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甲状腺乳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7例滤泡腺瘤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Id-1在上述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Id-1的检测结果为"+"、"++"、"+++"的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分别为8.88%、31.11%、57.77%;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中为23.33%、30.00%、40.00%;滤泡腺瘤中为28.57%、57.14%、14.28%;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为73.33%、0、0。采用秩和检验,P〈0.01。结论 I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有望作为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史永亮 《河北医药》2013,35(11):1611-1612
目的探讨Notch-1、Surv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0例甲状腺腺瘤和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otch-1、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5%、78.6%、88.0%,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12.9%、0%,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Notch-1、Survivin分别呈低表达和高表达状态(P<0.05),且二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12,P<0.01)。Notch-1和Surv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存在Notch-1、Survivin的异常表达,对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Bim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2000~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甲状腺腺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组织内促凋亡蛋白Bim基因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促凋亡蛋白Bim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腺瘤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im基因呈低表达,甲状腺腺瘤中Bim基因呈高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im基因在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Bim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OCK基因在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LOCK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68.9%(51/74)和40.5%(30/74)。两类组织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OCK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CLOCK基因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重要关系,但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组, n=35)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中(正常甲状腺组)PDGF-B的表达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组(HSCORE中位数=1.92, SEM=0.46)与正常甲状腺组(HSCORE中位数=0.38, SEM=0.05)PDGF-B链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B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组中较正常甲状腺组明显过度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阳性率68.6%,而正常甲状腺组阳性率仅为17.1%。结论PDGF-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PDGF很有希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潜在辅助诊断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FLIP的检测。结果: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7.1%,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15%;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LIP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atalloproteinaseinducer,EMMPRI 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组织内EMMPRI N的表达。利用HPI 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MMPRI N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EMMPRI N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EMM-PRI N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之间EMMPRI N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MMPRI N过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0~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甲状腺腺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组组织内Bmi-1基因的表达。采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Bmi-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腺瘤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 i-1基因呈高表达;甲状腺腺瘤中Bm i-1基因呈低表达。结论:Bm i-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Bm i-1基因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TM)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P-1的免疫组化和RT-PCR的检测结果相符(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巾MRP-1 mRAN表达水平为1.41±0.47,蛋白阳性率为36.1%(13/36),两者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滤泡性腺瘤(P<0.05);MRPI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有关(P<0.05).结论 MRP-1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存档甲状腺乳头状癌蜡块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3~68岁。甲状腺癌组患者术前均未做放、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PO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EPO的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PO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EPO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EPO在癌旁组织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萍玲  黄林  孙袁  仝铁  李惠 《贵州医药》2003,27(2):99-10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Rb、cyclinD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cyclinD1在20例良性、9例交界性、3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结果 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80%(18/20);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66.67%(6/9);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58.06%(18/3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内pRb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3/20),55.56%(5/9),54.84%(16/31).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表达与不同临床期别、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低,cyclinD1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 pRb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cyclinD1的表达有利于卵巢肿瘤性质的鉴别,在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CNA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等进行比较,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甲状腺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及2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CNA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00%、23.53%和19.23%,经统计学分析,PNCA蛋白在甲状腺癌与癌旁组织(P=0.029)、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8)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而癌旁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蛋白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21)。PCNA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及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临床分期越晚,PCNA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PCNA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3.
胃癌中survivin和cyclinD 1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cyclinD1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和24例慢性胃炎中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和cyclinD1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6%(33/50)和64%(32/50),survivin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P<0.01),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和cyclinD1的高表达均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相关(P<0.01,P<0.05)).结论 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继民  贺占国  刘艳丽  郭宏  张文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4):233-234,F003
目的 探讨Ki 67和肺耐药蛋白 (LR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 67和LRP在 90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并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i 67和LRP在甲状腺癌中表达较强 ,癌旁组织不表达。Ki 67在甲状腺癌平均标记指数为 44 0 0± 3 9 3 4,乳头状癌平均标记指数为5 5 94± 3 7 64 ,滤泡癌为 14 .62± 2 6 11。乳头状癌与滤泡癌平均标记指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1)。LRP在甲状腺癌中平均阳性率为 88 9% ( 80 / 90 )。乳头状癌阳性率为 93 75 % ( 60 / 64 ) ,滤泡癌 76 9% ( 2 0 / 2 6)。乳头状癌阳性率比滤泡癌高 (P <0 0 5 )。Ki 67与LRP相关非常显著 (r =0 419,P <0 0 1)。其中乳头状癌比滤泡癌的标记指数高 ,耐药性强。结论 Ki 67和LRP在甲状腺癌中均呈高表达 ,故在甲状腺癌的临床化疗中 ,应有针对性地辅以化疗增敏剂 ,以提高化疗效果。检测Ki 67和LRP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中MRP1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RP1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9,P<0.01).MRP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均无关.CD34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 MVD/HP和(6.12 ±0.97) MVD/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5,P<0.01).CD34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均P<0.05).结论 MRP1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MRP1可能与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CD34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甲状腺手术存档标本共计271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116例PTC、1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TL)和10例甲状腺滤泡癌中Claudin-1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表达与PT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16例PTC中Claudin-1高表达率为97.4%;在145例BTL中高表达率为11.7%;在10例滤泡癌中高表达率为10.0%.此外,Claudin-1在16例有PTC转移的淋巴结中全部高表达(100%),并且与甲状腺内原发癌灶的表达一致;在40例肿瘤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全部不表达.Claudin-1表达在PTC与BTL(χ2=189.282)、PTC与滤泡癌的比较(χ2=71.81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laudin-1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癌结节长径与数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Claudin-1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7.4%,Claudin-1在PTC分别与BTL和滤泡癌的鉴别诊断中的特异度为88.3%和90.0%.结论 Claudin-1有助于PTC分别与BTL和滤泡癌的鉴别诊断;Clau?din-1的高表达可能是PTC肿瘤细胞黏附性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20例癌旁甲状腺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15表达阳性率为68.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42.0%和35.0%,P<0.05),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2例呈CD15弱阳性反应。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CD15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Ⅰ~Ⅱ期病例(P<0.05)。CD15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率显著高于CD15阴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率(P<0.05)。结论 CD15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是一种有意义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与10例外伤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主要在细胞核,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80.0%,明显高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随着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r=0.972,F=119.304,Pr=0.000);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高于无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P=0.005);细胞周期蛋白D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不同(χ2=16.328,P=0.003),且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r=-0.400,F=11.077,Pr=0.002)。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大肠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层粘连蛋白(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38例甲状腺腺瘤、2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对LN表达率作两两比较。结果LN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陈刚  林安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2):110-112
目的研究P16INK4a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6%、51.72%,两者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16INK4a蛋白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P16INK4a和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