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0例椎体转移瘤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射,在术后4~12 h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住院期间未见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准备和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椎为许多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7.43%。椎体的转移瘤常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由于椎体压缩、压迫脊髓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加速患者死亡。放疗及手术有一定的后遗症及并发症,晚期患者常难以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  相似文献   

3.
张鸿  施先梅  江秀 《全科护理》2016,(30):3153-3155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一种微创手术,鉴于多数病人肿瘤恶性程度高、全身情况差,病情特殊,其围术期的管理非常重要。作者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3个方面对PVP(PK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围术期管理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 脊柱转移瘤分形: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 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是我院目前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手术。该手术是在影像监视设备条件下向病灶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中所述的18例患均采用孙钢研制的国产专用器械和国产PMMA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6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术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江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93-1494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椎体强度,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临床常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自2006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51例患者共101个椎体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前及随访终点使用PI-NRS疼痛评估系统(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严重的疼痛)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减低至少2分认为临床有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9个月(平均3.6个月),51例患者中48例(94%)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38例患者(75%)停用镇痛药治疗.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型术(PV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原发性或转移性、侵袭性肿瘤。PVP是一种在影象增强设备的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变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因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发生胸腰椎骨折后常致腰背处疼痛、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消化功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往对此类骨折的治疗多为卧床休息、对症治疗,但保守治疗存在病程长、疗效差、并发症多等缺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PKP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新技术,该手术具有可稳定骨折、减轻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等优点[1]。本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30例老年患者共35个胸腰椎椎体予行PKP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凝止加固病变的一种介入技术。2002年3~9月我院采用 PVP治疗38例病人,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18例椎体转移患者共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个椎体转移11例,2个椎体转移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腰椎8例,胸、腰椎同时受累7例。18例中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背部疼痛。PVP手术在大C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穿刺针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经皮椎体成形专用穿刺针,骨水泥采用英国Corin公司生产的Coriplast骨水泥。本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胸椎平均3ml,腰椎平均4ml。结果PVP后患者疼痛中度到完全缓解占93.3%(14/15),缓解时间发生于PVP后10~48h,平均31h。随访1~18个月,所有患者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移位、滑脱等改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VP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骨痛,预防受累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折,手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共5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其中血管瘤2例2个椎体、骨质疏松症11例16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24例41个椎体。在X线定位下,将不透X线骨水泥(在骨水泥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PMMA粉剂中加入2ml造影剂以透视显影)按粉剂与液体为3:2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后,脊柱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止痛从注入骨水泥开始到术后7天显效,随访12个月。13例良性病变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恶性肿瘤止痛效果达95.8%。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症、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皮椎体成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成型术(PV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原发性或转移性、侵袭性肿瘤。PVP是一种在影象增强设备的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变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6年6月11例手术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成型术手术方法:术前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护。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C臂X线机监视定位下确定目标椎体的椎弓根入路。用2%…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月~2009年11月,我院对7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引导下PVP,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男46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岁。原发肿瘤:食管癌19例,乳腺癌13例,肺癌26例,前列腺癌6例,肾癌3例,胃癌1例,胰腺癌1例,贲门癌1例。椎体转移均为溶骨性转移,共82个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鼻咽癌脊椎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0例鼻咽癌脊椎转移瘤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术前、术后评分来判断、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配合护理。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1),无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细心观察、及时护理干预,能够为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7-8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同时,随访半年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观察组患者ODI脊柱评分为45.3±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行PKP和PVP治疗,但PKP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帮助快速恢复患者椎体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估多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多节段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7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和术后VAS和ODI差异,评估疗效。通过术后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例多节段PVP的椎体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6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1. 28±1. 53)岁。行2个节段PVP治疗的患者30例(41. 67%),3个节段8例(11. 11%),4个节段9例(12. 5%),5个节段12例(16. 67%),6个节段7例(9. 72%),7个节段2例(2. 78%),8个节段4例(5. 56%)。原发肿瘤中最多见的3个原发肿瘤部位是肺癌(41. 67%)、乳腺癌(16. 67%)、肾癌(8. 3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从术前的(7. 39±0. 10)分降至术后3 d的(4. 40±0. 12)分(P 0. 05)、术后1个月的(3. 82±0. 13)分(P 0. 05); ODI评分从术前的(74. 30±1. 02)%降至术后3 d的(45. 46±1. 19)%(P 0. 05)、术后1个月的(37. 82±0. 93)%(P 0. 05)。共268个节段行PVP,术后CT证实40个椎体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4. 9%。结论多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其可用作对镇痛药耐药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凝止加固病变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主要适应症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转移瘤。2002年10月~2004年6月,我科共开展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