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可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永久丧失。DR的发生与视网膜微血管功能障碍、视网膜组织水肿、出血和继发性新血管增殖有关。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组织、肝脏和肾脏中均发现内脏脂肪素高表达,并且该因子可能存在于视网膜组织中,对DR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调控性作用。本综述以内脏脂肪素与DR的相关研究为依据,对内脏脂肪素与DR的关系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艳 《眼科新进展》2007,27(6):460-46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经典理论认为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微血管改变。但是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在视网膜特征性微血管发生改变以前已经出现了神经元的改变。现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张承芬北京协和医院眼科(10073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成...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  许迅 《眼视光学杂志》2007,9(2):135-13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发达国家首位的致盲原因,慢性高血糖是其主要原因。对于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生化和分子机制,目前有五种假说:多元醇途径的增加、终末糖基化产物的增加、蛋白激酶C的激活、增加的己糖胺途径以及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增多。本文对各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分析各途径间的相互关联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1]。玻璃体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大多病程长、并发症多,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密切的配合及术后妥善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爱平  曹文俊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13,(5):358-360,I0001,I00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视网膜中持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引起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和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胶质细胞在生理条件和糖尿病时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形态、表面标志分子谱构成和生物学功能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生理条件下神经血管单元中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节及其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粘附分子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被认为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近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粘附分子如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Integrin(整合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其单克隆抗体的阻断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就有关粘附分子及其在DR发生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眼部重要表现.丙酮酸盐对组织糖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糖基化反应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生相关的诸多方面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丙酮酸盐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门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它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该横向研究包括100例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200眼。采集有关的眼部和全身病史并对所有的眼进行彻底散瞳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的状况根据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的结果进行分类。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的,P<0.05被认为有意义。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28%,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36%)比Ⅰ型糖尿病患者高(24%)。在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类型和体重指数无关。糖尿病病史较长并控制不良的患者,高血压者,伴有神经病变者,高脂血症以及有吸烟史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基线筛查是可取的,因为早期发现,规律随访,合理的推荐给眼科医生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减少以及避免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眼病之一。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 ,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糖血症可显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认为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 DR及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发病基础。近年来 ,有关细胞内信息转导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二酰基甘油 (DAG)和蛋白激酶 C(PKC)在 DR及糖尿病其他血管并发症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 PCK结构 ,DAG- PKC激活机制及其对微血管的调节机能和 PKC- β抑制剂的使用。一、视网膜微血管(一 )生理结构 :视网膜血…  相似文献   

13.
刘旭  王霞  何媛 《眼科新进展》2018,(7):687-69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微血管病变,是工作人群及中老年人视力减退甚至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1/3~1/2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均密切相关。个体血糖和血压的最优控制仍然是预防DR发生和阻止病变进展的基石,抗血管内皮因子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案。这些有效的防治手段,患者及医生意识的提高,定期筛查DR,将有效改善DR患者的预后,减少因DR导致失明患者的人数,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患者视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方法.一些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脂代谢的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相关.在基因检测中,醛糖还原酶基因、VEGF基因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等的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小豪  张丽  孙婷婷  张薇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756-175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两大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致盲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这一新型、无创技术的发展,在血管成像分辨率、血管深度以及血管形态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并能提供客观的定量数据,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因此,本文旨在对OCTA及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后其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和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观察其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糖尿病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学与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角膜内皮细胞结构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眼是受该病影响的主要器官之一。然而,糖尿病性眼病不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还包括非视网膜并发症。本文综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非视网膜眼部病变包括:角膜病变、干眼、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视神经病变、虹膜睫状体炎、星状玻璃体变性等,它们也可能导致视力丧失,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而导致全身微血管循环障碍在眼部视网膜的表现,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同时可并发心脑肾等微血管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并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DR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发病5a后DR发生率为25%,10a后增至60%,15a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DR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缺血和代谢障碍,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病变过程中细胞因子是反映炎性反应和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交感神经损伤可导致炎性反应发生,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激光凝固可有效地防止眼底微血管病变的进展,但是激光治疗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本介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提出光凝治疗的种类及其方法的选择;着重阐述对视力有严重影响的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与光凝治疗;在光凝治疗的并发症中,特别注意后部玻璃体脱离进展至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光凝后的黄斑水肿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