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的4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报道的39例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①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95%,41/43)、咯痰(74%,32/43)、气短(51%,22/43)、咯血(46%,20/43)等。②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③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阳性发现。④病理学检查:组织标本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于支气管和肺,刚果红染色阳性。⑤治疗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有以马法兰+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化疗,激光、冷冻和手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主要有化疗、激光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史灵芝  孙华  庄少侠 《江苏医药》2012,38(17):2075-207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PPL患者以咳嗽、痰血、胸痛为主要表现而就诊,也有部分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肿块影或实变。最终需通过胸腔镜、开胸或经皮肺穿刺获取病灶组织,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预后与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PPL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容易误诊,有创病理活检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支气管淀粉样变: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祖贻  朱晓莉 《江苏医药》1999,25(2):119-120
报告3例原发性支气管淀粉样变,分别以长期咳嗽咳痰、刺激性呛咳、咳嗽伴夜间喘憋为其临床表现,均经纤支镜活体组织嗜伊红染色,见均质嗜伊红物沉积于支气管粘膜下,病理诊断淀粉样变。经秋水仙碱、抗菌药及气管赘生物刮除术等治疗病情均明显好转。对其生化与免疫学变化、病理特点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20例,全部病例均经二次以上胸片及1次以上CT检查。结果X线平片及CT所见有以下特点:分布不均,中下肺为主,肺尖常无分布;病灶大小不一致;多数结节1~4 mm大小;融合结节可达3 cm;结节密度较淡;融合结节密度不均,边缘中等或模糊;可见结节征、分叶征和空泡征。60%伴有实变阴影、实变阴影大小不一。可表现为片状、斑片状阴影,或为肺段或大叶性实变,与结节灶病灶同时存在。结论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易于肺炎及肺结核相混淆。应早期采取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意识,减少对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3年3月诊治的3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有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3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胸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但是以近胸膜处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影为主。其中15例患者经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确诊,6例患者经手术切除肺组织病理确诊,5例经皮肺穿刺组织病理确诊,5例通过肺泡灌洗液的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确诊。29例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或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复查胸部影像。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肺隐球菌病具有较高的快速诊断价值,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X线、CT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8例病理证实的BAC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纯结节或肿块型21例,肺炎实变型5例,弥漫型2例。单纯结节或肿块型可见空泡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征,血管聚束征;肺炎实变型呈边界不清斑片状毛玻璃样影;弥漫型呈弥散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BAC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应与肺炎、肺结核球、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转移瘤、肺蛋白沉积症鉴别。  相似文献   

