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CT表现类型与c-erbB-2的关系,更全面的认识NPC生物学特性。材料与方法搜集放疗前进行CT检查并有详细临床记录的NPC标本70例,采用S-P法进行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erbB-2表达与NPCCT表现类型和临床预后关系。结果NPC的c-erbB-2阳性率为84.29%,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11I型NPC的c-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Ⅱ型(P=0、018);c-erbB-2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和放疗后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远离鼻咽腔生长的NPC较邻近鼻咽腔生长者,c-erbB-2阳性率要高,恶性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周围深层蔓延和预后与P53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的CT影像所表现的深层蔓延程度、预后与P53的关系,更全面的认识NP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并有详细临床记录的NPC活检标本70例,采用S-P法进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详细分析P53蛋白表达与NPC局部蔓延情况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NPC,P53阳性表达率68.57%,其与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Ⅱ型和Ⅲ型NPC的P53阳性率高于Ⅰ型NPC;P53的表达与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有关,即<4cm者的P53阳性率高于≥4cm者;P53表达与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随肿瘤向鼻咽深层蔓延,P53阳性表达率增高,恶性程度加大,按CT影像所分3种类型,反映了NPC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治疗剂量与鼻咽癌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剂量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为设置合理的放疗剂量提供依据,方法56例疗前NPC,均有完整的放疗后3年追踪资料,鼻咽癌复发者17例,鼻咽正常39例;根据疗前CT表现,56例NPC分为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型15例;鼻咽癌  相似文献   

4.
Mount Vernon 医院为改善原发乳癌根治性放疗后的远期美容效果,自1974年起将TD 减为5500cGy/25次/5周。用这种低剂量放疗后似乎局部复发较多,为证实此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68—1973年10月间的65例近乎均放疗6500cGy(±3%)/24-27次/5-5 1/2周,而1974年1月—1980年2月间的94例均放疗5500cGy/25次/5周。统计分析表明:含较多T_1早期病人的5500cGy 组的Ⅰ,Ⅱ期患者之5年局部复发率反而较高(26.6%,6500cGy 组为10%,0.10>P>0.05)。在放疗前切除了原发肿瘤的病人也是5500cGy 组的局部复发率较高(27.6%,6500cGy 组为5% 0.10>P>0.05)。但两组的Ⅲ_a和Ⅲ_b患者之疗效相似。不过,5500cGy 组中生存18个月以上者的美容效果极好,80%的病人只有极  相似文献   

5.
吴克坚  李德志 《人民军医》2000,43(8):478-479
鼻咽癌首次放疗后仍有 10 %~ 3 0 %的病人复发 ,这是鼻咽癌的主要死因之一。现将我院 1991~ 1994年收治鼻咽癌复发 110例再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10例中 ,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2~ 65岁 ,平均 46岁。鼻咽部复发 5 6例 ,颈部复发 3 6例 ,鼻咽和颈淋巴结同时复发 18例。病理诊断均为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活检为转移性鳞癌。首次放疗时Ⅰ、Ⅱ期者 62例 ,Ⅲ、Ⅳ期者 48例。于首次放疗后1年内复发 3 5例 ,1~ 3年 3 2例 ,3年以上 2 5例。两次治疗以后复发 18例。本组首次放疗剂量是在原发灶采用加速器 8MV X…  相似文献   

6.
