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及sFLC-κ/λ比率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现,为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初次确诊为MM的患者43例,sFLC增高的其他疾病患者40例。分析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MM患者的sFLC类型分为sFLC-κ组和sFLC-λ组,分析2组sFLC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FLC-κ/λ比率在MM患者与非MM患者中的表现情况;依据受累/非受累sFLC比值100为界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初诊MM患者中IgG类型最多。sFLC-κ组和sFLC-λ组血红蛋白水平与sFLC呈负相关(r=-0.307,r=-0.494,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s FLC呈正相关(r=0.453,r=0.689,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骨髓浆细胞比例与sFLC呈正相关(r=0.307,r=0.309,P 0.05),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水平与sFLC之间无相关性(P 0.05), sFLC-κ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没有相关性(P 0.05),而sFLC-λ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呈明显正相关(r=0.697,P 0.01)。MM患者sFLC-κ/λ比率0.26或 1.65的比例高于非MM患者,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非MM患者(P 0.01)。与低比率组相比,高比率组MM患者初次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和ISS国际分期更高,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次入院时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M患者λ型轻链与肾损伤相关。sFLC-κ/λ比率异常多发生在MM患者中。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症状重,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游离轻链(s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62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sFLCR)在M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MM患者621例,其中sFLCR正常组(0.26≤sFLCR≤1.65)42例(6.8%),sFLCR低组(0.01sFLCR0.26或1.65sFLCR100)247例(39.8%),sFLCR高组(sFLCR≤0.01或sFLCR≥100)332例(53.4%)。sFLCR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降低,浆细胞比例、血肌酐、β_2微球蛋白(β_2-MG)均增高,合并细胞遗传学高危、DSⅢ期、ISSⅢ期患者均增多(P均0.05)。预后生存比较中,sFLCR异常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较正常组患者缩短(58.7月vs未达到,P=0.043)。Cox预后风险回归示,sFLCR异常和细胞遗传学高危均可作为MM的独立预后因素,且sFLCR高组合并细胞遗传学高危组患者预后更差,中位OS时间41.6个月,较合并细胞遗传学标危组患者中位OS时间61.4个月缩短(P=0.015)。结论初诊时sFLCR异常的MM患者肿瘤负荷高、侵袭性强,其中伴有细胞遗传学高危的MM患者预后更差,sFLCR可作为MM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游离轻链(sFLC)、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MM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测定受试者血清sFLC、LDH及β2-MG水平,随访记录MM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κ-MM组患者sFLC-κ水平及sFLC-κ/sFLC-λ(sFLC-κ/λ)比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λ-MM组患者sFLC-κ、sFLC-λ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FLC-κ/λ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M组患者血清LDH及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组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比率、LDH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ISS分期等因素后,轻链高比率(sFLC-κ/λ≥100.00或≤0.01)及LDH≥225 U/L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M患者存在血清sFLC-κ、sFLC-λ表达异常及LDH、β2-MG水平升高。sFLC-κ/λ比率及LDH水平与MM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在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为AL-CA且有完整sFLC数据的30例患者,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Mayo2012分期确定受累轻链与非受累轻链差值(dFLC)的界点并分组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0例AL-CA患者中位年龄57岁,男女比例21∶9。λ型淀粉样变22例(73.3%),累及肾脏者17例(56.7%)。30例AL-CA患者的中位dFLC为162.9(57.9~401.6)mg/L,高dFLC组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较低dFLC组高(3966 ng/L对2142 ng/L,P=0.005),中位生存时间缩短(15个月对47个月,P<0.001)。以Mayo2012分期所规定的dFLC=180 mg/L为界值将患者重新分组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高dFLC组较低dFL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缩短(22个月对40个月,P=0.001)。以κ型和λ型患者的κ/λ轻链比值中位数为界值,将κ型sFLC比值<3.79和λ型sFLC比值≥0.06归为低sFLC比值组,反之为高sFLC比值组,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高sFLC比值组较低sFLC比值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25个月对37个月,P=0.021)。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dFLC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其中高dFLC(dFLC>162.9 mg/L)组的死亡风险是低dFLC(dFLC≤162.9 mg/L)组的12.13(95%CI 2.98~49.30,P<0.001)倍。结论sFLC检测能够有效地提示AL-C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LC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初诊LCMM患者(κ型17例,λ型20例),留取初诊及化疗后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同期测定患者24 h尿轻链,分析sFLC水平与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初诊时sFLC水平均明显升高,κ型和λ型的中位值分别为105.44 mg/L和146.39mg/L。在诊断时和治疗后,血sFLC水平与尿轻链水平均无相关性。12例治疗后24 h尿轻链水平正常患者中,8例血清游离轻链仍高于正常。应用ROC分析评价初诊时轻链类型和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尿λ轻链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相关,曲线下面积为0.792(P=0.031)。结论:所有初诊LCMM患者的sFLC均明显增高。