7.
刘莹  张辉  倪然  张筠 《河南医药信息》2010,(14):12-13,16
目的分析系统性淀粉样变呼吸系统表现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淀粉样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以来我院收治的26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中,肾脏受累最常见,20例具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9例经活检病理证实分别累及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实质、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结论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预后差,呼吸系统受累可能高于既往文献报道,故应提高对呼吸系统受累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PAM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HRCT影像学征象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泡微石症胸片表现为呈典型"暴风沙"改变,病变以双肺中下肺野内中带最密集,最显著。胸部HRCT较X线胸片更能明确、证实肺内散在的细小结节,钙化密度,尤其是中下肺野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旁结节密集成堆时。典型者可呈"白描征"或"火焰征",部分患者肺实质内可出现间质性纤维化并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确诊本病主要靠病理学检查,病理可发现肺泡内弥漫性分布含钙、磷的细微结石。结论肺泡微石症是以双肺泡腔内弥漫分布微小结石为特征,具有独特的影像学征象,X线、HRCT是发现本病最基本的手段,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到很大作用,病理可确诊,本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例AL型肾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例AL型肾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特异性组织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刚果红染色(+),高锰酸钾染色均为阴性;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1例患者心脏受累;4例患者均伴有肾小球损伤。结论对于临床上尿蛋白值偏大,血浆白蛋白水平偏低但血压水平正常且血尿不突出者应考虑AL型肾淀粉样变可能,及早进行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微小瘤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肺微小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1岁,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散发多灶性镜下结节,呈簇状、巢状或索团状,分布于支气管扩张症受损的支气管壁旁及细小支气管周围,瘤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大小较一致,核圆或卵圆形,染色深,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示:细胞角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突触素、嗜铬粒素、5-羟色胺、胃泌激素及降血钙素均阳性,细胞嗜银性强.结论 原发于支气管周围的微小瘤较为罕见,临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可能是肺类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应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类癌、小细胞癌、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及小副神经节瘤等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罕见病PLAM的认识。方法对我科2011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血痰和乳糜胸等。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痰血、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PLAM病因不明,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方芳  张开光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19,23(2):277-279
目的 探讨无确定过敏原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1例在安徽省立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确诊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成人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8例病人血中白细胞升高,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黏膜型(8例)最为常见,且以腹痛、腹泻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多部位(6例)累及,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活检或腹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确诊。单部位4块或以上组织或多部位活检可提高病理检测阳性率。激素或激素联合抗感染(7例)治疗、单纯抗感染(4例)治疗均可缓解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预后良好。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有提示作用,确诊仍有赖于组织或腹水病理学。感染可能是无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诱因或病因之一,单纯抗感染和抗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样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评价中的各种价值。方法分析4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脊柱转移X线、CT表现。结果常规X线片对大多病例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X线片难以发现早期轻度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意义较大。原发灶以肺癌、乳腺癌、肝癌多见,CT表现主要溶骨型63%、成骨型18%或混合型15%。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平片检查敏感。结论 CT对评价脊柱转移瘤具有是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5例肺类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4例,袖状切除术2例,楔形切除术1例,7例术后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类癌的最有效的方法,病理学是确诊的重要方法,临床要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预后好,放化疗的作用目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魏兵 《安徽医药》2017,21(11):2023-2028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196例,其中女89例,男107例,平均年龄(46.28±15.05)岁.采集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影像、结核菌素试验(PPD)、抗酸染色、支气管镜检查及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 ,同时采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史,发病到确诊时间.结果98例患者年龄>65岁;134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史,包括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应用激素史;39例患者曾患肺结核;124例患者影像改变位于典型位置,72例患者影像改变位于非典型位置,其中58例患者有空洞病变,23例患者有胸腔积液;166例患者PPD试验阳性,强阳性10例,阴性20例;69例患者痰抗酸染色呈阳性;57例患者支气管镜刷片抗酸染色呈阳性;34例患者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发病到确诊时间1周 ~2个月.结论 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年龄大患者合并症多,为及时诊断肺结核,有创检查是必要的,高度怀疑肺结核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安徽省或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NCP病人9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CT表现.结果 NCP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单或双肺胸膜下(包括叶间胸膜)结节状及斑片状磨...  相似文献   

17.
Four children who had acura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in remission and developed pneumonia were studied.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of lung biopsy material disclosed measles, although there was no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 disease. Despite an identical presentation, two types of illness developed: two children died of giant-cell pneumonia, while the other two developed pneumonia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associated with methotrexate treatment, recovering when treated with steroids and gammaglobulin. Measles infection is easily overlooked in the absence of rash. The diagnosis may be suggested b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and confirmed by specific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lung biopsy tissue.  相似文献   

18.
46例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军  张平  陈光辉 《江苏医药》2002,28(11):804-806,F002
目的 总结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4)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4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SMA4病例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结果 SMA4平均发病年龄38.7岁,起病与进展隐袭,预后相对良好;肌无力及肌萎缩以四肢近端为主;约四分之一患者血清CPK轻度升高;EMG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主要为小群性肌萎缩,ATP酶染色见同型肌群化及肌纤维代偿性肥大。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肌肉活检,可为确诊SMA4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磨玻璃密度结节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9年2013年发现的肺内磨玻璃结节病变,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或癌的20例,对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中,癌前病变5例,腺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结论磨玻璃密度是肺早期癌的一种CT表现,纯磨玻璃结节可发展为混合密度直至实质性的软组织肿块,反映了从AAH到早期癌再到进展期癌的发展过程,从不具有侵袭性发展到具有侵袭性的肺癌,呈明显的线性趋势。局限的磨玻璃密度是肺早期癌的一种特征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