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肠Crohn病的多排螺旋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灌肠是将灌肠和CT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技术,虽然传统的钡剂灌肠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显示肠壁及邻近的结构欠佳;传统CT口服对比剂不易使小肠充分扩张,塌陷或扩张不充分的病变肠段与正常肠袢不易区分;内镜具有侵袭性,而且不能完整显示整段小肠.本研究采用小肠插管技术灌肠使肠管充分扩张后,行CT三期对比增强扫描.得CTA及多平面3D图像,观察Crohn病肠壁及肠外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肠和肠系膜钝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对腹部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钝性损伤患者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中,腹腔和(或)腹膜后积液44例,肠管水肿增厚25例,肠系膜血肿10例,气腹6例,肠壁血肿3例,肠系膜增厚与周边脂肪界面模糊不清或周边脂肪内有斑点状改变18例,腹腔内脓肿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判断有无肠和肠系膜损伤及其程度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在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9例经CR,普通CT或临床检查可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创伤患者,应用MarconiMx8000型多层CT扫描机进行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常规容积重建(VR),分析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颅面骨受累15例,脊柱受累5例,四肢关节受累9例;29例中关节脱位10例。MPR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影像明确诊断27例(93.1%),3D-VR容积重建明确论断0例(71.4%)。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具优势,3D重建更好的显示骨结构的空间改变,骨碎片的移位和关节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颅面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尿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中各种CT表现,分析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在诊断尿路结石中的价值.方法182例患者因临床疑为泌尿系结石而行螺旋CT检查,其中128例确诊为结石,25例被确认为结石排石后病例.另外29例确诊为非结石病例.CT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分别获得皮质期,实质期及分泌期图像.分析CT表现,并记录尿路结石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对于8种CT表现,两个观察者之间Kappa值分别为0.96、0.94、0.93、0.96、0.89、0.91、0.93和o.84,均显示有极高的判断一致性.在结石的诊断中,直接征象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性(85.2%)和敏感性(83.7%).但间接征象组织环征的特异性高于直接征象为96.6%.当用直接征象结合二个以上的间接征象为诊断结石的标准时,可以得到96.2%的准确性,99.3%敏感性.结论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结石的直接征象结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结石的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并能诊断结石排出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MSCTVE)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及方法:24例研究对象进行多层CT扫描(其中2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2例鼻咽腔正常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纤维内镜对照检查。2名影像医师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漫游,仿真内镜所见与纤维内镜结果用四分法和六分法进行对照评估。结果:MSCTVE能够很好的显示鼻咽腔解剖和鼻咽癌所致鼻咽腔异常(P<0.01),然而不能对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变化做出正确分析(P<0.05),MSCTVE和纤维内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MSCTVE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显示解剖或病变的表面细节的新影像技术。尽管MSCTVE存在着不能分析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同时也不能进行组织活检诊断,但是MSCTVE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在鼻咽癌诊断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光明  曾军  刘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64-865,8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阑尾炎术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患者99例,术前均行常规盆腔CT扫描和冠状、矢状、平行髂骨和垂直髂骨四个方位的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阑尾显示率90.9%(90/99);阑尾平均直径14.0(6.2~26.6)mm,显示阑尾的最佳截面:冠状位59例,矢状位19例,垂直髂骨7例,平行髂骨4例,轴位1例;阑尾位置:回肠后位30例,盲肠后位6例,回肠前位11例,盲肠前位4例,盲肠下位39例;阑尾梗阻部位:根部86例,中间4例,可见明确粪石43例,未见明确粪石47例;阑尾周围炎性浸润56例,无炎性浸润30例,脓肿形成13例,合并穿孔1例.[结论]MSCT检查在阑尾炎术前中的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结肠镜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憩室炎病例的临床及MS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所有病例均作腹盆部CT平扫检查,其中2例加作CT增强检查,总结结肠憩室炎的MSCT表现特征。结果 CT表现为结肠肠壁囊袋状突出并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0例,其中憩室内粪石7例,仅表现为肠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及气腹征者1例,结肠肠壁增厚9例,憩室炎穿孔5例,其中气腹3例,合并出血1例。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结肠憩室炎病变及其并发症,对结肠憩室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克罗恩病(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内镜或病理证实的C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结果 46例CD患者中活动期42例,缓解期4例。在42例活动期患者中结肠型6例,回结肠型18例,小肠型18例。所有活动性患者中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显示均有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为环形分层强化,病变呈节段性33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32例,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扭曲28例,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30例,腹腔脓肿2例,腰大肌脓肿1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未发现肠瘘。