sFLC用于治疗反应的监测较尿轻链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LC和dFLC四分位间距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评估rFLC和dFLC不同cutoff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女性、M蛋白分型IgA型及ISS分期I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男性、其他M蛋白类型及ISS分期患者(P 0.05);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合并高钙血症患者(P 0.05)。dFLC 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 781.44 mg/L、 2 781.44 mg/L患者(P 0.05); dFLC 110.95 mg/L和 2 781.44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 781.44 mg/L患者(P0.05); rFLC 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4.71-367.96 mg/L、 367.96 mg/L患者(P 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LC各表达水平对初治M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影响较rFLC更高(P 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rFLC和dFLC水平均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当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对于初治MM患者预后影响最为显著;rFLC水平≤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其他组(P 0.05); rFLC≤14.71和≥367.96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 0.05)。结论:rFLC和dFLC水平与初治MM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最低,可作为预后评估理想的cutoff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κ/λ比值(sFLCR)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并探讨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sFLCR正常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并以受累与非受累轻链比值10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比率组(sFLCR≥100或≤0.01)和低比率组(0.01 sFLCR 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根据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sFLCR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sFLCR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低比率组(19例)比较初诊时高比率组(24例)患者的血肌酐值、β_2微球蛋白升高;DS(Durie-Salmon)分期Ⅲ期B组、ISS分期Ⅲ期的患者较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与低比率组比较,高比率组疗效≥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的患者较少(P0.05)。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7-69)个月,高比率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3个月,低比率组为4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比率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1个月,低比率组中位OS未达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治疗4个疗程后,sFLCR正常组与异常组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33个月,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44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时sFLCR高比率组患者肾功能更差,疾病分期更晚治疗深度缓解率更低,疾病进展更早,生存期更短,临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正常免疫球蛋白(u-Ig)水平及免疫评分对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MR相关参考文献截止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 3.6)和高LMR组(LMR≥3.6)。根据u-Ig(Ig G、Ig A、Ig M)水平降低情况,将患者分为u-Ig正常组、u-Ig降低1组(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和u-Ig降低2组(2项及以上指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建立免疫分组,包括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治疗前LMR和u-Ig分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客观缓解率(ORR)及总生存期(OS)。分析MM患者相关预后不良独立因素。结果低危组ORR高于中危组及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07)。年龄≥65岁、国际分期体系(ISS)Ⅲ期、血小板≤100×109/L、乳酸脱氢酶(LDH) 250 U/L、LMR 3.6、u-Ig降低1项、u-Ig降低≥2项、免疫中危和高危是影响MM患者的预后不良独立因素。结论在硼替佐米应用中,免疫评分对MM患者的治疗反应及预后具有良好效能,可作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初诊MM患者外周血、骨髓象、细胞遗传学、临床分期、疗效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影响患者总体生存(OS)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MM患者按照初诊时骨髓涂片获取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BMPC%)分为3组,10%组占37.0%(74例),10%-50%组占37.5%(75例),50%组占25.5%(51例);相较于其他两组,10%组的患者各项临床分期级别偏低,13q14缺失、t(11;14)阳性率低,对化疗更敏感,3年OS率更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55岁、BMPC%10%、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68 g/L、血小板≥150×10~9/L、β_2微球蛋白5.5 mg/L、乳酸脱氢酶≤230 U/L、Durie-Salmon分期A期、行第一疗程治疗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第四疗程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疗效及后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在OS上有明显优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50%、年龄≤55岁、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68 g/L、第四疗程治疗后疗效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的MM患者在OS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不同的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有所不同;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50%、年龄小、无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行第四疗程治疗后疗效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预后分析提示骨髓涂片BMPC%对患者OS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初诊时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8例MM患者中并发EM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418例MM患者中,40例(9.6%)并发EM,常见受累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软组织、胸(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位随访3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为28个月,初诊时25例(6%)合并EM,初诊合并EM组(A组)中位OS时间仅为16个月,病程中有15例(3.6%)合并EM,病程中合并EM组(B组)估计中位OS时间为7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5);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初诊时骨髓浆细胞(P=0.022)及骨髓幼稚浆细胞比例(原始、幼稚浆细胞占所有浆细胞比例)(P=0.029)更高,ISS分期较早(P=0.027)。