例1,男,69岁.鼻塞、右耳闷塞1年,右耳听力下降2月.2003年9月30日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新生物,鼻咽活检病理为鼻咽低分化鳞癌,遂行常规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鼻咽、颅底DT66 Gy/38次/45 d,全颈DT60 Gy/30次/42 d,双上颈加DT10 Gy/5次/7 d,192Ir(铱)腔内照射鼻咽DT14 Gy/2次/14 d,疗中给予复方斑蝥胶囊、参芪扶正注射液等治疗,放疗反应中度,放疗后鼻塞、耳闷塞症状消失,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明显好转,放疗后未行化疗,一直口服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等治疗,定期3~6月门诊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张海南  张涛  彭俊琴 《放射学实践》2005,20(11):1020-1022
目的:探讨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NPC)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CT精确定位扫描,再将扫描图像传输到光子刀工作站,制定光子刀精确治疗计划,然后进行光子刀治疗。结果:130例NPC患者CT精确定位扫描操作规范,癌肿显示清晰,定位准确,误差<1mm,且定位范围完整。光子刀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均见病灶消失;6个月后复查,Ⅰ组有10例(21.74%)出现颞颌关节纤维化,Ⅱ组24例(39.34%),Ⅲ组10例(43.48%);12个月后复查,Ⅰ组未见放射性脑病,Ⅱ组有1例(1.64%),Ⅲ组有2例(8.70%)。结论:采用CT精确定位扫描及光子刀工作站制定精密的治疗计划,使NPC的光子刀治疗更精确。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与MP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5例放疗后4月~2年CT和/或MRI检查出现异常块影的鼻咽癌患。73例行鼻咽部活检,活检阴性及未活检患继续行CT或MRI随访。将CT、MRI结果与病理对比。结果病理活检或CT、MRI随访复查证实55例(55/125,44.4%)为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70例(70/125,55.6%)为放疗后改变。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73.8%、65.8%;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8%、83.7%、74.0%。结论CT和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准确性相对均较低,MRI稍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临界值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NPC患者放疗后经CT灌注扫描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F、PS值对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最佳临界值,计算BF、PS值临界值对诊断局部复发的预测值以及似然比(LR)。结果 CT灌注参数BF、PS临界值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89.2%和76.4%、70.1%;BF、PS临界值的阳性结果的LR分别为4.7和5,BF、PS阴性结果的LR分别为0.14和0.02。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BF、PS临界值对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具有较好预测值,并具有较好的LR,有助于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5例放疗后4月~2年CT和/或MRI检查出现异常块影的鼻咽癌患者。73例行鼻咽部活检,活检阴性及未活检患者继续行CT或MRI随访。将CT、MRI结果与病理对比。结果 病理活检或CT、MRI随访复查证实55例(55/125,44.4%)为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70例(70/125,55.6%)为放疗后改变。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73.8%、65.8%;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8%、83.7%、74.0%。结论 CT和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准确性相对均较低,MRI稍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了日本九州医学院外科20年间收治的101例不能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对放疗加化疗与放疗加化疗再加热疗两种方法的比较。1983年前用放疗加化疗治疗80人(作为Ⅱ组),1983年后用放疗加热疗加化疗联合治疗21人(作为Ⅰ组)。晚期肿瘤Ⅰ组9人,Ⅱ组50人,临床情况欠佳者Ⅰ组9人,Ⅱ组21人,拒绝手术Ⅰ组3人,Ⅱ组9人。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期的人数Ⅰ组分别为6、5、7和3。Ⅱ组分别为8、22、39和11。Ⅰ组病人用X线放疗,每天1.5-2Gy,每周5次,热疗温度42-45℃持续30分钟,每周2次,放疗后立即施行。化疗用博莱霉素静脉给5mg/次。一个疗程中数剂量是:热疗6次,照射40Gy,博莱霉素30mg。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常规分割放疗(cv)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鼻咽鳞癌患者随机分为CF组和3D—CRT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200cGy/次,5次,周,鼻咽部剂量达36~40Gy后改为小面颈野或耳前野对穿避开脊髓继续照射;CF组继续用原分割方案照射至鼻咽部总量66—70Gy,3D—CRT组照射50Gy后改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5~4Gy/次,4次/周,连续5-6次,总剂量达76~81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到68—70Gv,预防照射50Gy。结果3D—CItT组及CF组3、5年原发灶控制率分别为94%、74%和81%、48%(χ2=4.94,P=0.029);生存率分别为90%、77%和81%、52%(χ2=4.80,P=0.032)。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及放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4、0.08,P=0.577、0.778)。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提高了鼻咽癌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未增加急性毒性反应和放疗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选择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案。方法72例均有病理学诊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颅外放疗组24例(Ⅰ组)。伽玛刀加全颅放疗组22例(Ⅱ组)。伽玛刀加全颅放疗联合Vm-26治疗组26例(Ⅲ组)。全脑外放疗中心剂量36~41Gy,常规分割4~5周完成。伽玛刀治疗以50%等中心剂量曲线严格覆盖肿瘤边缘,处方剂量16~25Gy,平均16Gy。