结局的患者在进行保育治疗之前筛选,减少对患者过多干预,可能对患者预后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术后辅助治疗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筛选人群,同样需要考虑预后等因素。本文拟综述子宫内膜分型筛选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但子宫内膜癌亦是预后较好的女性肿瘤之一,早期病变占内膜癌的绝大部分,美国统计75%~80%的内膜癌为临床Ⅰ期,5年存活率可达80%~90%.对早期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临床Ⅰ期内膜癌,现在标准治疗是先分期手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和高危因素确定治疗方案.据统计,临床Ⅰ期内膜癌约10%盆腔淋巴结转移,6%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5%附件转移.对这些患者应按Ⅲ期方案处理.本文主要综述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内膜癌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以下简称内膜癌)作为较常见而又非常重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进展有:①分子生物学研究,策重于基因改变和生长调控;②对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的认识;③手术病理分期;④强调术前估价;⑤在治疗上,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标记物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中常用和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部分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病理工作者对这些标记物的理解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hTR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40%)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hTRT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提示hTRT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8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50例,死亡8例,总生存率为86,2%。分期越晚,分级越差,病变范围越广,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预后越差。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最常见的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主要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和放化疗,但晚期EC治疗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分类方法在诊疗中存在严重不足,不能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足够的依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C的发病和信号通路关联,TGF-β/Smad s信号通路与EC的相关性更为明显,临床上迫切需要将其纳入患者的常规诊疗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主要通过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刺激血管生成、诱导免疫抑制以及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等推动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癌是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1年全球新增病例417367例,新增死亡病例97370例[1]。长期以来,在传统组织病理学指导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多先行手术,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多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2013年,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临床提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后[2],基于分子表达差异的精准治疗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和探讨。2020年以来,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被写入多个权威指南,可用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发病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约占女性总癌症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在治疗上有很多争议,如手术范围、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方法等,近几年这些方面的临床试验和探索很多,  相似文献   

12.
评价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抽取88例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操作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988年FIGO的子宫内膜癌手术一病理分期改变了其治疗方式,治疗从先放疗后手术为主发展成先进行手术分期,从而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术式的选择依据是: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探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结果、剖视子宫及冰冻切片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绝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都发生在绝经前后的妇女,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部超声检查对早期病例常无特殊发现,且与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声象图难以区别,临床主要依靠诊断性刮宫来确诊。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近几年来三维超声的应用,以及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临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日益受到关注.子宫内膜取样器结合细胞病理学因其操作简便、微创,且能做出比较明确的病理诊断,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在临床推广使用,尚需积累更大样本临床数据.本文总结、分析了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临床常用方法及子宫内...  相似文献   

18.
19.
子宫内膜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和完善的术前评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至关重要。目前,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评估血流信号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宫颈浸润与否的评估价值有限。随着技术发展,三维超声也逐渐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本文对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董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15-2315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