单因素分析MM并发EM患者初诊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ISS分期为Ⅱ、Ⅲ期,Hb〈110g/L。初诊时合并EM的MM预后不良,但COX多因素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MM合并EM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CRP增高、LDH升高、ISS分期晚、贫血及EM是MM不良预后指标,MM患者并发EM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以沙利度胺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含或不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法下影响MM患者的预后因素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20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各项指标及活存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COX回归分析、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以及Logrank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与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硼替佐米组中年龄、ISS分期、复杂核型、完全缓解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传统治疗组中,β_2微球蛋白(≥8.95mg/L)和未完全缓解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硼替佐米治疗组中,由年龄、复杂核型、完全缓解所构成的MPI-1(myeloma prognostic index,MPI);传统治疗组中由β_2微球蛋白(≥8.95 mg/L)、染色体核型、完全缓解所构成的MPI-2可较好的判断各自治疗方法下MM患者的预后。结论:新老化疗方案治疗MM患者的预后因素存在差异,但复杂核型及未达完全缓解的MM患者预后均较差。MPI作为较简易的临床参数,或许可成为除了ISS及R-ISS以外有用的补充预后判别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Beckman Immage 800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游离κ、λ轻链(sFL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通过Beckman Immage 800定量测定sFLC,探讨其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干扰和携带污染率,同时对其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κFLC低、高值批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7.84%、2.95%,批间精密度的CV分别为7.38%、5.57%;λFLC低、高值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4.59%、3.94%,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97%、2.01%;测定κFLC、λFLC定值质控血清与靶值的偏倚小于5%;κFLC、λFLC分析测量范围分别为10.8~128.0 mg/L、10.1~121.0 mg/L时,a值在0.95~1.05,r2≥0.98;κFLC、λFLC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411%、0.216%;干扰试验结果显示游离胆红素≤342.0μmol/L、结合胆红素≤342.0μmol/L、血红蛋白≤5g/L和乳糜≤2 400浊度时,对sFLC结果无明显影响;4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1例κFLC测定结果超出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40例λFLC检测值均在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内。结论 Beckman Immage 800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sFLC的主要分析性能符合质量目标的要求,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初诊MM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临床资料,将MM患者以NLR平均值为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2.68)和高NLR组(NLR≥2.68),分析2组性别、年龄、国际分期体系(ISS)、总体生存期、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MM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MM组的NLR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1,P<0.05)。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钙、肌酐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较低NLR组总体生存期短、5年生存率低。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8,β2-MG升高是M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是MM患者预后判断的1个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NLR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短,但需大样本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的最佳IL-16阈值,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MM组患者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的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最佳IL-16阈值为:当IL-16浓度为171.26 ng/L时,AUC为0.787(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5%和75.80%。IL-16≤171.26 ng/L的患者和IL-16171.26 ng/L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93%和51.61%(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L-16水平为影响MM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6水平显著升高,且升高的白介素16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A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VAD方案治疗的18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VAD方案治疗MM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患者中达到CR 29例(15. 59%),VGPR 68例(36. 56%),PR 24例(12. 90%),总有效率65. 05%,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n=121)和治疗无效组(n=65)。年龄≥60岁、高危分层、白蛋白35 g/L、C反应蛋白(CRP)≥5 mg/L、血肌酐≥10. 7mmol/L、β_2微球蛋白(β_2-MG)≥3. 5 mg/L、乳酸脱氢酶(LDH)≥240 U/L、Durie-Salmon(DS)分期Ⅲ期是导致MM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VAD方案治疗MM的疗效较好,高龄、高危分层、血肌酐水平高、低白蛋白、高CRP、高β_2-MG、高LDH以及DS分期Ⅲ期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及其和HPS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92例HP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以轻、中度损害为主。