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全国中药材饮片专项抽验工作,了解重楼饮片市场整体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重楼检验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抽取重楼饮片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重楼项下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分析检验数据以评价重楼饮片市场情况。针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本次抽验的重楼样品共计55批次,部分批次样品存在薄层色谱鉴别不合格和含量不合格问题,经探索性研究发现部分批次存在混伪品问题以及疑似为被提取后的重楼饮片问题。现行重楼标准存在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指标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蒲黄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蒲黄药材及饮片的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综合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蒲黄及其饮片134批次,不合格率为25.4%;通过探索性研究检验,发现染色、增重和掺假为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且有用多种染色剂进行非法染色的情况。结论:蒲黄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可通过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予以监测,但其质量问题来源复杂,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综合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民众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当归饮片的全国评价性抽验,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方法,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共收到192批当归饮片,涉及163家生产企业。其中173批次合格,19批次不合格,总体合格率90%。建立当归饮片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和正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以建立和完善当归饮片质量标准。解决当归检验中的实际问题。结论:通过本次抽验,发现当归饮片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建议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国中药材饮片专项抽验工作,了解肉苁蓉饮片市场整体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实施监管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完善肉苁蓉检验标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抽取肉苁蓉饮片样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肉苁蓉项下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分析检验数据以评价肉苁蓉饮片市场情况。针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实地调研、生药学鉴定等技术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本次抽验的肉苁蓉样品共计171批次,按现行质量标准检验合格159批,不合格12批,均为【性状】不合格,经探索性研究鉴定不合格样品为伪品沙苁蓉片或掺有沙苁蓉片的肉苁蓉饮片样品。  相似文献   

5.
曲佳  陈卓  王静  牛辰瑾  郑新元 《中国药事》2018,32(10):1362-1372
目的:通过分析176批厚朴饮片及其炮制品的国家评价性抽验结果,对其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厚朴现行法定标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真伪鉴别、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对厚朴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95.5%;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合格率为88.8%。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含量、掺伪及炮制品辅料等。结论:厚朴饮片及其炮制品质量现状较好,但检验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市场上红参药材与饮片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滴定分析等方法,从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分析111批次红参药材与饮片的内在质量。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检验抽查的样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性状与含量测定,探索性研究后发现这些疑似问题样品65%存在掺糖现象。结论:检验的111批次样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皂苷类成分含量较低及存在掺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0批赤芍药材及35批赤芍饮片的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对该品种的质量及法定标准作出分析与评价。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法定标准检验,在探索性研究中增加了赤芍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增加了水分、灰分的检查项目。结果:赤芍现行检验标准需要修订含量测定项,建议增加常规检查项目;2014年吉林省内流通的赤芍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较好。结论:建议增修订赤芍的现行检验标准,便于更好地控制赤芍药材及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血竭饮片的国家抽检工作,提升现行标准,全面掌握血竭的质量问题,为血竭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从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标准完善等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共抽检47批血竭饮片,按现行质量标准检验并结合探索性研究,其不合格率为70.2%。改进了薄层色谱和含量测定方法,针对血竭中掺龙血竭问题,建立了补充检验方法。结论:血竭饮片质量较差,非法掺入龙血竭现象严重,应加强监管;检验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修订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制订血竭中龙血竭成分检查的补充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术饮片的总体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术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抽取248批次白术饮片,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96.0%,不合格率为4.0%;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和色度,不合格原因为过度硫熏和炮制过度。按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合格率为37.1%,不合格率高达62.9%,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各产地白术一致性差、指标成分不达标、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农药以及重金属超标等。结论:综合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结果,白术饮片总体质量状况评价为“一般”,建议对白术进行规范化种植,完善提高白术饮片现行质量标准,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地黄饮片的全国评价性抽验,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方法,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共收到187批地黄饮片,不合格率22.5%。建立了地黄饮片中7种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索不同炮制时间对地黄糖类成分的影响。