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8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胆总管末端损伤5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漏3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末端损伤合并结石嵌顿3例,均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经壶腹部直视下穿孔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术治愈;术后发现5例,1例行十二指肠漏口修补+胃窦部可吸收线缝闭+胆总管下段可吸收线结扎+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空肠造瘘+胃造瘘术治愈;其余4例多次手术,因腹腔感染及反复腹腔出血而死亡.结论 术中发现漏口的患者,可直接修补,并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未发现者则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漏口周围引流术;胆总管末端穿通伤,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或壶腹部结石嵌顿者,行Oddi括约肌切开,经壶腹直视下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合并十二指肠损伤,同时行十二指肠修补术;对于首次术中未发现及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漏的患者,应根据其情况行合理的控制性手术,其关键是彻底的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营养性造瘘及有效的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0.
胆胰肠结合部解剖位置及组织结构特殊,极易在手术操作中受到损伤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亟待对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学因素及医源性因素;诊断包括术中诊断及术后延迟诊断;治疗主要包括术中缝合修补、T管引流,术后清创引流、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造瘘及胃肠道和胆道重建;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末预防性行T管注水、T管造影、胆道镜等检查可有效预防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有效的预防及早期合理的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可降低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Jiang ZW  Wang ZM  Li JS  Li N  Wu SM  Ding K  Liu BZ  Huang Q  Li Q  Jia YH  Zho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8-2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方法2 0 0 1年 5月— 2 0 0 4年 4月间 ,共行 12 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其中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 ,4 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 (PED) ,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期肠内营养 88例 ;胃肠减压 2 5例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 5例 ;围手术期应用PEG 2例 ,术前行胃肠减压 ,术后行长期肠内营养。PEG操作时间平均 (9± 4 )min ,PEJ平均 (17± 6 )min ,DPEJ为 2 0min ,2例PED分别为 10和 12min。技术成功率 98 4 % (12 0 / 12 2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 8% (1/ 12 0 ) ,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 7 5 %(9/ 12 0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操作简便、有效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Esophageal carcinoma is frequently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 therefore most patients may only benefit from surgical or endoscopic palliation. METHODS: From 1982 to 1998, out of 24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alliation fo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29 (11.7%) underwent surgical palliation. Eight received a palliative resection, 10 a bypass, 5 a jejunostomy and 6 a gastrostomy. A retrosternal transposition of the stomach (17 patients) and colon (1 patient) was performed. In 15 out of 29 patients palliation was decided during surgical exploration. All resected patients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400 Gy) while 3 received also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PDD and % FU). RESULTS: Seven temporary neck fistulas and 9 cardio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Two patients (11%) died of severe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Mean survival for resected patients was 12.5 months (range 3-21), higher than for bypass (11.5 months; range 3-18) and for jejunostomy or gastrostomy (5 months; range 2-12). CONCLUSIONS: Palliative resection, when technically feasible,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advanced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selected patients. The type of procedure to be performed depends on site, extent of the disease and surgeon's experience together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expected by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