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乳酸脱氢酶(LDH,89.13%)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64.13%)明显升高,白蛋白(ALB,90.22%)显著下降,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DBIL,59.78%)为主,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6.09%)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67.39%)的延长。风湿免疫组患者的ALB水平较感染组、肿瘤组、不明原因组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P0.05和P0.01),感染组患者ALB水平较不明原因组患者明显增高(P=0.007)。感染组患者的Fbg水平较肿瘤组、不明原因组、风湿免疫组患者均明显降低(P0.05、P0.05和P0.05)。将HPS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级组和C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LDH≥2 000 U/L、ALB30 g/L和PT≥15.1 s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P0.01和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B30 g/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结论:HPS患者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LDH和AST水平升高以及ALB水平降低。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HPS的病因及预后相关,LDH≥2 000 U/L、ALB30 g/L和PT≥15.1 s的HPS患者预后更差,临床上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巫素婷  彭林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62-1063,1066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21例初诊T2DM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颈动脉内膜至中膜厚度(IMT)>1.3 mm诊断为血管病变,纳入血管病变组,反之纳入血管正常组],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22.5 mg/L诊断为肾功能损害,为RI组;mAlb 0~2.25 mg/L为肾功能正常,纳入NR组.利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切点HbA1c值,判断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bA1c在不同切点HbA1c≥6.75%、HbA1c≥6.85%、HbA1c≥7.35%,诊断初诊T2DM 患者并发血管或肾功能损害、血管病变、肾功能损害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93.4%和77.4%(ROC=0.929),91.7%和76.8%(ROC=0.918),85.7%和91.4%(ROC=0.943).结论 HbA1c用于早期预测诊断DM并发血管病变和肾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防治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肾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和临床分期与患者预后关系,以期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收治的确诊MM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FISH、ISS分期、kappa轻链水平、lammda轻链水平等指标,通过Kaplan-M eier和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MM患者预后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位年龄63(29-81)岁,男25例,女32例。中位生存期(OS)37.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36.3个月,3年生存率73.6%,3年无进展生存率56.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FISH结果、ISS分期、kappa轻链水平、lammda轻链水平以及缓解情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kappa轻链水平≥19.4 mg/L以及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kappa轻链及低血小板计数的M M患者的临床预后极差,对初治的高kappa轻链及低血小板计数的M M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加以区别,有益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时血清IgG水平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血液科于2012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6例初诊IgG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诊时血清IgG水平分为A组(IgG≤64 g/L,n=41)和B组(IgG 64 g/L,n=25)。根据接受的化疗方案2组又分为沙利度胺(TM,n=35)组和硼替佐米(BTZ,n=31)组,分别分析2组间临床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影响因素。结果:A组总体疗效率(ORR)和深度缓解率(CR+VGPR)均显著优于B组(P=0.008,P=0.036)。B组的BTZ组ORR显著优于TM组(P=0.028),A组的TM组ORR优于B组的TM组(P=0.048),其深度缓解率优于B组的TM组(P=0.05)。B组中高危细胞遗传学(HRC)患者显著多于A组(P=0.02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gG水平与血白蛋白(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49,P=0.000),与血红蛋白(H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00),与骨髓浆细胞(BMPC)水平呈正相关(r=0.328,P=0.00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PFS显著优于B组(P=0.015);A组的OS率显著优于B组(P=0.049);TM组与BTZ组的PFS与OS均无显著差异(PFS:P=0.695,OS:P=0.32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最大疗效≥VGPR和SRCs是影响IgG型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gG型MM患者初诊时IgG 64 g/L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血清IgG水平越高,细胞遗传学高危风险越大,疗效及预后就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16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髓、皮肤和其他部位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是否合并淀粉样变性分为两组,即合并淀粉样变性的MM(MM+AL)组和M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160例初诊MM患者中,MM+AL组42例,MM组118例。在临床特征方面,MM+AL组的受累轻链与非受累轻链差值(dFLC)明显高于MM组(P=0.039)。诱导治疗后MM+AL组较MM组有更高的总缓解率(85.7%对79.7%,P<0.05)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76.2%对55.1%,P<0.05)。中位随访26(0.25~41)个月,MM+AL组与MM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的OS优于未移植组患者(P值均<0.05)。MM+AL组心脏受累患者的预后较MM组和MM+AL组非心脏受累患者差(P<0.001),中位OS时间仅为13个月。结论MM+AL患者和MM患者的鉴别诊断需行组织病理活检,尤其是dFLC明显增高患者。MM+AL组患者4个疗程诱导化疗后总体缓解率较MM组更高。MM+AL组累及心脏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