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炙甘草汤证的核心应是"心动悸","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合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观点来看,仲景创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但其所治的脉律、心律失常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与实践大黄附子汤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权衡方药组成及用量、煎药、服用及注意事项,审度病变证机及主治,拓展扩大运用思路,合方应用大黄附子汤;临床实践大黄附子汤与理中丸合方辨治痛经,与四逆散合方辨治习惯性便秘,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辨治输卵管粘连伴不通。结果:大黄附子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结证的重要基础代表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大黄附子汤不能局限于大便不通,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结,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研究札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 177条进行研究。指出 ,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 ,非能医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同时对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关于脉结代、关于炙甘草汤的配伍、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作了阐述。认为 ,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最佳 ,对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 ,对冠心病及高血压之心律不齐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5.
"心动悸、脉结代"临证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沿用至今,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炙甘草汤证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等症。清代俞嘉言曾这样评价:“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1病因病机本证不因汗下而动悸,是以病者气血两虚,心阳心阴俱不足,故心脏动悸,并影响脉息的规律性。因心主血,以资百体,心血能正常循行,则脉至不紊。设结代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     
正炙甘草汤作为《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的附方,出自唐代王涛的《外台秘要》"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适用于肺癌气血双亏,阴阳俱损,病到晚期,消耗殆尽,全面崩溃,君臣不保,心肺双竭。症见:多唾涎沫,气急心悸,动则虚汗淋漓,消瘦已极,不能自理,畏寒咽干,大便难解,舌淡,脉结代。故当大补心肺之气血阴阳,用炙甘草汤。现代常用的炙甘草汤歌诀中就有"虚劳肺痿效若神"一语。可见肺痿一病,其研究代有其人。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心阴阳两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笔者近年以该方为主治疗心律失常4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5,(5):10-12, 15
大承气汤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热结证的重要基础方,运用大承气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热结,即可以法选用。本文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角度对大承气汤进行解读;从应用指征、方证辨病两方面探讨辨治思路;同时探讨治疗热结证与脾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阴两虚证、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气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气虚证等相兼的合方思路;并举大承气汤与吴茱萸汤合方辨治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精神分裂症、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痤疮验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郑爱华教授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气血阴阳俱虚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郑教授认为心悸之病,与脏腑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脾,临床中尤以气血阴阳俱虚之证常见,注重从"虚"入手,运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以补气血而复脉通心,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仲景用以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心阴心阳两虚症.临床凡为阴阳失谐,血气不续,营卫亏虚和心荡神溃者,与本方证机吻合,皆可增减投之,不必脉结代诸症悉具。笔者将此方运用于血证每获卓效,兹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程志安  胡广兵  赵永杰 《新中医》2017,49(1):224-225
正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源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组成: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斤,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水八升,先煮八味,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1]。功效: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主治:心阴心阳两虚,心脉失养。脉结代,心  相似文献   

12.
王庆国教授临证善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及合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王师强调紧抓“心下痞满”的主症,重视“寒热错杂”“胃热脾寒”的病机特点,将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推崇合方应用,临证多合用百合乌药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等。其病机认识、临床药理实验研究、药物配伍化裁、辨治特色等方面,对临床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吾师陈继明主任医师悬壶五十余载,擅治肝病,对内伤杂病亦积累了丰富经验。遣方用药精确灵活,疗效卓著,兹就陈师对炙甘草汤的论述及其运用,概述于次,以窥一斑。1 组方机理论述《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仲景指出之伤寒里虚脉证的治疗方法。推究本条所言脉结代,可能因伤寒病久,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所致,亦或为发  相似文献   

14.
许占民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占民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张一昕张会珍(05009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结、代脉均属心律失常的脉象,结脉多见于窦性心律不齐、房颤、偶发或多发性期前收缩、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造成上...  相似文献   

15.
宋俊生 《新中医》2007,39(9):82-82
炙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是临床常用方,主要用于治疗阴阳气血俱虚之心悸、脉结代。笔者在临床常用此方,认为方中麻子仁作用不容忽略,现对其在方中的作用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 ,凡为方二百五十 ,用甘草者 ,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 ,乃方必合甘草 ,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 ,确实不可忽视。1 作为君药1.1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中君药为炙甘草 ,具有益气复脉之用 ,为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而设 ,究其病因为心气不足以鼓动血脉 ,脉气不得接续 ,无阳以宣其气 ,无阴以养其心 ,故脉来结代 ,治宜益气养血 ,滋阴通脉 ,心气足则脉气可通 ,心血足则脉体可续。仲景在方中重用炙甘草四两 ,以达甘温补中益气 ,缓急养心之功…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是辨治少阳夹杂证的代表方,麻杏石甘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而选用小柴胡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则是辨治长期低热的良方。权衡长期低热病变病因及治则,思辨病变属性与方药如少阳夹杂证与小柴胡汤,郁热蕴肺证与麻杏石甘汤,热证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寒证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病变演变寒热夹杂性与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并以合方辨治肺结核低热、风湿热低热、肺癌术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的典型病例说明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 《伤寒论》177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要正确理解此条,必须明了其中的关键二字“伤寒”。这是示人区别内伤“心动悸,脉结代”的治法。因为“心动悸,脉结代”是一个证,可见于外感,亦可见于内伤,病因不同,病机有异,治当有别。“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是伤寒里虚的脉证与治法。因为伤寒治不及时或误治,可伤及心阴和心阳。心阴不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原文于“脉结代,心动悸”之前冠以“伤寒”,可知与感受外邪有关。观古今之医案,历代医家及现代学者对炙甘草汤都极为重视,应用甚广,常用治“脉结代,心动悸”等病症,并灵活用以治疗热病伤阴者。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今医家多重视《伤寒论》中对本方的论述,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论述却罕被提及。其原文如下:《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甘草四两(炙),桂枝、…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多以营卫失调,邪毒外侵为主要病机,其营卫俱虚,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贯穿病程始终。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方寓调营卫于补气血阴阳之中,故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辨治体现出了较好的治疗作用,现试析其相关理论认识,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辨治病毒性心肌炎提供遣药、组方、法则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