增加熟地黄中甘露三糖的含量测定,完善熟地黄的质量标准。结论:通过本次抽验,发现地黄饮片仍存在质量问题,建议加强监管;地黄、熟地黄的标准仍需完善,建议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百合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方法,GC-MS联用技术鉴定百合挥发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2.96%。结论 超临界提取百合挥发油成分多、效率高,与水蒸气蒸馏提取出的挥发油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柴白安神合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柴白安神合剂的质量标准,有效控制柴白安神合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柴胡、百合、白芍、五味子、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可定性鉴别柴胡、百合、白芍、五味子、川芎5味药材,且Rf值合理,重复性好;HPLC中黄芩苷在0.1032~1.032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4%(n=6)。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准确,简单、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柴白安神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百合固金汤颗粒剂是九味中药的水提取物加入附加剂制成的颗粒剂。为此,建立了制剂中部分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该法操作简单、专一性,重视性均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浙贝母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测定磐安、宁波和江苏海门3个产地的浙贝母中的多糖含量,对比分析不同产地浙贝母中多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浙贝母多糖含量。结果 磐安浙贝母的多糖含量为0.90%,宁波产地的多糖含量为0.78%,江苏海门的多糖含量为0.85%。结论 磐安浙贝母的多糖含量最高,宁波产地的浙贝母鳞茎多糖含量最低。本实验为浙贝母多糖的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海螵蛸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应用海螵蛸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门诊使用海螵蛸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2599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海螵蛸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2599张处方中,病证治疗方面,以脾胃不和证所致的胃脘痛、胃痞病等消化性疾病,以及蕴毒腐溃证所致的胃癌、肺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治疗频率为高。常用药物配伍方面,与白及、党参、黄连、百合、乌药等药配伍应用为多。海螵蛸较为常用的剂量为20 g(占49.25%)、4 g(占12.97%)。性味归经方面,所用药多为性温(39.12%)或性寒(32.38%),味甘(31.71%)、苦(29.06%)、辛(26.17%)。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海螵蛸的核心药物配伍和用药规律,可为海螵蛸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平贝母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并以此快速指认大鼠给药平贝母后尿液内化学成分。方法运用LC—MSn联用技术得到贝母水煎液内各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结合同种类化合物标准品质谱裂解规律,从而对各色谱峰进行鉴定,并以此指认尿液内药源成分。结果从平贝母水煎液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从大鼠给药平贝母尿液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结论HPLC—MSn法可用于平贝母中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结构分析,并可用于快速推断给药平贝母后尿液内异甾体类生物碱成分,为建立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和生物样品快速指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川贝母药材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为该类药材的资源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历年,尤其是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川贝母药材的来源植物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对市场常见的商品规格进行总结;根据川贝母药材实际化学成分的种类,分别按照生物碱类和非生物碱类成分分别进行描述;对川贝母药材的主要药理活性进行归纳分类。结果与结论:川贝母药材的植物来源不断变化,目前有6种植物来源;商品规格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栽培品之分;化学成分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主要对呼吸系统、抗炎及抗肿瘤方面具有药理活性。对川贝母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其化学与药理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姜百片对大鼠醋酸损伤胃溃疡模型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由高良姜、香附、百合和乌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姜百片对大鼠醋酸损伤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法制作大鼠醋酸胃溃疡模型,将动物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0.108g·kg^-1·d^-1)、姜百片高(2.16g·kg^-1·d^-1)、中(1.08g·kg^-1·d^-1)、低(0.54g·kg^-1·d^-1)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10d后处死并解剖大鼠,测量胃黏膜溃疡面的长短径(L和H),按照公式S=πLH/4计算溃疡面积,用试剂盒测定损伤部位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该复方中药的高(2.16g·kg^-1·d^-1)、中(1.08g·kg^-1·d^-1)、低(0.54g·kg^-1·d^-1)剂量可以显著减小醋酸损伤大鼠的溃疡面积(P〈0.05),并可显著提高醋酸损伤部位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EGF)(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0.05)的水平。结论姜百片具有抗醋酸损伤型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的EGF和VEGF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贝母素甲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浙贝母总生物碱在0.059 2~0.295 9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97.74%)、精密度(RSD=2.05%)、重复性(RSD=3.22%)结果良好。对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磐安(0.53%)、缙云(0.52%)、象山(0.52%)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东阳(0.44%)居中,鄞州(0.41%)、舟山(0.38%)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则低于其他产区。结论 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磐安、缙云、象山产区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聚酰胺薄膜色谱鉴别栽培的川贝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栽培川贝母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将样品的70%甲醇提取物水解并进一步精制后,在聚酰胺薄膜上展开,置365 nm荧光下观察。结果聚酰胺薄膜色谱上可得到栽培川贝母特有的荧光斑点。结论该鉴别栽培川贝母专属性较强,可区别栽培川贝母和其他贝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