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干预对肥胖产妇剖宫术后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和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剖宫术的肥胖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开展QCC干预。记录2组产后5、10 d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2组切口愈合时间和切口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产后5 d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产后10 d切口甲级愈合率90. 70%高于对照组72. 09%(P 0. 05),切口愈合时间(7. 89±1. 65) d短于对照组(8. 74±2. 03) d(P 0. 05);观察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 9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26%(P 0. 05)。结论常规剖宫产后护理基础上,开展QCC干预能有效促进肥胖产妇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和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肥胖产妇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的原因,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1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的肥胖产妇101例为对照组,2011年5月-2013年6月的肥胖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纵切口延迟发生的原因,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纵切口愈合延迟率由对照组的7.92%下降到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9,P〈0.05)。结论对肥胖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科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的病例100例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针对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的护理.同时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病例178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组的切口愈合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纵切口愈合延迟率4.46%,高于研究组的1.49%,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对照组为87.9%,低于研究组的98.3%.结论 通过对产科腹部纵切口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并实施预防护理对策,可以对病情正确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控制,从而使产科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779例为对照组,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原因,探讨如何能够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加速切口愈合。结果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4.88%,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应从孕期保健、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几个方面着手预防,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后,及时敞开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26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0例,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例。结果随着剖宫产时间的缩短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单纯感染因素导致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的概率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与肥胖、贫血、术中止血不彻底、妊娠并发症、异物反应等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切口渗液,尽早进行理疗,对预防切口延迟愈合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产妇98例,按照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产妇按照首次剖宫产分娩切口术式作切口,即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率为3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壁纵切口术式进行剖宫产手术粘连程度低,有助于减少再次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对于可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建议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剖宫产术后病人痛苦,有利母子康复,自1997年1月~1998年1月,采用横切口行剖宫产2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1998年1月,共收住产妇2040例,施行剖宫产612例,其中选用横切口者为观察组(n=220),纵切口者为对照组(n=220),两组均为初胎单胎,年龄在244~256岁,不伴存任何合并症,术后未用硬膜外腔镇痛治疗及其他抗痛措施列为观察对象。12 疼痛程度诊断标准轻度 术后疼痛能够忍受,不影响活动,未用任何镇痛药。中度 疼痛较剧,活动受限,需辅用一般镇静药,如安定。重度 疼痛剧烈,出汗,活动明显受…  相似文献   

8.
杜亚 《现代护理》2001,7(5):14-15
目的比较新式横切口与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护理情况.方法据1998年至2000年随机抽样105例剖宫产术的病历,横切口术式组(60例)和纵切口术式组(45例),术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离床活动、发热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住院天数及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横切口术式较纵切口术式优点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横切口术式手术时不在腹腔内操作,负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不易形成疤痕及腹部切口疝.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便于母乳喂养和利于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新式横切口与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护理情况.方法据1998年至2000年随机抽样105例剖宫产术的病历,横切口术式组(60例)和纵切口术式组(45例),术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离床活动、发热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住院天数及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横切口术式较纵切口术式优点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横切口术式手术时不在腹腔内操作,负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不易形成疤痕及腹部切口疝.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便于母乳喂养和利于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方法:30例肥胖产妇(观察组)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行腹部切口脂肪层下皮片引流,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与同期剖宫产切口未放置引流的32例肥胖产妇(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中切口脂肪层下放置皮片引流,可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行剖宫产术手术患者300例,均采用腹壁纵切口,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姿势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等;强化护理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康复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强化组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护理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是临床上处理难产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制引流管和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肥胖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产妇100例行常规干预,研究组产妇10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自制引流管引流和大黄芒硝外敷。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效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脂肪液化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1周后,研究组产妇手术切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自制引流管和大黄芒硝外敷促进了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愈合,减少了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了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轻了产妇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饮食运动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两组都顺利完成剖宫产,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饮食运动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恶露干净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45±1.33)d和(6.22±1.7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2±1.98)d和(8.14±2.19)d(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5.3%和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脂肪液化的例数分别是3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例数分别是2例、1例,对照组还有2例出现血肿、切口裂开.观察组产后吸入性肺炎、产褥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饮食运动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产后中的应用能促进切口愈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15.
对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8%,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8%;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肥胖、贫血、术后咳嗽、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细菌感染等;建议加强术后护理,如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保持病房通风无菌环境、密切观察病情、外阴清洁护理、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等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了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横、纵切口对切口愈合的影响。选取10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行横切口的54例作为甲组,并将另51例行纵切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甲组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7.04%,乙组为68.63%;甲组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6%,乙组为27.4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以横切口愈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需行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90例,参考家属的意愿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横切口,对比两组产妇二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分娩时间以及粘连的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盆腔与腹部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38-334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商品名金因肽,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术后无特殊处理;治疗组使用金因肽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对比两组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d切口愈合及疼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术后第10d切口愈合分类及疼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肉芽肿形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第42、90d比较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裂开、硬结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肥胖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患因素Ⅲ。本次研究400例肥胖患者剖宫产术采用不缝合切口皮下脂肪层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同期缝合切口皮下脂肪层的400例剖宫产肥胖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理疗仪照射对剖宫产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秀云 《护理研究》2005,19(11):2401-2401
随着医学的发展,作为现代医学三大领域之一的能量医学也被医学界所认识。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了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临床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常配合局部治疗。我科自2004年1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使用不同理疗仪器进行腹部切口局部理疗,结果发现,深层治疗辐射舱对防治剖宫产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微波及频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