化疗:于全颅放疗DT19-29Gy,2~3周后,加Vm-26化疗,60mg·m2·d-1,连用3d,21d为1周期,共用2个周期。化疗期间继续放疗。结果Ⅰ、Ⅱ和Ⅲ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1·2~19·0)、9·2(4·4~30·0)和10·8(5·2~42·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4·6%和12·6%;62·2%和30·2%;70·8%和35·6%。结论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Ⅲ组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上明显优于Ⅰ组和Ⅱ组,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立癌中心医院1962~1982年20年间共收治首选放疗的胃癌患者75例,这些患者均接受放疗剂量40Gy以上。41例男性,24例女性。平均年龄0.4岁。按Borrmann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0例,Ⅳ型15例,未分型12例。肿瘤部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20例、鼻咽癌治疗前组15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14例和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组22例(4组共71例)研究对象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各组病灶区局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结果NPC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复发组之TDC形态与其余2组明显不同;各组血流量(BF)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1);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均数两两比较,除纤维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数两两比较,仅对照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NPC放疗前、后局部不同病理结构的CT灌注参数和TDC具有不同特点。CT灌注成像技术对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加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6例经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6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灶DT70~72Gy/7周,颈转移灶DT64-66Gy/6.5~7周。每周照射5天,每天1次,周剂量10Gy。并予PLF方案同期化疗,其中治疗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CMNa)800mg/m^2放疗前1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在放疗剂量至60Gy时,治疗组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64.5%vs34.3%,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87%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急性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增敏,无明显的急性毒副作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的CT表现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NPC)CT表现3种类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18例NPC,颈淋巴结转移89例,有完整的3年追踪资料者64例,其中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者2例,根据CT表现将118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并将CT表现3种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T所见Ⅱ型型较Ⅰ型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与Ⅰ型和Ⅱ型比较,Ⅲ型转移之淋巴结多小于3cm;I型放闻后3年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局部控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方法。但局部失败率为70%~80%,复发率为39%~62%。为探讨晚期NSCLC病人根治性放疗局部控制率的预后因素,并用局部无病生存率来评价,作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 该组256例Ⅰ~Ⅲ_b期NSCLC病人中,超分割放疗(Ⅱ期)59例,加速超分割放疗(HART)Ⅰ/Ⅱ期64例,其余133例常规分割治疗。159例同时辅以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采取6MeV-X线直线加速器或~(60)钴X射线。照射野为前后对穿野,包括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及周边1.5~2.0cm  相似文献   

19.
鼻咽肿瘤活检组织SF2对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组织SF2 值对肿瘤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 4 6例鼻咽癌患者新鲜的鼻咽部活检病理标本的SF2 ,并用CT和临床体检手段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情况 ,以放疗结束后 3月时CT和临床资料评估即时疗效。结果  4 6例活检肿瘤组织的SF2 与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剂量、转移淋巴结全消退剂量、4 0Gy时鼻咽部肿瘤消退比和 4 0Gy时淋巴结消退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881(P <0 0 1)、0 75 1(P <0 0 1)、- 0 733(P <0 0 1)、- 0 6 0 9(P <0 0 1)。按SF2 的中位数值分组 ,SF2 高组和低组之间的上述观察指标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同时SF2 值低组患者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SF2 高组。结论 鼻咽肿瘤组织的SF2 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肿瘤的放射效应 ,其值越小肿瘤消退越快 ,肿瘤放疗的近期局控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36例一氧化碳中毒症作了头颅CT研究。男女各为18例。发病72小时以内者为Ⅰ型,共17例;间歇型为Ⅱ型,共13例;长期持续性损害者为Ⅲ型,共6例。Ⅰ型17例中的7例(41%)可见苍白球改变,17例中4例为脑白质与苍白球改变。CT无改变者几乎全部治愈,只有1例移行为Ⅱ型。Ⅱ型13例中的11例(85%)CT有阳性所见。单纯白质改变者7例,苍白球与白质均有改变者3例,单纯苍白球改变者1例。11例中10例有白质改变,占91%。CT所见阴性者2例,完全治愈,CT所见阳性11例中,完全治愈1例,好转4例,无效6例。Ⅲ型6例中的5例CT有阳性改变。5例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