4例临床缓解期患者的中仅1例发现有不全性肠梗阻,4例患者均无其他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的定位、分型、分期、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分析其CT表现.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7名肺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增强扫描, 将图像进行多平面(MPR)、曲面(CPR)及斜面(Oblique)重组再处理.结果 27例病人共发现肺动脉栓子146个,其中左及右肺动脉7个,肺叶动脉34个,肺段动脉99个,肺亚段动脉6个.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段以上肺动脉血栓栓子,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的优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评估溶栓治疗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内血肿,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溃或溃疡,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或由于主动脉中膜或外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因无明显内膜破口,与真腔也无明显交通而命名。但可继续发展成为典型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也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死亡率与典型主动脉夹层相似。因此、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骨性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对骨性椎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骨性椎管病变进行CTVE成像,并结合其2D图像进行分析。结果:87例骨性椎管病变均获得满意的CTVE图像,显示的病变直观、立体。CTVE检出了一些被2D图像漏诊的病变,但对于未累及骨性椎管表面的病变CTVE不能显示。结论:CTVE能较好地显示骨性椎管的内部情况。选取适当的导航方向和视野,结合其他2D、3D椎管成像CTVE可以明确诊断多种骨性椎管疾病,帮助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4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4例腹部外伤患者中,肝破裂3例,脾破裂113例,肾破裂21例,复合伤19例,肠破裂8例,实质性器官损伤以肝、脾、肾多见,其CT共同特点表现在实质器官的破裂、血肿及包膜下、包膜外血肿和腹腔或腹腔后间隙积液。胃肠道破裂的CT表现为肠壁损伤征,受累肠壁局部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减弱,相邻肠管强化相对增强;腹腔及肠间隙积液,周围脂肪间隙或肠间隙模糊。结论 CT可为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可疑肠缺血的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结果 17例中,SMA栓塞8例,SMV血栓6例,增强扫描表现为SMA或SMV充盈缺损,伴肠壁增厚,呈"靶征"或"轨道征"表现;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对肠系膜血管显示清楚、直观,可明确缺血病因,对急性肠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95%, 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肾上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32例,采用螺旋CT三维检查,比较轴位CT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的显示率,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显示率78.1%(25/32)显著高于轴位CT图像显示率46.9%(15/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1);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副脾7例,胃底憩室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肝右叶囊肿4例,左侧结节状膈肌脚3例,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左侧肾上腺区静脉曲张2例,胃底间质瘤2例,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提高对肾上腺区病变的确诊率,可将螺旋CT三维检查作为肾上腺区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扫描在阴性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经临床证实的24例阴性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图像的分析,旨在提高螺旋CT对阴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均进行透视、平片、螺旋CT扫描,最后经支气管镜取出得以证实为阴性支气管异物的24例资料。结果:本组资料包括右主支气管12例,右中间支气管4例,右下叶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4例,左上叶支气管2例,左下叶支气管1例。其中20例阴性异物显示支气管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肺窗示支气管腔狭窄及连续性中断。单纯横断面扫描异物检出率为88%,结合MPR后可达95%。结论:螺旋CT扫描在阴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鼻外伤病人均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片6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28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60例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后显示鼻骨骨折5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33例,双侧鼻骨骨折23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0例,伴泪骨骨折8例,伴鼻中隔骨折15例,骨折伴鼻额缝分离13例,鼻骨间缝分离移位18例,并发眶壁骨折12例,伴鼻颌缝分离移位38例,上颌窦壁骨折5例。4例MSCT检查未见异常。结论:MSCT容积扫描检查鼻骨骨折明显优于常规CT和X线平片。MS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鼻骨及周围各骨结构,对鼻骨骨折的类型、部位及其伴发改变显示全面、准确,是当前诊断鼻骨骨折的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Graves病(GD)眼眶改变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检查在GD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GD患者的136只眼眶进行CT扫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患者常表现为眼外肌增粗,其眼外肌大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内直肌最常受累(67.6%),其次为下直肌(58.8%)、上直肌(45.6%),最后是外直肌(30.9%)。在136只眼眶中发现眼球突出118只眼,其中I度突眼97只眼,Ⅱ度突眼21只眼,突眼发现率86.8%(临床上突眼诊断率66.9%)。GD患者还存在眼外肌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结论:眼眶CT扫描可作为GD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指导Graves眼病(GO)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